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3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6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13篇
地质学   34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中国首例穆龙套型金矿——新疆萨瓦亚尔顿金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萨瓦亚尔顿金矿是我国发现的首例穆龙套型大型金矿床。该矿床分布于上志留统罗德洛阶的含白云质炭质碎屑岩、泥质岩复理石岩系中,为地层、构造等复合层控的石英细网脉浸染型大型低品位金矿床。该矿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成矿作用与穆龙套金矿很相似  相似文献   
32.
为探明各种矿藏资源的地质勘探工作,根据各种矿藏价值大小、分布规律和地质工作进展程度,需要测绘各种大比例尺地形图,多数比例尺为1:2000、1:5000,部分贵重矿种需要测绘1:1000的地形图,少数测绘1:500的地形图。地质工作是国家经济建设的前期工作,所完成的地质报告和图件,广泛为各个部门服务,大比例尺测图均按已制订的各种测绘标准作业。遵守规范,坚持标准,是地质测绘工作者传统的准则。坚持标准化后,至少起到以下作用:  相似文献   
33.
地质部门的测绘工作(以下简称地质测绘工作)几乎贯穿于每项地质工作过程的始终。回顾新中国建国以来三十多年的地质测绘工作,其基本特点是; 1.区域性和连续性。地质测绘工作,都是在一定区域内展开,以国家平面大地控制网和国家高程控制网为基础,确定各个地质体相对的空间位置,形成区域图幅复盖,保证相邻图幅互相拼接,使得各项地质工作能够连续的、不断的进行下去。 2.系列化和标准化。综合不同的地质要求,测图可分为: 大比例尺图——以满足地质勘探和工程建设需要为主,精度高,碎部详,均为实测完  相似文献   
34.
利用1971-2000年30a山西省107个地面观测站气象观测资料以及高速公路管理部门有关资料,分析了山西省高速公路沿线大雾、降雪(积雪)、结冰等恶劣天气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讨论了其影响,提出了一些合理化建议。  相似文献   
35.
黄土滑坡发育类型及其空间预测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现场调查了黄土地区的大量滑坡,按运动方式将其分成错落式滑坡、高速远程滑坡、低速缓动滑坡和滑坡泥流四种类型,并以4个典型滑坡为例,分析了各类滑坡的形成条件和运动学特征。提出了在各类运动方式下黄土滑坡的空间预测指标、影响因子和建模思想。为黄土地区的滑坡灾害空间预测提供了整体思路,为滑坡的预测理论建模提供了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36.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内波、内潮汐沉积   总被引:35,自引:7,他引:28  
现代海底普遍发育由内波、内潮汐引起的深水牵引流,内波、内潮汐不仅可形成各种厘米级的深水牵引流沉积构造,还可建造千米级的大型沉积物波。这种大型沉积物波既可沿斜坡向下迁移,也可沿斜坡向上迁移。在古代地层记录中已发现各种厘米级的内波、内潮汐沉积单元,但尚未发现内波成因的大型沉积物波。塔中地区中上奥陶统碎屑岩段内发育内波及内潮汐形成的各种牵引流沉积构造单元。通过详细的岩心观察,识别出 4种内波、内潮汐沉积微相类型及 5种基本垂向沉积层序。此外,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在研究区中上奥陶统陆坡相中识别出顺坡向上迁移的大型沉积物波,该沉积物波的特征与现代海底发育的沉积物波的特征类似,运用内波理论可对其成因进行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37.
基于可靠度理论,利用可靠度理论中的概率矩点估计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卧虎山滑坡的稳定系数、可靠度和破坏概率进行了计算、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基于可靠度理论滑坡稳定性计算能克服客观存在的土性参数的空间离散性、时间变异性,并把计算结果与传统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了基于可靠度理论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塔里木盆地褶皱中和面与油气成藏关系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塔里木盆地从前震旦纪至今主要有七个演化阶段,其中的三次前陆盆地阶段是形成褶皱中和面的主要时期.古油藏能否保存下来,实际上要看褶皱中和面是否能被保存完整.在遭受很大剥蚀的古生界构造,虽然残存的构造核部仍保存有较大的地质空间,但易于聚集油气的背斜上中和面(TA)地层不太容易被保存下来.塔里木盆地Fang1构造,其背斜上中和...  相似文献   
39.
本文在现场调查分析的基础上,基于Midas/GTS的有限元强度折减法对延安市宝塔区卧虎山滑坡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得出了滑坡的变形情况、滑动趋势以及稳定系数,并把计算结果与传统稳定性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比较,证明了基于有限元强度折减法的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40.
对西安地裂缝形成机制的几点新看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