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4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147篇
海洋学   3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9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5篇
  1984年   5篇
  1982年   3篇
  196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高锐  李廷栋  吴功建 《地质论评》1998,44(4):389-395
笔者等完成的亚东—格尔木和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大断面揭示出青藏高原岩石圈的基本结构、组成、演化和地球动力学过程,发现了印度板块在南缘向喜马拉雅山下俯冲、阿拉善地块在北缘向高原下楔入的证据,它们构成了使高原隆升的主要驱动力。多学科研究表明,青藏高原是一个由8个地体拼合的大陆。高原内部地壳20~30km深度附近普遍发育低速高导层,它是构造应力去偶层,其上地壳脆性变形,逆冲叠覆,缩短增厚;其下地壳结构横向变化大,韧性变形。藏南下地壳(50~70km)速度发生逆转;而藏北下地壳速度增高并呈梯度变化,具有双莫霍面特征。高原莫霍面起伏变化大,南北边缘山脉山根特征明显,在高原内部缝合带两侧莫霍面多有断错。虽然高原地壳巨厚,但是岩石圈地幔并没有增厚。高原隆升经历了俯冲碰撞(K_2—E_2)、会聚挤压(E_3—N_1)、及均衡凋整(N_2—Q)3个阶段。青藏高原岩石圈现今处于双向挤压的动力学环境,莫霍面的不稳定变化,岩石圈地幔下沉等因素引起的壳幔之间和岩石圈与软流圈之间的相互作用,地壳的走滑与拉伸作用,是维持高原现今高度和范围的主要动力学因素。  相似文献   
122.
中国岩石圈构造单元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廷栋 《中国地质》2006,33(4):700-710
笔者根据地壳表层构造与深部构造相结合原则,提出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应遵循的6条原则。根据地质和地球化学,特别是地球物理场所显示的特征,以贺兰山—川滇南北构造带为界,初步把中国大陆及邻近海域划分为中亚岩石圈构造域和东亚岩石圈构造域2个一级岩石圈构造单元,并进一步划分出6个二级构造单元:西域岩石圈块体、青藏岩石圈块体、松辽岩石圈块体、华北岩石圈块体、华南岩石圈块体、南海岩石圈块体,分别阐述了它们的地质、地球物理、地球化学主要特征。最后,就岩石圈构造单元划分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123.
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类型与不均一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中国大陆的地质特征和现今地球物理特征,区分不同地区的岩石圈类型;依据岩石学方法、地球演化模型、地震波速与成分的关系等综合方法,建立了相应类型岩石圈的岩石学结构;根据岩石圈的动力学性质,划分出中国大陆克拉通、造山带、裂谷、边缘海洋壳和岛弧等5大岩石圈类型,首次构建出中国大陆岩石圈岩石学结构模型,展示了中国大陆岩石圈的不均一特征。  相似文献   
124.
郑洪伟  李廷栋  贺日政 《地球科学》2020,45(11):4187-4197
远震层析成像结果所揭示的华北板块东南向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对于重新认识长江中下游地区成矿机制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来自中国地震台网中心,包括湖北、河南、安徽、江西、浙江、江苏等省级地震台网记录的波形数据对长江中下游地区深部结构进行了远震P波层析成像反演.综合研究结果显示,三叠纪华北与扬子板块俯冲碰撞,华北板块越过郯庐断裂带,向东南俯冲到扬子板块之下.推断板块碰撞的深部缝合线在郯庐断裂带以西位于大别造山带以南,在郯庐断裂带以东位于长江一线.经历后期的中生代构造转换过程,该带发生活化,成为中生代含矿岩浆和流体上升的通道,并形成著名的大型成矿带.   相似文献   
125.
"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作为国家地壳探测工程的培育性启动计划(2008-2012年),专项围绕深部探测实验和示范,在全国部署"两网、两区、四带、多点"的深部探测技术与实验研究工作."两网":全国电磁参数标准网和全国地球化学基准网;"两区":大华北综合探测实验区、华南综合探测实验区;"四带":西秦岭中央造山带、青藏高原...  相似文献   
126.
著名地质学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地质部前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学部委员,中国地质科学院一级研究员,中国地质学会现任理事长程裕淇教授,1912年10月7日生于浙江省嘉善县城。1929年考入清华大学地学系,1933年毕业,获理学士学位。1933年至1935年任地质调查所调查员。1935年至1938年赴英国留学,在利物浦大学地质系深造,获哲学博士学位。其间曾赴北欧三国考察变质地质,又去瑞士巴赛耳大学矿物岩石系短期学习和野外地质考察。回国后历任地质调查所矿物岩石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经济地质研究室主任,  相似文献   
127.
李廷栋 《岩石学报》2023,(5):I0004-I0004
新中国成立后,百废待兴,急需地质人才。1953年,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成立了宣化地质学校(即河北地质大学前身),成为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地质院校之一。学校曾四度更名,1971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学院,同时升格为本科院校;1996年更名为石家庄经济学院;2016年更名为河北地质大学。2013,学校成为自然资源部与河北省人民政府共建大学,之后成为河北省属重点骨干大学、河北省博士学位授权立项建设单位、河北省"双一流"建设大学,开启了学校跨越式发展的新进程。学校诞生于国家急需之时,有着与生俱来的崇高使命,肩负国民经济发展的历史重任,为我国地质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28.
青藏高原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青藏高原及相邻地区可分出五个主要板块,即:Ⅰ.中朝板块(地台),Ⅱ.塔里木-柴达木板块,Ⅲ.扬子-巴颜喀拉板块,Ⅳ.羌塘-冈底斯板块及Ⅴ.印度-喜马拉雅板块。它们之间相应地由四个巨缝合带所分隔,即:(1)祁连-秦岭缝合带,(2)东昆仑-南秦岭缝合带,(4)南喀喇昆仑-丁青-澜沧江缝合带及(5)雅鲁藏布江缝合带。  相似文献   
129.
李廷栋 《地质通报》2003,22(9):647-650
基础地质研究是地质调查的基本任务之一。基础地质研究的立足点往往在一定意义上决定了地质调查的主攻方向与供需层次。李廷栋院士的这篇文章从一个核心角度阐述了两者的渊源与依存关系,对我们从前沿和战略角度认识地质调查的目的意义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30.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全站仪在建筑工程上的应用越来越普遍,当图纸上给出了待放样点的设计坐标,地面上给出了测量控制点,使用全站仪“坐标放样”程序,就能更加方便快捷地进行民用建筑的放样。对于设计图纸上没有设计坐标,仅给出了有关的几何尺寸,该如何放样。笔者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两种无设计坐标建筑物的定位方法:①综合使用测量原理,结合仪器的某些特定功能(后方交会、对边测量等)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②利用全站仪“放线”功能来完成待放样点的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