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9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2篇
地质学   2篇
海洋学   2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92 毫秒
11.
2017年夏季中国第八次北极科学考察期间,"雪龙"号极地考察船首次成功穿越北极中央航道,期间全程开展了海冰要素的人工观测。中央航道走航期间的平均海冰密集度和平均冰厚分别为0.64和1.5 m,海冰密集度时空变化大且以厚当年冰为主,高纬密集冰区的浮冰大小显著高于海冰边缘区。基于"雪龙"号的船基走航观测海冰密集度评估比较了国际上常用的5种常用的微波遥感反演海冰密集度产品,同走航目测海冰密集度点对点的比较,误差最大的为德国不来梅大学AMSR2基于Bootstrap算法的产品,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9和0.28;误差最小的为欧洲气象卫星应用组织基于AMSR2数据和OSHD和TUD两种不同算法的产品,平均误差分别为-0.02和0.01,均方根误差均为0.20。从日平均比较来看,AMSR2基于Bootstrap算法的误差最大,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15和0.20;AMSR2/OSI SAF(TUD)的误差最小,平均误差和均方根误差分别为0.0和0.11,OSI SAF产品更接近人工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2.
2004~2005年度冬季渤海海冰数值预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4-2005年度冬季渤海的天气与冰情,总结了该年度海冰数值预报情况,对Nudging同化方法在海冰数值预报中的应用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浅滩海冰断裂的一种可能模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引起近岸海冰断裂的因素很多,如风、浪、潮流等.本文主要分析了涨落潮对浅滩海冰断裂的影响,并建立了其计算模式.计算结果表明海冰的厚度h和长度ι、以及岸坡角a是决定海冰破碎长度lp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通过分析2010年6月28-29日发生在准噶尔盆地西北缘的一次大到暴雨天气,揭示了形成这次强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特点、物理量和雷达回波特征。结果显示:冷暖气团在克拉玛依地区附近相遇产生的中尺度锋生现象触发了本次暴雨天气过程。表现最明显的特征是:高空槽移动缓慢,中层切变线不断南压、低层中尺度系统维持,冷暖气团在该区域强烈交汇。暴雨区雷达速度场有明显的风场幅合。对流降水云团强度、移向变化的预测,是此类天气临近预报的关键和难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全国城市空气质量实时发布平台中公布的克拉玛依5个监测点数据和同时期克拉玛依国家基本气象站的观测数据,分别研究了克拉玛依市4个行政区的PM2.5浓度的时空变化特征以及气象条件对克拉玛依PM2.5浓度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月份上看,克拉玛依每年的1月、2月、12月PM2.5浓度最高,3月、11月PM2.5浓度较高,其中,独山子每年2月的PM2.5浓度均最高,2016年2月独山子PM2.5平均浓度最高,达到134 μg·m-3,超过国家一级标准值的2.8倍,属于中度污染,从季节上看,克拉玛依四季PM2.5浓度变化呈现波峰波谷变化趋势,表现为冬季最高,春季次之,夏季、秋季各区变化不一的特点,采暖期的PM2.5浓度高于非采暖期的PM2.5浓度;克拉玛依PM2.5浓度在空间上的总体分布为:独山子区>白碱滩区>克拉玛依区>乌尔禾区;从风向、风速、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PM2.5浓度的相关性来看,气压、相对湿度与PM2.5浓度呈显著正相关,气温、风速、风向与PM2.5浓度呈负相关,其中气温、风向与PM2.5浓度呈显著负相关。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川藏公路沿线以其丰富独特的旅游资源成为青藏高原精品旅游线路之一,然而区域内固有的恶劣自然条件和落后的基础设施成为沿线旅游安全的限制性因素。运用风险分析的基本理论和方法,选取了14个指标,对川藏公路沿线旅游安全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川藏公路沿线中等及以上风险路段占总里程的74.9%,可以认为川藏公路沿线是一条高风险的旅游线路,尤其是横断山区的左贡—巴塘路段风险度最高;(2)川藏公路沿线丰富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安全高风险之间相互对立,加强旅游安全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7.
根据青藏铁路沿线26个行政单元自然灾害的历史记录,对沿线的洪水、山洪、地震、雪灾、风灾以及滑坡、泥石流和崩塌等自然灾害进行量化分析,通过自然灾害灾种、频次的统计和聚类分析将青藏铁路沿线划分为6个自然灾害组合分区,其中,拉萨河谷路段主要以洪水、滑坡灾害为主;羌塘高原路段主要以雪灾、风灾为主,青南高原路段以雪灾、地震灾害为主;柴达木盆地路段以风灾、地震等灾害为主;青海湖盆地路段以洪水、雪灾为主;湟水谷地路段以洪水、山洪、滑坡灾害为主。拉萨河谷路段和湟水谷地路段的自然灾害类型组合具有相似性。  相似文献   
18.
海冰预报综合系统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春花  刘煜  白珊  张启文 《冰川冻土》2003,25(Z2):349-351
为了适应海上航运、油气开发、海洋工程的需求, 建立海冰预报综合系统的构成.该系统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海冰资料库、改进目前海冰资料处理方法、预报手段, 延长海冰预报时效、提高预报精度, 对结构物安全性进行预测, 以满足环渤海经济迅速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9.
基于遥感图像分析的极区海冰漂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极区的海冰运动进行观测具有重要的意义,卫星遥感技术是目前极区海冰监测的重要手段.星载多光谱仪器和合成孔径雷达(SAR)能够生产高分辨率、宽刈幅、连续的遥感图像,是开展海冰遥感监测的优选载荷.通过对极区遥感图像的分析,可以获取极区海冰漂移运动的资料信息.文中提供了可用于极区海冰漂移研究的遥感资料源,详细介绍了两种基于遥感图像的海冰运动分析方法:相关匹配法与光流算法,以及两种方法的对比;利用文中介绍的遥感资料和分析方法,在两极海区发现了明显的海冰中尺度运动特征.  相似文献   
20.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7~2008年冬季渤海的天气与冰情,总结了该年度海冰数值预报情况,客观检验结果表明数值预报保证率满足业务预报精度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