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球物理   12篇
地质学   3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12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2006年夏季渤海湾驴驹河赤潮监控区实测资料,分析了水文要素、气象要素、化学要素等环境因子与叶绿素-a浓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透明度、化学需氧量、磷酸盐、硅酸盐、溶解氧、pH值与叶绿素-a的相关关系较好。根据环境因子对叶绿素-a浓度的影响程度,提取主要的环境因子作为自变量,以实测的叶绿素-a浓度为因变量,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它们之间的定量关系。回归结果表明,渤海湾中叶绿素-a浓度同溶解氧、pH值的关系密切。本文研究结果对渤海湾叶绿素-a浓度预测指标因子的确定及渤海湾生态动力学模型变量及参数系统选取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2.
罗胜元  陈孝红  李海  刘安  王传尚 《地球科学》2019,44(11):3598-3615
鄂西宜昌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具有良好的气体显示,页岩气成藏条件研究薄弱.利用最新钻探的井下资料、周边露头地质调查资料及大量样品的分析测试结果,从富有机质页岩区域展布、地球化学特征、岩石储集特征、含气性、保存条件等方面研究鄂西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气聚集条件.研究区水井沱组形成于陆棚-斜坡相带,厚度为50~140 m.有机碳含量高(TOC值为0.43%~10.45%,平均值达2.65%),TOC大于2%的优质页岩有效厚度为28~41 m,有机质热成熟度为2.4%~3.2%,处于高演化阶段.页岩脆性矿物含量高,石英含量平均值为29.33%,碳酸盐含量平均值为25.94%,黏土矿物含量平均值为35.06%,且以伊/蒙间层为主.水井沱组富有机质页岩孔隙度为0.96%~3.32%,平均值为2.08%,页岩渗透率为0.01×10-3~3.05×10-3 μm2.氩离子抛光电镜与吸附测试表明,页岩孔隙发育具有成因类型多、孔径尺度小的特点,有机孔孔径主要集中在10~50 nm范围内.水井沱组页岩气层顶、底板条件良好,区域构造稳定、断裂不发育,页岩气保存条件优越.钻井过程中水井沱组气显频繁,解析含气量为0.31~5.48 m3/t,连续含气量大于2 m3/t的累计厚度达44.05 m.水井沱组水平井压裂获工业气流,页岩气组分中CH4含量为87.17%~92.75%,C2H6为0.83%~0.94%,N2为5.86%~9.37%,CO2为0.05%~2.25%.总体上宜昌地区下寒武统水井沱组页岩气成藏条件较好,是四川盆地外页岩气新的勘探区.   相似文献   
103.
大庆市建成区土壤重金属潜在生态危害和健康风险评价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根据大庆市城市功能区划,以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通过308个样品的采集、测定、分析,采用Hakanson潜在生态风险危害指数法评价土壤重金属元素的潜在生态危害程度。结果表明,表层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潜在生态危害风险较小,汞(Hg)和镉(Cd)是主要的潜在生态危害元素。汞的生态危害风险相对较大,有11.9%的样品处于较重及以上风险级别,镉的生态危害级别虽然较低,但中等危害级别分布范围较广。分别用致癌风险和非致癌风险模型进行了土壤重金属镉和汞对人体健康的风险评价,两种元素的风险指数均处于安全值范围内,不会对当地居民的健康构成风险。  相似文献   
104.
105.
在全球变暖的大背景下,我国藏南地区冰川持续退缩,冰湖不断扩张,从而引发了一系列的地质灾害问题。文章利用Landsat系列影像,在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波段比值法和NDWI指数提取了藏南希夏邦玛峰地区1994—2018年共9期冰川和冰湖的面积。研究表明,希夏邦玛峰地区净冰川持续退缩,总体速率为(1.28±0.32)%/a,冰湖的扩张速率约为(1.88±1.07)%/a。同时,面积小于1 km2的冰川退缩极为严重,高达33.25%。其次气象再分析数据表明夏季气温和降水的增加可能是该地区净冰川退缩加快的重要原因,并且共同促进了冰湖的加速扩张,大大提高了该地区冰湖溃决的风险。  相似文献   
106.
以新鲜海蜇(Rhopilema esculentum Kishinouye)为原料,将其冷冻干燥处理后,采用改良的差示苯酚-硫酸法测定了海蜇不同部位的总糖含量,并用正交实验优化了水解条件。实验结果表明,海蜇的最佳水解条件为:1 mol/L硫酸,90℃水解120 min,测得海蜇生殖腺、海蜇皮、海蜇头的总糖含量分别为9.42%,7.28%和7.58%。  相似文献   
107.
盐度对灰叶马尾藻排卵及幼孢子体早期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离体组织培养,观察了灰叶马尾藻Sargassum cinereum卵细胞分裂过程,并探讨盐度对其卵释放和幼孢子体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实验盐度范围(15‰~42‰)内,灰叶马尾藻均能正常排卵,其中盐度22‰~34‰时,卵可集中快速放散,而偏高或偏低盐度导致卵子释放延迟,同时高盐(30‰~42‰)比低盐(15‰~26‰)处理的灰叶马尾藻释放更多卵子。卵从卵窝孔刚排出时为1核卵,在随后4h内经核分裂形成8核卵,其中只有1个子核可与精子核结合成为受精卵,其他子核消失。受精卵的第一、二次分裂为横分裂,而第三、四次为纵分裂,4次分裂历时4~5h,之后分裂速度加快,细胞数目迅速增多,1d内形成幼孢子体。第2d以假根生长为主,此后叶状部逐渐生长。盐度显著影响灰叶马尾藻幼孢子体早期发育,当盐度22‰~38‰时假根生长正常,偏高或偏低盐度均不利于假根生成和伸长,其中高盐度对假根生长的抑制程度更强;叶状部生长的适宜盐度为26‰~38‰。综上所述,灰叶马尾藻卵释放及幼孢子体早期发育的适宜盐度为26‰~34‰,其中最适盐度为34‰。  相似文献   
108.
柳林地区石炭-二叠系煤层顶板流体包裹体包括盐水、液态烃、气液烃和气态烃4 种类型,主要分布于砂岩石英加大边、
石英微裂隙和灰岩粒屑重结晶方解石、裂隙溶孔充填方解石中。根据包裹体热力学特征,可将山西组流体类型划分为低温
低盐流体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划分为低温混盐和高温高盐流体。太原组流体类型反映了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和后期地
表淡水沟通的叠加影响。根据包裹体的类型、荧光特征和热力学特征,结合盆地热演化史分析结果,表明第一期烃类注入
发生在中- 晚三叠世,烃类产量较少;第二期烃类注入发生在早白垩世,气态烃包裹体数量多,生烃强度大,是本区主要
的生烃阶段。  相似文献   
109.
潮滩是潮汐作用下形成的细颗粒沉积物堆积体,在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在碳汇和海岸防护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河流输沙的减少,河口潮滩冲淤格局发生了变化,直接影响了潮滩功能发挥,亟需开展河口潮滩短周期的冲淤变化过程研究,为评估潮滩功能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在福建闽江口琅岐岛潮滩开展的不同季节沉积动力要素(水深、流速、波浪、悬沙浓度)和现场冲淤观测及表层沉积物的粒度分析结果,琅岐岛潮滩表层沉积物在夏季主要以粉砂和黏土组成的细颗粒沉积物为主,冬季则主要以砂和粉砂组成的粗颗粒沉积物为主;潮间带上部的互花米草盐沼总体以持续淤积为主,潮间带中部和下部表现出周期性的冲淤特征,总体以夏季淤积、冬季侵蚀为总特征,并且潮间带中部的冲淤变化幅度较潮间带下部大;冬季潮流流速、波浪作用及悬沙浓度均大于夏季,冬季潮周期内近底部悬沙以净向海输运为主,而夏季则以净向岸输运为主。综上所述,闽江口潮滩冲淤变化主要受动力过程控制,冬季波浪作用导致表层沉积物发生再悬浮,并被较强的潮流净向海输运,导致滩面发生侵蚀;夏季,波浪作用较弱,水体中的悬沙易发生沉降,较弱的潮流将泥沙净向岸输运,导致潮间带发生淤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