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23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8篇
大气科学   32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28篇
综合类   7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46 毫秒
31.
实验室是进行科学研究和进行实验教学的地方,每天教师和学生都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其中大部分要通过实验来完成,这样就要经常用到化学、生物药品和试剂。这些物质直接或间接的进入环境,对外界环境(空气,水体,土壤)和人体造成一定的污染和危害,而且由于一些化学品和生物试剂进入环境后,不易分解或转化,长期的残留于环境中,进入生物体后,形成积累,造成慢性中毒,由于发病的潜伏期都很长,严重影响周围生物体健康。因此实验室作为特殊的环境污染源,必须弄清污染的来源和渠道,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实验室的环境管理,防患于未然。  相似文献   
32.
1.IntroductionBaroclinicinstabilityistheprocessbywhichtheavailablepotentialenergyofarotatingstratifiedfluidmaybeconvertedintothekineticenergyofagrowingdisturbance.Throughthegenerationofeddiesandthesubsequentinteractionbetweentheseeddiesandthemeanflow,baroclinicinstabilityisanimportantfeatureofthedynamicsoflarge-scalegeophysicalsystems.Thefirstcompletetheoreticalexplanationsofthephenomenonweregivenindepen-dentlybyCharney(l947)andEady(l949),whousedsimplemodelstoexplainthelarge-scalewavesobserve…  相似文献   
33.
南海火山玻璃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及源区探讨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研究了南海火山玻璃的分布特征、化学成分及源区,结果表明,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含量基本呈南北向分布,由北部、西部、南部大陆架分别向中部、东部深海盆逐渐增加;柱样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在深海盆出现的层数多、含量大.火山玻璃化学组分之间的相关性不显著,表层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属于安山岩,柱样沉积物中的火山玻璃的岩石类型广泛,主要属于安山岩和流纹岩.菲律宾岛弧火山带、南海深海盆火山喷发以及印尼岛弧火山带是南海火山玻璃主要源区,火山玻璃搬运和沉积主要受台风、越赤道气流和环流的影响和控制.  相似文献   
34.
A 12-month program of monitoring potentially toxic microalgae(that produce lipophilic shellfi sh toxins; LSTs) and their toxins in bivalves was conducted from April 2006 to March 2007 in the Nanji Islands, East China Sea. Two Dinophysis species, D. caudata and D. acuminata, were identifi ed, and D. caudat a was found to be the dominant species. D. caudata was detected in water samples between April and June 2006, and between February and March 2007. It reached its highest abundances in May, with a mean abundance of 1.38×10 2 cells/L in surface water and 1.25×10 2 cells/L in bottom water(10 m deep). The temporal distribution of D. caudata was associated with the occurrence of LSTs in bivalve samples, which mostly occurred at the same time as D. caudata blooms, between April and July 2006. All of the cultured bivalves sampled between April and June were contaminated with LSTs, with an average toxicity of 85 μg okadaic acid(OA) eq./100 g meat, which was four times higher than the Chinese regulatory limit(20 μg OA eq./100 g meat). Ten out of fi fteen wild samples(66.7%) collected during the same period were positive for LSTs, and contained an average LST toxicity of 45 μg OA eq./100 g meat(more than twice the regulatory value). Cultured Patinopecten yessoensis collected on 15 May 2006 had the highest toxicity, 320 μg OA eq./100 g meat, and relatively high toxicities(80 to 160 μg OA eq./100 g meat) were found in bivalves until the end of July.  相似文献   
35.
运用IPCC AR4提供的模式预估结果,分析了基于19个站的不同排放情景下21世纪贵州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1世纪贵州省将继续变暖、变湿,且人类排放越大,增温增湿的幅度越大。从未来情景气候预估的区域性特征来看,相对于基准期(1981—1999年),2011—2040年,A2(高排放)、A1B(中排放)和B1(低排放)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年平均气温偏暖在1℃以下,且省北部地区偏暖程度略大。2041—2070年,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年平均气温分别比基准期偏暖1.6~2℃、1.8~2.4℃和1.2~1.8℃,且均表现为省东北部偏暖幅度大、西南部偏暖幅度小的态势。2071—2099年,偏暖态势亦是东北部多、西南部少,3种排放情景下分别比基准期偏暖3℃以上、2.6~3.2℃和1.8~2.2℃。降水方面,前期(2011—2040年)在A2和A1B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全省年平均降水以偏少为主,偏少幅度在2%以内,在B1情景下相对于基准期省西北部降水偏少东南部降水偏多,变化幅度基本在1%以内。21世纪中期(2041—2070年)和后期(2071—2099年)在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各区域降水相对于基准期均是偏多。其中2041—2070年,3种排放情景下全省年平均降水分别偏多0%~3%,2%~5%和1%~3%,且偏多态势分布在3种情景下均不一致。2071—2099年,降水偏多的态势为南多北少,具体表现为3种排放情景下分别偏多4%以上,3%以上和2%~5%。  相似文献   
36.
全球变化背景下的适应性研究综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适应性研究是全球变化科学研究的重点领域。本文基于对适应性概念的辨析,探讨了全球变化背景下适应性的科学内涵,总结了适应性研究的途径。通过文献分析与归纳,将适应性研究途径分为敏感性.脆弱性.适应性框架、暴露.适应能力.脆弱性框架与弹性.脆弱性.适应性框架。从“适应对象”、“适应者”以及“如何适应”的角度概述了适应性研究的实践与应用,最后指出了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7.
陈权亮  高国路  李扬 《大气科学》2022,46(5):1198-1208
深对流能够向上对流层—下平流层(UTLS)输送大量水汽和污染物,对对流层顶的辐射平衡、平流层的臭氧恢复以及全球气候变化都有着重要的影响。近年来,一系列重要的观测事实发现,青藏高原和亚洲季风区是对流层向平流层物质输送(TST)的重要窗口。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取得的一些主要进展和成果,包括:(1)通过卫星观测在青藏高原—亚洲季风区上空发现水汽、气溶胶的极大值区和臭氧的极小值区;(2)深对流活动的主要观测途径和通过卫星观测识别深对流的方法;(3)青藏高原深对流向平流层物质输送的物理过程;(4)青藏高原深对流与亚洲季风区、热带海洋地区深对流的结构差异以及不同环境场对深对流物质输送过程的影响。  相似文献   
38.
地下铁路基本都在市区修建,会对周围地层形成扰动,危害临近建筑物的使用安全。如何防治隧道施工中所引起的地面沉陷从而保护结构沿线建筑物的安全,是城市地铁工程建设中必须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北京地铁7号线九龙山至大郊亭站工程为研究对象,结合此标段地表和地下管线沉降的现场监测数据资料,对影响沉降量的三大因素:空间、时间及岩性参数进行研究,对施工造成的地表沉降规律进行总结。结果显示:施工中采取的提前小导管注浆可以有效的控制地表沉降,随着开挖面的推进,靠近开挖面的测点沉降速率会不断加快,但最终趋于平稳。现场监测与施工相结合方法可有效控制施工进度及地表沉降。对于长度较短的隧道地铁施工,支护方法合理,降水及时,地表就不会出现异常沉降。而对于大长度和大跨度的隧道,应着重研究岩土层的受力,充分发挥其自承能力,辅以支护措施,最大限度控制地表沉降。  相似文献   
39.
同位素地质年代学为地球与行星科学研究提供时间坐标,厘定深时地质过程发生和持续的时间,从而为不同地质作用的因果联系和协同演化提供定量制约.新世纪以来,在以EARTHTIME为代表的地质年代学共同体努力下,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在高精度、高空间分辨率和高效率等维度取得长足进步,与其他学科的结合也更加紧密深入.结合正在兴起的相对定...  相似文献   
40.
采用三维雷暴云动力-电耦合数值模式,模拟了2015年7月17日广东清远一次系统性强雷暴过程,探究此次雷暴的宏微观及电活动特征,从微物理角度出发,分析电荷结构的复杂成因。结果表明,由于水汽充足,上升气流速度大,云体高度高,小粒子随着强上升气流快速上升,迅速增长为雨滴等大粒子,降水出现早,强度大,较高的气温,使得很难产生固态降水。本次过程中,电荷结构由三极性结构逐渐演变成偶极性结构,这是由于霰的自动转化作用较强,中层霰粒在雷暴云成熟期转化为雹下落,上升气流由于强降水的发生不能维持,冰晶和霰粒子分布区域重合面积减少,非感应起电减弱,使得下部电荷结构消散。较高的电荷区高度使得云闪数目远远多于地闪数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