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22篇
测绘学   6篇
大气科学   15篇
地球物理   7篇
地质学   35篇
海洋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89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21.
西宁地区黄土重矿物特征及黄土物质来源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珍  曾永年 《青海地质》1993,2(2):42-47
  相似文献   
22.
新疆主要城市的采暖与制冷度日数:Ⅰ.空间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日最高和日最低气温值计算了新疆16个主要城市6种基准温度下的年和季采暖与制冷度日数,并对其空间分布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基准温度18℃下,新疆16个城市的多年平均年采暖度日数在2007.3~5216.5℃之间;新疆16个主要城市的制冷度日数比较低,基准温度24℃下的多年平均年制冷度日数位于25.9~746.4℃.d之间。采暖度日数随基准温度的增大而增大,制冷度日数随基准温度的增大而变小。多年平均年采暖度日数随纬度、经度和海拔的升高而增大;多年平均年制冷度日数随纬度和经度的变化趋势不明显,但随高度的增加而明显变小。  相似文献   
23.
对青藏高原东北缘堆积于河流阶地上的晚新生代红色土状沉积物进行了地貌与地层、沉积特征、土壤微结构和地球化学等的研究. 结果表明, 这套红色土状堆积物可分出25套发育较弱的黄褐色土壤(7.5YR6/4)和发育较强的红棕色古土壤(2.5YR5/4)组合, 与黄土高原典型的红黏土具有相似的结构和构造. 红色土状堆积序列的颗粒总体上偏细, 主要组分为粉砂和黏土, 砂粒级含量几乎为零. 显微镜下, 红色土状堆积物为黏土质结构, 粗颗粒组分主要包括石英、钾长石、云母和少量辉石、角闪石等, 且矿物颗粒都呈似棱角-棱角状; 其常量和微量化学元素的含量与特征、稀有元素的分配模式等与典型的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具有可对比性. 上述证据表明, 这套沉积为风成起源. 磁性地层指示这套风成成因的红色土状堆积物底界年龄为约11.4 Ma, 证明中国西北地区晚新生代大面积的风尘沉积分布范围扩展到了青藏高原东北缘. 后湾红色土状堆积物与上覆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序列有着相近的物源和相似的风力搬运系统. 与晚第四纪黄土-古土壤相比, 后湾红色土状堆积物的颗粒较细、沉积速率较小, 反映了搬运动力较弱和(或)源区干旱化程度较低. 古气候替代指标的变化表明源区干旱程度和(或)风搬运动力有多次的波动, 并且在约10 Ma BP和7~8 Ma BP前后, 各有一次干旱化加剧的过程, 可能表明了高原的隆升或(和)全球变冷促进了亚洲内陆干旱化进一步加剧. 10 Ma BP前后古气候由高频高幅波动转变为较为低频低幅变化, 指示了一次重要的环境转型. 这次环境转型事件可能是全球性的事件在青藏高原东北缘的表现.  相似文献   
24.
在分析了大坝实测性态评价体系的基础上,将模糊积分评判模型引入到大坝实测性态评价中来,为客观定量地研究大坝实测性态评价方法提供了一条新的途径。示例表明,所提出的大坝实测性态模糊积分评判模型是合理、可行的。  相似文献   
25.
鄂西超细重碳酸钙产品开发应用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鄂西超细重碳酸钙产品开发应用研究沈上越潘铁虹张德李珍周明张汉凯(中国地质大学,武汉430074)关键词方解石矿工艺流程超细重碳酸钙鄂西1鄂西方解石矿质量概述鄂西方解石矿有数个矿区,每个矿区的矿体厚为几米至几十米,长几百米至上千米,储量巨大。经系统化学...  相似文献   
26.
重矿物分析对于判断沉积盆地的物源方向和物源区的母岩性质是有效的,但具有局限性:①对无重矿物或者仅能提供极少量重矿物的母岩判别力较差;②它不能准确判断物源区沉积物的主要运移通道。因此,进行盆地物源分析还需要重视综合研究,即①通过重矿物的矿物学、重矿物组合研究,判断物源区的母岩类型,推测母岩岩性演化;②通过沉积岩矿物成分与结构研究,判别物源区是否存在重矿物无法辨认的母岩类型和沉积物的搬运距离;③通过沉积体系分析,尤其是砂分散体系的编图,能有效地判断物源区的方位和圈定各物源的具体影响范围;④利用古构造图判别物源区的主要沉积物运移通道及其方位;⑤编制沉积盆地-物源区古环境图,以此来弥补重矿物分析物源所带来的缺陷。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电针结合TDP及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采用电针+TDP+温针灸治疗)、对照1组(采用电针+TDP治疗)、对照2组(采用电针+温针灸治疗),每组各20例。治疗后对3组进行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评定3组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100.0%,对照1组为80.0%,对照2组为90.0%,3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意义(P<0.05)。3组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治疗结束后随访2周,VAS评分、颈椎病治疗成绩评分表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比较,治疗组优于对照1、2组(P<0.05),对照1、2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28.
地震监测站网评估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估指标体系的研究和确立是非常重要的技术环节,也是实施定量化评估必不可少的核心要素。本文在研究过程中,首先对评估理论模型及评估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方法,开展了比较广泛的调研和分析;同时,基于中国地震监测的历史、现状及其未来发展,依据现行地震监测业务体系,对地震监测站网的基础架构和系统特性进行了比较全面的研究、分析和讨论;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和明确地震监测站网的评估目标,示例性研究和构建了覆盖布局合理性、测量精准性、观测可靠性、数据科学性等分解目标的三级评估指标体系。本文的研究结果,比较全面和客观地反映了中国地震监测信息系统的基本特性,预期为地震监测站网的综合性评价工作提供必要的参考和支撑。  相似文献   
29.
利用非参数检验法(MK检验)和简单线性回归法检测了1959-2004年近45年来新疆16个主要城市年和季采暖与制冷度日数时间序列的单调趋势,并分析了其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由于受全球气候变暖,尤其是冬季变暖的影响,近45年来,新疆主要城市冬季和年采暖度日数普遍存在减少趋势,其中除库车县城趋势不明显外,其它15个城市的减少趋势都非常显著,年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在-25.11~-153.99℃/10 a的范围内,平均值为-77.9℃/10 a;绝大部分城市的夏季和年制冷度日数存在增加的趋势,年序列的线性倾向率处于-11.9~17.1℃/10 a之间,平均为4.3℃/10 a。冬季和年采暖度日数普遍减少必将有助于新疆采暖能源消耗量的降低,减轻城市煤烟型大气污染,进而促进新疆环境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0.
基于2007年在广西海岸带采集的6根短柱状样(64~97 cm),在210Pb 年代框架构建的基础上对沉积物中的生源要素(C、N、P)、常量元素以及重金属(Hg、Cu、Pb、Zn、Cd、Cr和As)等指标进行了综合分析,并依此重建了广西海岸带近百年来人类活动影响下沉积环境的演变历程。研究发现,近二十年来重金属和总磷的表层富集和埋藏通量有明显的上升趋势,但整体污染程度依然较轻;总氮的年埋藏通量虽保持相对稳定,但总体高于引起最低级别生态风险效应的下限;而有机质年埋藏通量的逐年减少应与潮间带红树林生态系统的衰退有关。据此可将近百年来广西海岸带的环境演变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即20世纪80年代初以前、80年代初至现在,分别经历了未污染期和轻度污染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