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3篇
测绘学   40篇
地质学   11篇
海洋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18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53 毫秒
81.
基于最小累计阻力模型的景观通达性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最小累积阻力模型(minimum cumulative resistance,简称MCR),运用地理信息系统空间分析模块,以文化景观为源(source),土地利用、道路分布为模型参考阻力面,建立了文化景观可达性模型。根据可达性分级结果,结合野外调查,得出影响文化景观保护现状的主要因素,从而为管理部门制定保护措施提供有效的依据。  相似文献   
82.
基于ArcScene的三维可视化系统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采用ArcGIS 3D模块-ArcScene实现三维模型的建立及可视化的方法,通过AO二次开发实现了数据操作、三维显示等功能,建立了基于ArcScene的三维可视化系统。并以湿地区域为例,进行演示验证。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取得较好的湿地三维显示效果,对于湿地保护和管理等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3.
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对高速铁路运营安全具有重要影响,该文利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PS-InSAR)技术及小波变换提取京津高铁北京段沿线的不均匀沉降信息,得到以下结论:1)北京平原地面沉降主要发生在昌平、顺义、朝阳及通州,最大地面沉降速度-30.64mm/a,其中朝阳区和通州区的不均匀沉降最为严重;2)京津高铁北京段存在3个主要的不均匀沉降段,其长度分别为18.84km、11.06km、3.6km,不均匀沉降段占该线路总长度的62.97%。研究表明,PS-InSAR方法可以获取区域地面沉降的空间分布趋势,小波变换可以有效去除数据噪声,从而利于铁路沿线不均匀沉降信息的提取。  相似文献   
84.
阐述了无级比例尺矢量数据信息处理技术的基本原理、流程与方法,研究了城市道路网信息提取的实现方法,概括了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过程中要素选取的"取舍"原则,提出了面向对象的城市道路网分类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同级别城市道路进行重要性排序,从而实现了将各级别城市道路的重要性进行总体排序,为城市道路网无级比例尺信息的内容选取提供了前提.  相似文献   
85.
京津高铁是中国第一条高速运行的城际铁路,其安全运行对轨道的平顺性有着严格的要求。地面沉降,尤其是不均匀地面沉降会引起部分路基和桥梁变形,威胁着高速铁路的运营安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可以大范围监测地表形变,对高速铁路沿线地面沉降具有较好的监测能力。本文以45景高分辨率TerraSAR-X 数据为基础,采用 PS-InSAR技术监测京津高铁北京段沿线地面沉降,获取京津高铁北京段沿线地面沉降的分布信息,从动静载荷视角结合北京地区地下水、断裂带、地质条件和含水层系统介质等数据,综合分析高铁沿线不均匀地面沉降的原因,为京津高铁的安全运营提供技术支撑。研究结果表明:京津高铁北京段沿线地面沉降发展在空间上存在一定差异性,北京南站至十里河区间,年沉降速率小于10 mm/a; 至十八里店区间,年沉降速率在10~40 mm/a范围内浮动;过亦庄站至东石村以东区间,最大年沉降速率达到90 mm/a;至永隆村以西,年沉降有所缓解,往东至坨堤村,沉降较为稳定,年沉降速率小于10 mm/a。地下水超采是沿线区域地面沉降的主要因素,动静载荷共同作用下对地面沉降产生一定的影响,沿线地面沉降一定程度上受到南苑—通县断裂带和旧宫断裂带构造控制,沉降量较大的路段位于粘土层较厚的大兴迭隆起。  相似文献   
86.
“风中于前,寒中于暮”出自于《金匮要略·脏腑经络先后病脉证第一》,对于“风中于前,寒中于暮”中的“前”与“暮”的释义,历代医家见仁见智。为了更透彻理解条文,通过追溯《金匮要略》的成书背景、作者生存的时代背景及当时的气候特点,笔者认为其中的“前”与“暮”可以理解为:“前”指疾病过程的前期,“暮”指疾病过程的后期,即疾病前期以风邪为主,疾病后期以寒邪为主。  相似文献   
87.
目标运动信息提取技术是指利用卫星遥感检测地面移动目标并估计其运动参数,在智能交通、军事遥感等方面应用广泛,是遥感图像应用的重要方向之一。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图像中动目标的纹理特征更明显,包含的信息更丰富,是大范围目标运动特征研究的良好数据。首先,总结了光学卫星图像动目标研究进展;然后,将高分辨率光学卫星图像目标运动信息提取过程分为动目标检测和运动参数估计2部分,并分别进行算法综述;除已有算法外,还介绍了基于序列全色卫星图像的新型动目标检测方法的原理与思路;最后,分析了已有研究在数据源和算法方面的不足,指出目标运动信息提取向自动化、智能化、实时化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88.
基于遥感影像的区域尺度地裂缝自动提取技术存在光谱范围不确定和几何特征多样导致提取精度低的问题,对此提出了一种基于对象的地裂缝分步提取方法。首先,对影像进行分割,根据分割对象的光谱和几何特征,掩模去除与地裂缝区别较大的地表干扰要素;然后,提取影像中的线性对象,去除不具有线性特征的地表要素;最后,计算线性对象的分形特征,进一步区分地裂缝和其他线性地表要素,实现地裂缝的精确提取。以鄂尔多斯东北部某煤矿开采区为研究区进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地提取地裂缝,正确率达到85. 7%,高于传统监督分类精度(57. 1%)和知识模型提取精度(71. 4%)。在提取结果的基础上,研究了典型研究区的地裂缝分布特点,分析其与采空区位置以及地形的空间关系,结果显示该研究区的地裂缝个数与采空区距离呈现负相关关系,而与地形没有明显的相关性。研究可为区域性地质环境保护和矿区煤炭资源合理开发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89.
提出了一种全自动的遥感影像质量评价方法,应用线扩散函数的等效宽度作为模糊度指标,采用了一种基于链码的直线检测方法进行直线提取,实现了对遥感图像质量的自动评价。  相似文献   
90.
文中所叙述的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技术,是基于GIS空间处理技术、空间分析模型、空间查询方法并结合AHP层次分析数学方法,进行模型研究并最终在集成开发环境下模拟并实现了信息提取的过程.本模型的研究是以北京市城区道路为基础研究数据.在DOTNET语言环境下结合ArcEngine9.0组件技术建立信息提取模型,在实验中反复修改模型参数,在保持北京市城镇道路整体轮廓的同时,最终形成了城镇道路的无级比例尺信息提取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