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2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50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35篇
地球物理   25篇
地质学   65篇
海洋学   15篇
综合类   14篇
自然地理   26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6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7篇
  1999年   5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1篇
  1981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四川西昌螺髻山全新世植被与环境变化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通过对沉积物进行孢粉、植物碎屑、硅藻和矿物等的研究和表土的孢粉分析,发现外来孢粉可以远远多于原地沉积的孢粉。并证明该地区在12400年B.P.时,雪线已经高于3660m,从12000年B.P.开始进入全新世。作者在文献[1]中探讨了我国大气透明度系数的空间分布及其主要影响因子。本文则探讨大气透明度系数的时间变化,特别是它的长期变化及其成因。结果发现:火山爆发可使大气透明度系数明显减小;由于人类活动影响,冬季大气透明度系数P_z、P_d有明显的减小趋势,P_2、F_d与用煤量等污染指标有很好的负相关。文中还对大气可降水含量的气候学推算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2.
本文所称杨子地台北缘,系泛指阳平关—大巴山断裂以北,留坝、柞水、山阳、浙川断裂带以南,陕、豫、鄂、川西省接壤的广大地区(图1)。其构造部位包括习惯上所称的南秦印支褶皱带、北大巴山加里东褶皱带和两郧突起三个二级构造单元。本文作者从1976年和1982年曾先、后两次到上述地区范围内作专题性地质调查。根据作者所观察到的地质现象,结合前人资料的阅读,从岩石建造组合、岩浆活动表现和岩石化学特征,分析本地  相似文献   
53.
从古到今,位于云南与广西交界的广南县坝美村。几乎仅以一个五灰岩水溶洞与外面的世界保持联系。只要有盐巴吃,坝美人可以拒绝一切与外界的交往。他们尽可以自得其乐,并能解决好自己的一切事情……  相似文献   
54.
本文从冶金-工艺矿物学和矿物原料加工、新型工业矿物和岩石(宝石)、特种功能矿物材料、仿生矿物材料、生物矿物学、文化遗产和文物保护、矿物基固废处理与资源化利用、矿山及周边土壤污染修复8个领域综述了近十年应用矿物学研究进展,总结归纳了这些领域的相关重大进展,并提出了应用矿物学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浪潮下的7个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5.
硫铁矿烧渣制备铁系化工产品研究方法综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硫铁矿烧渣是一种二次资源,对其综合利用正引起广泛重视。目前烧渣的利用主要是围绕着铁系化工产品:铁盐(制取硫酸亚铁、二氯化铁),铁系颜料(制取氧化铁红、氧化铁黄、氧化铁黑),铁氧体材料——高纯磁性氧化铁,净水剂(生产聚合硫酸铁及复合净水剂)。今后,探索硫铁矿烧渣更好的综合利用,将会成为研究热点,这依赖于硫铁矿烧渣浸液中高效除杂剂的筛选和合理的除杂工艺。  相似文献   
56.
57.
对虾生长速度快、肉质鲜美、出肉率高,2017年世界养殖产量超过520万t,在水产养殖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虾产业链条完备,对优质种苗的需求迫切,是水产种业的一个典型代表种。对虾繁殖力强、性成熟周期短,室内全人工养殖、繁育技术成熟,易于开展遗传改良工作,但选种和配种技术对选育进展和可持续性影响大。以规模化家系为基础的多性状综合选育技术,是支撑当前对虾种业发展的关键技术。本文综述了对虾生长、抗性、饲料转化效率、繁殖力等经济性状的测试与遗传评估方法,并对其遗传参数、基因型与环境互作效应和选择反应等进行了系统分析,包括近些年发展起来的基因组选择,间接遗传效应分析等方法的最新结果,以期为精准、高效和可持续对虾选育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8.
综合利用扫描电镜能谱分析、X-射线衍射仪等先进仪器对SZ36-1油田滤膜组分燃烧前后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通过分析无机组分中Fe、Ca等元素的变化规律,并结合现场水质监测数据,研究发现SZ36-1油田回注污水由CEP向AJ、平台输送过程中水质逐级恶化;同时污水由CEP到A平台再到J平台过程中,Fe原子百分比平均值依次为4.45%、13.03%、19.45%,Ca原子百分比平均值依次为4.33%、5.43%、5.66%。腐蚀、结垢现象逐渐加剧,是导致注水水质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9.
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对土壤有机碳储量和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杨玉盛  谢锦升  盛浩  陈光水  李旭 《地理学报》2007,62(11):1123-1131
通过对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人工林(用材林和经济林)、次生林、果园和坡耕地等7 种典型土地利用方式的土壤有机碳储量及质量的研究, 结果表明: 中亚热带山区天然林转变 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 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了25.6%~51.2%, 而表层0~20 cm 土壤有机碳 储量下降了45.1%~74.8%, 比底层土壤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更为敏感。土壤轻组有机碳储量(0~60 cm) 下降了52.2%~84.2%, 轻组有机碳占总有机碳比例从13.3%降到3.0% ~10.7%, 比土壤总有机碳对土地利用变化更为敏感。天然林转变为其他土地利用类型后土壤 有机碳损失巨大的原因主要与凋落物归还数量及质量, 水土流失和经营措施对土壤(特别是表层土壤) 的扰动引起土壤有机质加速分解等因素有关。坡耕地人为干扰最严重, 土壤有机 碳下降幅度最大。中亚热带山区土地利用变化引起土壤有机碳储量下降幅度高于全球平均水平, 主要与区域降水和地貌条件有关。因此, 保护山区脆弱生态环境, 加强天然林保护和植 被恢复, 合理营造人工林, 减少耕作, 对山区土壤碳吸存、减缓大气CO2 浓度升高和气候变化以及促进山区可持续开发的生态服务功能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0.
IAP PSSCA 两组预测试验的评估及比较Ⅰ.降水部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赵彦  林朝晖  李旭  袁重光 《大气科学》2000,24(2):215-222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短期气候距平数值预测系统(IAP PSSCA),采用两种版本的大气环流模式:AGCM1.1和AGCM1.2,分别以2月11~19日的9天大气观测值为初始场,以给定海温边界场,对1980~1994年的15年的降水异常进行了两组集合后报试验。对试验结果进行定量评估表明:IAP PSSCA对降水异常具有一定的预测能力,特别是在中国东部受东亚季风及海温异常影响的地区,I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