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76篇
  免费   293篇
  国内免费   466篇
测绘学   174篇
大气科学   215篇
地球物理   386篇
地质学   1061篇
海洋学   304篇
天文学   38篇
综合类   198篇
自然地理   159篇
  2024年   13篇
  2023年   44篇
  2022年   67篇
  2021年   79篇
  2020年   63篇
  2019年   64篇
  2018年   69篇
  2017年   45篇
  2016年   47篇
  2015年   54篇
  2014年   86篇
  2013年   55篇
  2012年   101篇
  2011年   83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6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67篇
  2006年   65篇
  2005年   70篇
  2004年   73篇
  2003年   98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59篇
  2000年   57篇
  1999年   60篇
  1998年   47篇
  1997年   37篇
  1996年   49篇
  1995年   73篇
  1994年   57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52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85篇
  1989年   42篇
  1988年   33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36篇
  1985年   30篇
  1984年   30篇
  1983年   26篇
  1982年   33篇
  1981年   14篇
  1980年   22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5篇
  1974年   5篇
  1964年   5篇
  1963年   8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71.
弱磁化相对论电子束注入等离子体时,由非共振波粒相互作用激发的束-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可以直接放大电磁波,计算结果表明:在偏离共振条件的区域,电磁波仍可在较宽的频率范围被放大,并在每个共振峰下形成平台结构。随着谐波数的增高,增长率峰值逐渐变小,峰宽也变窄。本文还分析了电磁波的增长率随背景参数ω_(pe)/Ω_e及高能电子的入射方向和辐射方向的变化规律,在典型的日冕条件下,此类不稳定性所放大的电磁波的增长率大小、带宽、方向性、偏振及谐波等性质,可以用来解释太阳Ⅲ型射电爆发现象,本文的研究亦可用来解释其他天体等离子体辐射。  相似文献   
972.
本文在文[3]的基础上,考虑背景电磁波色散方程的弱磁化修正,在1<ωpe/Ωe<10的范围内(主委适用于太阳高日冕、行星际空间及星系射电喷流等),计算了由束流不稳定性直接放大正常模和反常模的增长率。增长率随着频率、ωpe/Ωe、电磁波传播角以及非热电子入射角等参数的变化规律,和忽略磁场时的结果与文[3]大体相同,但是反常模的增长,则随着ωpe/Ωe的增大而受到明显的抑制,因而在本文参数范围内,束流不稳定性所放大的电磁波以正常模为主,可以解释太阳III型爆发和星系射电喷流的偏振性质。  相似文献   
973.
我们用新的时间分辨率短至8ms 的2 .6 ~3 .8GHz 微波动态频谱仪在1998 年4 月15 日爆发和1997 年11 月3 日爆发中发现了微U 型爆发。其顶部频率为3 .2 ~3 .4GHz( 相应的等离子体密度:基波:1 .2 ×1011 - 1 .4 ×1011/cm 3 ,二次谐波:3 .2 ×1010 - 3 .5 ×1010/cm 3) ;根部频率为3 .4 ~3 .6GHz;单个U 型爆发的频率范围为60 ~220 MHz ;上升段频漂率为7 ~28GHz/s;上升段持续时间为8 ~24ms;寿命为16 ~48ms;偏振度大于80 % 。在活动区为偶极子磁场的假设下,估计源区高度约为1 .3 ×104 公里,单一环的高度为250 ~800 公里。由此得出结论:1 .由于高频漂率和高偏振度,似乎发现的微U 型爆发不是Ⅲ型爆发形成,而是尖峰辐射(Spike) 形成。2 .我们发现的是小尺度的微磁环,其尺度与Spike 辐射的寿命相当。我们在1997 年11 月2 日的爆发中发现平均周期为数十ms 的准周期振荡群。在高密度流管的磁声波MHD 振荡条件下,可取得磁环半径约90 公里的结果。由此可以得到微磁环物理尺度的图象  相似文献   
974.
北京天文台1 .02 .0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从1994 年开始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太阳射电爆发171 个,2 .63 .8GHz 太阳射电频谱仪1996 年9 月投入观测至1998 年9 月,记录到146 个太阳射电爆发。1998 年4 月15 日太阳射电爆发同时在这两台频谱仪上记录到。这个事件在时间和频率上显示了丰富的幅度和结构的变化。发现了微波Ⅲ型爆发对群,并存在着丰富的快速活动现象。取得了高时间分辨率、高质量的动态谱资料,为研究耀斑各种尺度的时间及空间演化过程提供了丰富的信息。  相似文献   
975.
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气象成因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分析了1987年5月大兴安岭特大森林火灾的气象成因。前期干旱、少雨及5月上旬气温的显著偏高,是发生特大火灾的气候背景。大兴安岭位于我国最北部,属于寒温带,年平均气温只有-3—-6 ℃,有机物分解缓慢,使林内可燃物越积越多,是发生火灾的物质基础。在已有大量火源存在的情况下,正逢有强干冷锋过境,平均风速达8—12 m/s,最大17.0 m/s,使火势急速蔓延,是造成特大森林火灾的最关键因素。地形与气温、积雪有密切关系,也对火场的蔓延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76.
超压盆地幕式排烃作用是盆地流体研究中热点问题,而源岩内排烃生长断层的报道很少.研究表明松辽盆地凹陷中央主力烃源岩青山口组发育排烃生长断层,这些浅层生长断层形成于嫩江组末期至明水组末期.这种排烃生长断层的形成机制是幕式排烃过程中由于"泵压效应"使含烃流体从源岩向储集层注入的结果.当源岩过剩压力达到源岩破裂极限时,源岩发生断裂或使原有断层再次开启增长,含烃流体发生向下或向上部储层的排烃作用,随着烃类的排出,过剩压力不断减小,排烃过程趋于停止伴随超压流体释放,研究区呈现向下排烃、向上排烃和上下双向排烃3种样式,由于这一排烃过程是多次出现的,随着多次反复的排烃,排烃断层的断距也不断增长,导致排烃期与断层断距增长具有良好的耦合关系,研究成果为超压封存箱上下层油气勘探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77.
含胂羧基的试剂在铀的光度测定方面得到了极大的推广。在这类试剂中,以含有0-位置(对偶氮基)肿羧基的络变酸的偶氮衍生,特别是2-(2-胂羧基苯偶氮)-1,8-萘二酚-3,6-二磺酸(通常称为铀试剂或偶氮肿)最为有效。因为磷酸与砷酸很相似,同砷酸相比,磷酸与六价铀和四价铀生成的化合物更为稳定,所以可以预料,磷酸的相应有机衍生物同样也应该与铀生成较为稳定的络合物。因此,研究磷酸的相应有衍生物乃是十分有意义和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978.
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的主要技术特色   总被引:6,自引:7,他引:6  
简要介绍了新地震区划图潜在震源区划分方案的形成过程,重点分析了潜在震源区三级划分、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划分技术途径的差异、不同级别活动块体边界带对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控制作用、发震构造模型及其在潜在震源区划分中的应用等主要技术特色.共划分出29个地震带、77个地震构造区和1199个潜在震源区.与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2001)中综合方案相比,东西部地区潜在震源区的个数都有较大的增加,其中东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6.0、6.5和7.0级的中强潜在震源区个数的明显增加,与划分工作中加强了该地区中强地震发震构造的判识研究相关;而西部地区体现在震级上限7.5和8.0级的高震级潜在震源区个数的大幅度增加,与划分工作中注重了活动块体边界带高震级潜在震源区划分,以及强调应用发震构造模型指导潜在震源区划分的技术特色相协调.  相似文献   
979.
利用天气学原理对2004年12月下旬发生在全国大部分地区的连续降雪、持续低温及寒潮天气过程分析,发现:过程是在两槽一脊的环流形势下发生的,西伯利亚阻高稳定,高原上有西南气流发展,造成我国大范围的雨雪和持续低温天气;当阻塞高压崩溃,横槽转竖,寒潮爆发。冷低压的加深与高空西风急流有关。东路冷空气的回流和低压倒槽的维持,形成持续低温和降雪天气。  相似文献   
980.
本文总结了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技术过程,把非线性科学技术引入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编码。其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指出目前物化探彩色成图编码方法的一些缺点;SOFM算法编码技术的实现;指出物化探数据彩色成图编码是一个最优化问题,构造出这个问题的模型后,应用遗传算法求解模型,进行成图编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