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7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2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8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5年   5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71.
用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计算居里深度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用四川省物探大队1984年编制的1:100万康滇大陆古裂谷带地区航磁异常图,计算该区居里深度。该图包括的面积约60万km2,自东经98°至104°30′,北纬24°至34°。在图上以5km的点距取数,100km×100km的方块作个别分析,每块面积与相邻块相重叠一半。每个块内的数据采用频率域的矩谱法及空间域的线性反演及积分迭代法进行分析计算。为了验证方法的可行性作了理论模型计算。 由计算结果得到该区居里温度等深线图,居里点温度的深度在20km至33km之间。结合大地构造特点及已知地热资料,对图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72.
城市GPS控制网长度变形处理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春华  刘政  赵旭  黄丁发 《测绘通报》2007,(8):33-35,39
以成都市GPS控制网改扩建工程为实例,分析成都市GPS扩建网的长度变形分布规律,着重阐述长度变形的处理方法,提出按照行政区域进行分带的思想,将整个控制网分为三个投影带:东带、中带和西带,这样既保证了成都市中心城区历史资料的延续性,方便各区县控制成果的使用,又满足了城市测量规范的相关要求。  相似文献   
73.
采用单因子分析方法,以小刀蛏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盐度、温度、底质及饵料对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小刀蛏稚贝具有较强的盐度耐受性,可以在较大的盐度变动范围内生长和存活;小刀蛏稚贝生长和存活的适宜盐度范围为15~35,最适盐度范围为20~25;适宜的温度范围为16~28℃,最适的温度范围为24~28℃;随着盐度和温度的增加,小刀蛏稚贝的生长率和存活率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底质是小刀蛏生长和存活的必要环境条件,且小刀蛏对底质环境具有明显的选择性,稚贝以海泥底质最佳,实验条件下海泥底质组生长率和存活率显著高于半泥半砂底质和细粉砂底质。不同饵料对稚贝的培育效果不同,角毛藻和金藻的投喂效果最好,稚贝生长率和存活率最高,其次为扁藻组,小球藻组最差。研究结果可为小刀蛏人工培育技术的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4.
结合两个不同精度级别的GNSS静态控制网典型实例,详细探讨了三维无约束平差后XYZ或BLH坐标分量的精度分布特点,无论是一般GNSS控制网还是高精度GNSS控制网,XYZ坐标分量的精度明显不一致,其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而B、L精度基本一致,但是大地高H的精度则成倍低于B/L。因此,不宜采用现行相关规范中基线分量完全一致的精度评定方法(如独立环与基线向量改正数等)进行静态GNSS控制网的精度评定,建议在实际数据处理过程中,采用平面B\L与高程H坐标分量进行精度评定,且H的精度指标宜低于B\L的3倍以上。  相似文献   
75.
利用旋转主分量分析方法将我国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场分别划分为7、7、6、5个自然区域。对各季各区气温的极大熵谱分析表明,我国气温存在准两年、准7年等周期变化,且这些周期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  相似文献   
76.
气候干湿状况是表征区域气候特征的重要指标,是在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水循环与陆面蒸散发作用的综合结果。本文从湿润度指数入手,结合降水与潜在蒸散的时空变化,分析了我国干旱半干旱区气候特点与干湿变化特征及对土壤湿度的影响。分析发现:近50年来,我国干旱与半干旱区均呈变湿趋势。干旱区与半干旱区潜在蒸散与降水月差值在年内出现时间上存在不一致,且干旱区明显大于半干旱区;3~9月为干旱气候区潜在蒸散与降水差值大值期,3~6月半干旱区潜在蒸散明显大于降水,7月起差值明显减小。作用分析表明,在干旱区,降水对湿润度指数的影响更大,而对于半干旱区,降水与潜在蒸散作用相当。长期以来,我国整个干旱与半干旱区大部分土壤湿度在逐渐变干,尤其是农业耕作层的浅层土壤,几乎全区域一致呈现变干趋势,说明我国干旱半干旱区农牧业生产存在较大的潜在干旱风险。  相似文献   
77.
本文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中尺度雨团等方面对2003年7月30日出现的暴雨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明确了“7.30”暴雨是蒙古冷低(涡)、河套切变线、强烈的辐合上升运动、充沛的水汽和大气层结不稳定等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过程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地形差异对降水也是有贡献的。分别讨论了天气形势因子和物理量场在暴雨预报中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78.
江苏雷暴时空变化的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利用江苏省1971-2000年全省地面测站的雷暴日记录,采用经验正交分解,分析了江苏省区域的雷暴空间分布特征与时间变化趋势,并用Morlet小波进行了周期分析.结果表明,江苏省雷暴呈逐年振荡减少的趋势;全区域变化一致,在此基础上,本省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变化反相位;雷暴日变化存在一定的周期.本文对认识江苏省雷暴的规律、江苏省雷暴气候评估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