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4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40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4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9 毫秒
41.
李潇  李佳 《城市地质》2015,(1):43-47
根据北京市地质环境特点,应用北京城市地质安全保障服务系统的综合分析功能,采用层次分析法及综合指数模型,对北京市平原区的地质环境综合质量进行了评价研究。  相似文献   
42.
文章通过互联网对环保、水利、农业(渔业)、林业、国土、气象、中科院、国家海洋局等部委的政府网站、技术支撑单位门户网站或数据共享平台中涉及的环境数据共享情况进行搜索、整理和汇总归纳,形成相关部委环境数据信息公开情况报告,并对海洋环境监测数据的共享发布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43.
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体系是近年来研究的重点,利用岩心、录井、测井及野外露头资料,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发现:洛伊地区三叠系沉积时期主要发育3种沉积体系类型,分别是曲流河沉积体系、三角洲沉积体系及湖泊沉积体系.中下三叠统主要发育曲流河沉积,上三叠统发育湖泊三角洲沉积,且从上三叠统沉积早期到晚期伴随着湖水面的上涨和湖盆面积的扩大.三叠系的沉积体系演化主要受控与中三叠世末印支运动的影响,印支运动造成扬子板块向华北板块俯冲,使洛伊地区周边隆起成山,并在洛伊地区形成深水湖盆.在对比洛伊地区与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沉积特征及圈闭特征基础上,认为洛伊地区有较大的勘探潜力.洛伊地区沉积特征及演化规律的研究,为该地区未来的勘探提供了较为有利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44.
大地热流值是表征地球热状态的重要参数,也是进行深部地温预测和评价一个地区地热资源的最基本数据。受钻孔测温的影响,盆地外的无钻孔测温地区缺少实测的大地热流值。目前的热流分布图都是依据相邻盆地的实测值进行插值绘制的,无钻孔区热流值可信度较低。由于岩石居里点与温度密切相关,可以通过居里面深度来研究地表热流值。本文依据东北地区现有的居里面深度分布图,结合实测的岩石热导率、岩石生热率数据和相应的地壳分层状况,计算了东北地区的大地热流值,重新绘制了中国东北地区精细的大地热流分布图。东北地区整体大地热流处于42.5~95 mW/m 2 之间,热流高值位于五大连池及敦化 密山断裂带海龙—牡丹江一带,松辽盆地内部、小兴安岭和长春 延吉缝合带也有局部的高热流值。热流高值与居里面隆起区域有较高的一致性,即居里面隆起处热流较高,而坳陷区热流较低。本次研究填补了中国东部地区热流实测值空白,为该区深部地温预测和地热资源评价提供了更加准确的参数。  相似文献   
45.
加拿大海洋开发利用历史悠久,海洋管理体制成熟,海洋环境也一直受到高度关注与有效保护。文章在梳理加拿大海洋管理部门、海洋环境监测机构与主要工作的基础上,总结了加拿大海洋环境监测状况,从监测主体、监测工作、监测内容、监测成果等方面对加拿大和我国的海洋环境监测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并针对我国海洋环境监测工作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加强海洋环境监测队伍能力建设、优化海洋环境监测内容、丰富监测产品类型等可行性建议,为进一步提升我国海洋环境监测成效、推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46.
H型钢组合支撑具有可回收、高强连接、可施加预应力、可靠性高等优点,在国内的应用不断增多.房建基坑中应用的H型钢组合内支撑体系,竖向支撑结构较多,不能很好地适应地铁基坑的土方开挖要求.以地铁工程中常见的标准车站基坑(宽度约20 m)为例,通过计算对比分析,设计出大跨度、大间距的H型钢组合内支撑截面型式,相较于传统钢管支撑...  相似文献   
47.
海底沉积物具有质地松软、强度低的特点,其强度参数与海上平台插桩就位、导管架的安装等工程关系紧密,与海上作业安全息息相关。常规钻孔取芯与静力触探等强度参数获取方法成本较高、取样点少,且对沉积物扰动较大,利用易获取的声学资料预测海底沉积物的强度参数具有重要研究意义。本文基于Wood方程、Biot-Stoll模型、Dvorkin等效介质模型等声波传播理论,计算不同物性参数(密度、孔隙度)梯度下的理论纵波速度,结合室内模拟地层声学实验,对比了模型计算声速与实测声速的变化特征,建立了声速与物性参数关系模型。基于室内模拟地层土力学试验,揭示了沉积物物性与抗剪强度、黏聚力等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了物性与强度参数关系模型。以物性参数为桥梁,建立基于声学特征的海底沉积物强度参数预测模型。此模型既避免了原位取样沉积物失水扰动的问题,又弥补了经验公式局限性的缺点,具有普适性与准确性,有效提高无法取样地区沉积物强度参数的精度,提高了经济效益,对浅层的勘探与开发起到了理论指导的作用。  相似文献   
48.
李潇  何静 《城市地质》2014,(2):28-31
本文通过收集近年来北京市东城区地面塌陷实例,并通过钻孔等资料建立了该区的三维地质结构模型。利用模型分析了该地区地面塌陷事故发生的地质原因,提出了人工填土层不均匀沉降、砂质粉土层发生流砂,是塌陷发生的主要地质因素,降雨和地下管线渗漏是外在诱因。  相似文献   
49.
陆地表层系统是多圈层相互作用下形成的综合体,具有时空异质性和层次性。对陆地表层系统进行多层级类型划分是识别其空间分异格局和演替规律的重要方法,可为多尺度地球科学系统研究和自然资源统一管理提供科学依据。陆地表层系统分类其实质是在特定尺度下对其组成要素间的空间和关系的划分,故土地类型、地表基质、关键带类型等都可归纳为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方案。论文在对国内外典型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方案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将陆地表层系统分类总结为探索—发展—完善3个发展阶段。继而,对比了各分类体系内涵,提出各分类体系虽分属不同学派,但均是以陆地表层系统为研究对象,是研究陆地表层系统结构、功能和空间分异的方法论;分析了各分类体系结构的异同,总结了各分类体系在层级、比例尺和要素方面的共同特征。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一套从地块到国家的陆地表层系统分类设想,并对等级体系、分类体系及分类方法集成3个方面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0.
李潇  李栋梁  王颖 《气象学报》2015,73(4):737-748
利用1960—2010年中国西北东部地区39个气象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和NCEP/NCAR月平均地表感热通量再分析资料以及大气环流各要素场资料,通过多锥度-奇异值分解(MTM-SVD)等方法,分析了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青藏高原东部春季感热的周期振荡特征以及它们在准周期循环上的协同耦合关系。结果表明,感热与降水均存在显著的准3 a周期,其耦合场在准3 a周期上表现也最为明显。当青藏高原东部春季感热在青藏高原主体上偏强(弱)时,对应中国西北东部汛期降水的异常偏多(少)。该准3 a周期循环上的协同关系在1960—1982年表现最为显著,1983—1990年为调整阶段,90年代之后又逐渐明显。青藏高原东部春季感热对大气环流的持续加热过程影响西北东部汛期降水,且主要体现在8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