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56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102篇
地质学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本文从理论上与实际资料分析上入手,较系统而广泛地研究了强震及中强震前地震波的动力学特性。首先,选取多相介质模型来模拟乎震区的舍裂隙岩石。在两相介质情况下用传波理论研究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如振幅和皮形的一般变化。所得的理论结果表明,P波、S波、面波及尾波等的振幅、振动特续时间,周期或频谱等在大震前均可能出现某些前兆异常变化。其次,借助于观测资料,本文介绍了探索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前兆异常的一些有效处理方法。特别使用了对尾波和短周期瑞雷波的前兆异常的分析处理方法。除天然小震资料外,还使用了矿山人工爆破资料。作为例子,本文得到了在溧阳台(距M=6.0震中22公里),天平山台(Δ=190公里)和杭州台(Δ=220公里)从马鞍山铁矿爆破源(震中西北86公里)爆破中记到的直达波和反射波的新的资料结果,从中较详细地研究了P波和S波的振幅、振幅比、初动周期偏差和尾波的某些特性(相对走时,频率变化,振幅衰减及由尾波确定的Q值)。然后,本文利用大量的实际观测资料,具体剖析和研究了我国唐山(M=7.8)、海城(M=7.3)、松潘(M=7.2)、溧阳(M=6.0)及其它一些强震和中强震前的P波、S波、短周期而波和尾波的多种动力学特性(振幅、振幅比,初动周期偏差,波形和频谱,振动持续时间等)出现的前兆异常变化,在此基础上,初步归纳了地震波动力学特性前兆异常变化时空分布的一般特点,並与波速异常加以对比。最后,对所得的结果及其在地震预报中的应用作了简要的讨论。这里要着重指出的是,大震前地震波的某些动力学特性的前兆变化能明显地观测到。因此,如果同时使用地震波的运动学和动力学特性,我们就能得到更多的地震前兆信息。  相似文献   
82.
介绍了用遗传算法在三维横向不均匀介质中确定震源位置的研究思路并简述了三维横向不均匀介质中走时计算的基本原理,在遗传算法的迭代过程中,考虑到初始迭代阶段有较大的参数搜索空间而在最后迭代阶段有较小的参数空间,提出了遗传算法中变异概率随迭代次数下降的函数形式并对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迭代次数指数下降的变异概率使得算法收敛加快,而且反演得到的震源位置的各台站走时残差比原定震源位置的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83.
复杂非均匀介质的地球物理层析成像自从层析成像技术引入到地球科学中后,地球物理层析成像有了很快的发展。在地球内部结构、震源过程、资源勘查、基础工程等方面显示了它直观可视,反映差异明显的优点。本次大会上复杂非均匀介质地球物理层析成像的论文共36篇,可大体...  相似文献   
84.
震电效应研究进展与前景展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震电效应是引起地震电磁异常现象的主要因素。本文介绍了震电效应现象,并分别就震电效应的观测、试验及理论研究进行了综述,最后对震电效应研究及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85.
论述地震波走时反演技术中的阻尼最小二乘方法。为了提高解的唯一性,我们把人工地震资料的解释结果作为该方法的特定约束条件。同时还论述了波形反演技术中的遗传算法.  相似文献   
86.
成瑾  李清河 《地震学报》1998,20(1):68-75
根据1992年延怀盆地的深地震反射共中心点(CDP)叠加剖面图,提出了延怀盆地的壳-幔过渡带初始模型.对于1993年通过延怀盆地的北京——怀来——丰镇剖面的宽角反射与折射剖面资料,进行震相分析.在一维模型基础上进行走时反演和二维射线追踪.最后,采用反射率法对延怀盆地壳——幔过渡带的上下界面的反射波PM和PM进行了波形拟合,证明了其存在;同时明确了延怀盆地莫霍不连续面是高低速相间的薄层组成的过渡带性质.这一结构与邢台地震区壳-幔过渡带结构相似.这一特征说明由于延怀盆地莫霍面附近存在深大断裂,有可能从地幔中贯入熔体或流体的透镜体,从而形成低速层多层结构.   相似文献   
87.
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的视电阻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电性各向异性的欧姆定律出发,推导了直流电法层状方位各向异性介质中的电位分布、边界条件及视电阻率计算公式.以四极对称装置系统为例,对具有相同各向异性系数的4层模型采用核函数递推法作了理论数值模拟,得到了不同方向的电阻率测深曲线及其等值线形态.结果表明理论公式是正确的,测深曲线既反映了分层介质的电阻率差异,又反映了各层中电阻率的各向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88.
用多震相地震走时成像法反演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邻区三维地壳速度结构。一些地区如郯庐断裂带临沭到定远及以东地区在中地壳的20~25km出现低速层,一些地区莫霍面埋深有变化。浅层速度结构的分段与断裂活动的分段相一致,表明新沂到泗洪是活动断裂的闭锁段。对比1668年山东郯城8级地震区和研究区的深部速度结构,结合与郯庐带相交的断裂、地震活动、活动断裂的闭锁段、中地壳低速层及莫霍面深度变化,综合判断郯庐断裂带江苏段未来可能发生大震的地区为33.4°~34.1°N,118.2°~118.8°E,重点是宿迁、沭阳、泗阳和泗洪。震级估计可达8级。  相似文献   
89.
The deep structure features around Tancheng M8 /2 earthquake occurred in 1668 have been analyzed. Based on the crustal velocity structure obtained from travel-time tomographic inversion, especially the low velocity zones in middle crust and Moho depths, the deep velocity structure distribution in the area of 34° ~ 36°N, 118° ~ 119°E is scanned along the latitude, longitude and oblique directions, and the corresponding crustal velocity profiles are obtained. By comparison, we take the area with velocity features coincident to the deep structure of the 1668 Tancheng M8/2 earthquake as the deduced epicenter, which is at 34. 8° ~35. 2°N, 118. 2° ~ 118. 7°E, and the reasonable location is 35. isN, 118. 6°E, and the focal depth is 20km.  相似文献   
90.
本文采用天然地震近震走时反演地壳三维速度结构的方法获得了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及附近地壳(30°N—37°N,113°E—122°E)三维速度结构.对地壳内分层速度结构的分析发现,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存在速度的分段特征.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浅层35.3°N以北,34.5°N—35.3°N间,33°N—34.5°N间呈现的速度分段和地表出露地层有关,与地质上安丘段、莒县—郯城段,新沂—泗洪段三个破裂单元相对应,且和各段的地震活动相呼应,表明郯庐带新沂到泗洪段可能是断裂的闭锁段.郯庐断裂带鲁苏皖段地壳速度结构自浅至深分为三段,大体位置是:南段(32.5°N—33°N以南),中段(32.5°N—33°N至35°N—35.3°N),北段(35°N—35.3°N以北).上地壳分段与苏鲁超高压变质岩带的插入有关,中、下地壳速度分段则可能和火山岩滞留有关.地壳各层速度结构不同段的速度差异反映了构造块体的速度差异,表明各构造块体在地壳下部仍有差异,郯庐带西侧速度总体高于东侧,反映了不同构造块体的形成和组成差别,也说明了该断裂带可能延伸到莫霍面.而不同深度的分段性可能反映了不同地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