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8篇
  免费   12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测绘学   55篇
大气科学   100篇
地球物理   110篇
地质学   367篇
海洋学   62篇
天文学   3篇
综合类   105篇
自然地理   69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21篇
  2017年   16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38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40篇
  2008年   24篇
  2007年   33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48篇
  2004年   33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18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20篇
  1992年   24篇
  1991年   29篇
  1990年   20篇
  1989年   12篇
  1988年   8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6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6篇
  1983年   10篇
  1982年   7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1篇
  195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781.
1概述为加强对气象行政执法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引深行政执法责任制,既规范气象行政处罚行为,维护气象工作秩序,又能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我们于2002年开始从事气象执法工作,在实际工作中体会到气象执法不是单纯的行政处罚手段的运用,它还有更丰富的内涵。随着依法治国的不断深入,气象行政执法工作必将在更深入的层次上展开。2案例2003年6月27日,山西省晋中市气象局接到举报,称本市某地有人在违法施放氢气球,共计5颗。接到举报后,执法队副队长立即会同有关部门商讨。由于《山西省气象条例》及《通用航空飞行管制条例》中都有关于违法施放…  相似文献   
782.
胶东地区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4,自引:26,他引:14  
本文系统地报道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和Sr-Nd同位素组成,重点讨论了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岩石成因、成岩物质来源及其地质意义.研究结果表明,郭家岭花岗闪长岩的SiO2含量从62%至72%,Na2O/K2O=0.64-1.79,多数样品大于1.0;K2O+Na2O值为7.34-8.49%,铝指数A/CNK=0.82~1.1,属于准铝质或过铝质Ⅰ型花岗岩;高Sr含量(Sr>800μg/g)、低Y和Yb含量(Y<10μg/g;Yb<1.0μg/g)、轻重稀土分馏强烈(LaN/YbN=17.4~47.8);这些地球化学特征类似于adakite、太古代TTG岩系、Na质花岗岩及HiSrBa花岗岩而不同于岛弧环境的英安岩.高的初始87Sr/86Sr比值(0.7094~0.7114),负的δNd(t)值(-11.2~-17.5),表明花岗闪长岩与adakite、HiSrBa花岗岩的成因不同而类似于Na质花岗岩和TTG岩系,即郭家岭花岗闪长岩是由下部地壳镁铁质岩石脱水部分熔融作用形成的.Nd同位素与胶东地区基性脉岩的Nd同位素组成相近,表明二者有可能具有相似或相同的源区.但基性脉岩出露面积明显小于花岗岩,二者之间存在着SiO2成分间隔,并且基性脉岩的不相容元素明显高于花岗闪长岩,从而表明花岗闪长岩不是基性脉岩结晶分异的产物,这与由幔源岩浆直接分异形成的高Sr、Ba花岗岩(HiSrBa)的成因不同.因此,花岗闪长岩有可能来源于早先与脉岩源区相似的基性岩浆底侵作用而形成的下地壳镁铁质岩石.其地球化学特征表明母岩浆在岩浆演化过程中经历了少量地壳混染作用.Mg#>50的岩石具有高Sr、Sr/Y、La/Yb等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浆形成时源区残留相中含有密度较大的石榴石,从而可能引起下地壳物质及岩石圈地幔的拆沉.这对研究胶东地区地区乃至中国东部在中生代期间岩石圈强烈减薄作用的机制和过程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  相似文献   
783.
综合运用地质、测井、地震及分析化验等资料,对沾化凹陷东部长堤地区沙河街组沙三段沉积体系及亚相微相类型进行了较为全面的研究,认为沙三段主要发育近岸水下扇沉积。其中,中扇亚相最为发育,并可细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问和前缘过渡带3个微相;其次,根据粒度分析、物性特征、压汞分析、镜下观察、扫描电镜分析及测井资料数字处理成果等资料,对该区沙三段储集层的岩石类童、微观孔隙结构、成岩阶段、层内及平面非均质性等进行了综合研究,指出了该地区沙三段有利储集体及有利储集层位。  相似文献   
784.
深埋长隧洞主要工程地质问题与勘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宋嶽  贾国臣 《工程地质学报》2004,12(Z1):218-222
介绍深埋长隧洞存在的主要不良工程地质问题和勘察方法,指出人们对不良地质问题的认识,把握和解决能力的综合水平是解决深埋长隧洞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785.
重点阐述了云南鸡石一级公路11—2合同段K87 980大桥基础地层情况,地质特征,施工遇到的难题,及解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786.
李权  董亚萍 《盐湖研究》1998,6(4):54-58
针对合甲醇的稀氨水,用中空纤维气态膜法回收氨制取硝酸铵,甲醇对回收氨及制取硝酸铵的过程无不良影响。聚丙烯中空纤维在料液中长期浸泡强度无明显降低,物理性能是稳定的。  相似文献   
787.
新构造运动的间歇性上升和气候的冷暖干湿波动是雷波地区金沙江河谷演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且两者间具有明显的耦合性,与河谷区的滑坡、岩溶洞穴发育关系密切相关。暖湿期发育滑坡和岩溶洞穴,干冷期河谷下切,形成陡坎及洞穴内的地下河流相堆积。频繁的间歇性新构造上升运动及气候冷暖波动导致多期滑坡和多层洞穴发育,但制约了洞穴规模的发展。  相似文献   
788.
雷波地区的古岩溶主要指下二叠统灰岩顶部在其形成后并在其上覆玄武岩沉积前,由于环境影响而发育的古岩溶现象。因其分布广泛,对水利枢纽工程岩溶水渗漏评价有重要意义。通过典型剖面沉积特征的综合对比,总结了本区古岩溶发育的一般特征,并在分析、恢复古地理、古气候环境的基础上,讨论了研究区古岩溶发育较微弱的原因  相似文献   
789.
通过对川西南雷波地区不同高程降水站历时一年48个降水的D和18O同位素资料的回归分析,得到本区大气降水方程,尝试把全年降水期段分为雨季和非雨季,并按降水量加权平均的方法求取了川西南地区降水量效应方程和高程效应方程及δ值高度梯度,使所得结果更加逼近实际,相关系数达0.947。  相似文献   
790.
空间数据的多尺度处理与表示是当今地理信息科学领域理论与方法研究的重要的和前沿性问题。本论文研究的总体目标就是通过对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问题的研究,为建立并最终实现无比例尺的地理信息系统奠定理论和技术基础。本研究主要有以下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