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大气科学   53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7篇
海洋学   4篇
自然地理   3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09 毫秒
41.
根据架空导线载流量的计算需求,选择河北南部电网,利用94个气象站1974-2018年月平均最高气温、月极端最高气温和14:00的平均风速资料,结合箱线图方法,分析了各月平均值、中位数、四分位数、异常值截断点和异常值等变化特征,并确定了各月高温分析区间和小风速分析区间,将高温分析区间和小风速分析区间进行组合作为气象参数组...  相似文献   
42.
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自2002年6月起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依托北京市科委重点课题"奥运期间人工防雹、消雨作业试验研究"进行了人工消(减)雨的研究,在此研究基础上提出了北京2008年奥运会开闭幕式人工消减雨作业技术方案和实施流程,针对北京8、9月份天气的特点和云系影响北京的来向,设计奥运会开闭幕式消减雨18个作业区,并分析了前期试验结果.重点分析了8月8日天气特点,及相应的飞机、地面火箭作业情况,并对作业效果进行分析.地面火箭大规模消云减雨作业后,雷达回波强度明显减弱,雷达回波趋于消散,尤其是在21:48-22:00作业阶段,雷达回波出现一个明显的缺口.对雷达回波按强度分档,从各档强度的雷达回波面积变化可以看出,回波变化的明显的特征是强回波面积逐渐减少,而弱回波面积则在逐渐增加.卫星资料反演的云顶高度和云粒子有效半径也能比较清楚地显示出大规模作业后的效果.  相似文献   
43.
2008年8月8日,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举行之际,北京及周边地区出现了较强对流云团,给国家体育场内开幕式活动的顺利进行带来了极大威胁。根据云系的发展状况,北京市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有针对性地组织实施了大规模地面火箭人工消减雨作业,对抑制云、降水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一定作用。在中尺度数值模式MM5的Reisner2方案中引入了AgI粒子与云相互作用的过程,在MM5中实现了催化功能。参照2008年8月8日20:05至20:12进行的消减雨作业情况,利用加入催化方案的中尺度数值模式对该作业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就不同的播撒量对催化效果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并对其中的微物理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AgI播撒率对降水量改变影响很明显,当以5g·s-1的速率持续播撒AgI7min,在播撒作业后2h,催化区域内均表现为减雨,2h后为增雨。对于减雨的微物理机制主要是由于大量播撒AgI后导致空中云水大量减少,进一步导致霰减少,霰的减少导致雨水的减少;而2h后的增雨机制则是由于在雨水、云水、霰以及温度之间形成了正反馈,最终导致地面降水的增加。需要指出的是由于单参数方案的局限性,模拟的最大减雨率仅为8%~12%,离消雨的要求尚有差距,应利用双参数云方案作进一步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44.
微波辐射计计算准K指数对降水的反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利用北京气象局安装的微波辐射计资料,通过实时遥感温度、湿度数据,计算得到大气不稳定指数K的近似值。根据K指数在2007年6月27日和2008年7月14日(奥运消减雨试验)等两次混合性降水过程中的变化情况,分析降水过程中热力、水汽要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45.
北京及周边地区2004年8、9月间大气气溶胶分布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对2004年的8、9月间机载PMS系统在北京及周边地区进行的不同天气状况下的8次气溶胶飞行观测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此观测期间,近地层以轻雾、霾为主。气溶胶浓度最大值的量级为102-104cm-3。阴天状况下气溶胶浓度最大,可达12 169 cm-3;晴空时最小,为783 cm-3。平均气溶胶浓度为102-103cm-3;直径最大值主要集中在0.28-0.47μm,平均值集中在0.21-0.31μm;风速较小的晴天和阴天都有可能使气溶胶浓度出现高值。大气有逆温层存在时,逆温层底有气溶胶粒子的明显累积。气溶胶粒子浓度谱为单峰分布。  相似文献   
46.
李宏宇  嵇磊  周嵬  罗布 《高原气象》2014,(4):1119-1130
基于近年来北京地区开展的人工增雨、防雹作业情况,利用农业气象灾情统计资料和经典的区域历史回归统计方法,对2004 2010年北京地区人工增雨效果和防雹经济效益进行了客观定量地评估。结果表明:(1)在5 9月的评估期,随着作业样本数逐年累加,人工增雨平均相对增雨率逐渐趋于稳定,并维持在20%左右;在所选目标区,连续7年的人工增雨作业累计增加降水量约417.8 mm,增雨效果显著。(2)年平均人工防雹经济效益约2.48亿元,多年平均防雹投入产出比为1∶16。人工防雹效益最高、最低年份分别在2009年和2005年,对应投入产出比分别为1∶27和1∶6。  相似文献   
47.
旬邑地区冰雹云的早期识别及数值模拟   总被引:27,自引:24,他引:27  
分析了1997年到1999年在陕西省旬邑防雹实验区用3 cm雷达观测到的146块雷暴和雹暴云回波资料, 结果表明, 冰雹云和雷雨云的雷达回波特征有明显的差别。冰雹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都生成于5.0 km(0~-5℃)左右高度, 然后向上伸展或向上向下同时伸展, 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14℃。雷雨云初期回波和强回波出现高度比较低, 强回波生成后向下伸展; 45 dBz回波顶高<7.0 km,  顶温高于-14℃。以45 dBz回波顶高≥7.0 km, 或以45 dBz回波顶温度低于-14℃, 作为识别冰雹云的指标, 再根据强回波生长情况, 可提前5~10 min识别出冰雹云, 1999年现场识别准确率为86%。三维冰雹云模式计算结果表明, 云的强回波顶高和强度出现剧烈增长是云内冰雹生成引起的, 这也和雷达观测到的冰雹云降雹的先兆特征“跃增增长”现象一致, 而雷雨云的这些特征不明显。  相似文献   
48.
李宏宇  陈波 《海洋科学》1987,11(5):48-49
为了探讨网箱养虾的可行性,研究网箱养虾技术,1986年我们在普陀县六橫岛进行了中国对虾(Penaeus orientalis)的网箱养殖试验,并在1只9m~2的网箱里养成对虾45.2kg。即5.0222kg/m~2。现将试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9.
利用机载云粒子探测设备入云进行观测是目前获取云粒子微物理特征最直接有效的手段。国内已有多家单位引进美国DMT(Droplet Measurement Technologies)公司的云粒子图像探头CIP(cloud imaging probe)。由于其配套软件不能输出逐个粒子的详细信息,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对云粒子图像探测数据的深入挖掘和分析。基于解析粒子图像原始数据,对粒子图像数据进行质量控制,并根据粒子形状几何特征将粒子形状分为8类(微小、线状、聚合状、霰状、球状、板状、枝状和不规则状)。利用2018年12月—2019年3月河南省3次冬季航测获取的灰度CIP探测数据,分析云粒子形状及各形状粒子面积的统计特征,并对比基于不同形状粒子的质量-尺度关系与将所有粒子视作球形液滴计算所得的粒子水凝物含量,发现后者超过前者约1个量级。  相似文献   
50.
传统上架空线路允许最大载流量是依据固化的、苛刻的气象参数组合来确定的,其计算结果往往偏于保守。为使允许最大载流量设定更接近实际气象情况,本研究结合河北南部94个自动气象站点逐时观测数据驱动导线热平衡方程进行载流量分析,将传统恒定载流量转换为季节变动的载流量,以充分挖掘河北南网架空导线输电能力。在分析允许最大载流量对环境风速和气温变化的敏感程度基础上,确定了环境气温和风速两种气象参数的概率密度分布,并获取了区域允许最大载流量的概率分布,评估了不同安全运行概率下的输电能力。结果表明,在95%的安全运行保障下,河北南部LGJ-400/35型架空导线最大载流量在春夏秋冬四季可分别设定为945、774、795和1012A,显著高于传统载流量定值。在季节尺度上,基于实际气象参数调整的河北南部架空导线载流量设定有效地挖掘了电网输电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