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7篇
地球物理   8篇
地质学   4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4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地质时期及历史时期以来塔里木盆地南缘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变化引起水文条件及河流水系变迁是导致地下水变化并由此造成绿洲演化的主导因素。百年尺度的气温波动不足以引起水资源状况明显的变化,人类活动是近几十年导致区域地下水及生态环境变化的主要因素,通过天然河道人工渠系化,平原水库建设以及枢纽工程上移,加速和促进了地表水资源的时空再分配,从而引起了地下水空间补给变化。山前砾石戈壁倾斜平原的补给量不断减少,而人工绿洲区地下水补给量则随地表引水量的提高不断增加。同时以天然河道渗漏补给为主转向以渠系、田间入渗为主。  相似文献   
92.
青藏高原的差异性隆升是一个涉及高原隆升过程和机理的重要科学问题,利用青藏高原北部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与河西走廊盆地的地层沉积序列推算了高原北缘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系晚新生代以来的山脉剥蚀幅度化特征,得到了青藏高原北缘山系隆升运动差异的传播比,它们基本上反映了晚新生代西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隆升运动的差异程度。高原北缘山系垂直运动速率的计算值与实测资料对比是相吻合的,进而研究了青藏高原北缘山系构造缩短变形,剥蚀变化与山脉隆升的关系。研究表明,青藏高原二期隆升时祁连山的高度在2400-3100m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93.
酒西盆地晚第三纪-第四纪早期植被与气候变化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12  
青藏高原正北缘河西走廊山前凹陷带玉门老君庙剖面13.0~2.21 Ma期间的孢粉记录研究揭示出: 早在13.0~11.15 Ma, 该研究区生态环境已为草原植被和半湿润的气候; 11.16~8.60 Ma, 植被类型可能是以柏科为建群种的森林, 气候较温暖湿润; 从8.60 Ma干旱气候和草原植被开始发育, 虽然干旱化曾在8.40~6.93(森林草原, 温暖半湿润)、6.64~5.67(疏林草原, 较温暖半湿润)和5.42~4.96 Ma(草原, 半干旱)几度缓解, 但经过6.93~6.64, 5.67~5.42和3.66~3.30 Ma几次干旱事件的频繁发生使该区气候越来越干旱, 特别是在3.66~3.30和2.56 Ma两次显著增强后, 植被最终演化为干旱型的荒漠.  相似文献   
94.
关于青藏高原现代冰川的分布状况长期以来是非常模糊的。七十年代以来随着考察工作的进行及新编的航测地形图陆续出版,已经有可能来从图上计量整个高原冰川的实际分布状况。但是,关于喜马拉雅山目前仍只能根据1:1000,000陆地卫星影像计算,  相似文献   
95.
祁连山东段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与机制探讨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第四纪期间祁连山东段发育了多级洪积台地与河流阶地,它们是研究区域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良好的载体。对该区主要河流阶地序列的野外考察,利用ESR、TL、IRSL以及14C等测年方法,研究表明,第四纪期间石羊河上游的各大支流普遍发育了5-6级阶地,其中南营村附近金塔河五级河流阶地的形成时代大致为1.24MaB.P.(T5)、0.78MaB.P.(T4)、0.14MaB.P.(T3)、0.06MaB.P.(T2)和0.01MaB.P.(T1),完全可以与该区沙沟河、黄河兰州段以及长江三峡段的阶地序列相对比。从各级阶地砾石层的堆积时代以及阶地的沉积特征分析,我们认为,即使在构造活动区域,气候变化在河流地貌演化过程之中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96.
公路防沙设计中夸大沙害严重性原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多年实践的基础上逐渐认识到,在多种因素影响下,研究人员在进行公路防沙设计时,往往会夸大沙害的严重性。要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应认识到,当有风沙吹向公路时,并不一定会有较为严重的沙害;其次,要认识到在沙漠的不同区域,如沙丘分布区与平坦的流沙地等,其风沙运动规律及沙害特征等,会有很大不同;此外,还应注意到防沙工程对外侧来沙的容纳量要比我们以前所认为的要大得多。本文从沙害强度与输沙率之间的关系、阻沙栅栏的导沙与阻沙作用、固沙带中积沙的不均匀性、公路的输沙作用、沙害防治的评价标准等方面入手,对此问题进行较为全面地探讨。  相似文献   
97.
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及其表征的风沙运动规律   总被引:15,自引:8,他引:7  
对高立式沙障处的风沙沉积情况与风沙活动强度之间的对应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两者对应关系明显,相互间可进行换算。据此对应关系,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公路支线上选取合适路段,在不同地貌类型及不同地貌部位上,通过量测高立式沙障处的积沙量,得知风沙活动强度在不同区域的变化情况,从而进一步推断出塔克拉玛干沙漠腹地风沙运动的某些规律或特征:如最大输沙量可达17m3·m-1·a-1左右;在垄间低地中,一些小纵向沙垄可成为输送风沙的主要通道;在复合型纵向大沙垄中,沙垄体自身的运动形式与单个沙丘的运动形式相类似,等等。  相似文献   
98.
豫西黄土中砂粒含量及其环境意义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研究表明,豫西黄土中含有大量的砂粒组分(> 63 μm),地域特定的地貌造成三门峡、扣马黄土中砂粒含量的增加。扣马剖面记录了自1.2 Ma来砂粒百分含量的变化过程,在我国气候逐步恶化的总体环境下,区域地貌的改变叠加在全球变化之上。随着黄河的下切,大量松散堆积物暴露于大气环境中,为冬季风提供了丰富粉尘物源,汾渭盆地、三门峡盆地、黄河两岸滩地、沙滩以及两岸山地是豫西黄土砂粒的主要源区之一。  相似文献   
99.
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问题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傅逸贤同志的“中国东部山地第四纪冰期气候的初步分析”(中国科学,B辑,1982,11)一文的发表是值得欢迎的,表明有更多的相邻学科的科学工作者关心中国东部的古冰川问题的争论,这将会使讨论愈来愈深入,有可能促使这个争论多年的老问题获得早  相似文献   
100.
极海洋型冰川是什么冰川——与景才瑞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雅风和谢自楚曾将中国现代冰川分为极大陆型冰川、亚大陆型冰川和海洋型冰川。这个分类方案因符合中国现代冰川的基本特征而得到广泛承认与应用。近年,景才瑞提出“极海洋型冰川”的概念,示意第四纪冰期时中国东部中低山地既然不存在基本的冰川类型,则可能存在一种比海洋型冰川更加高温湿润的特殊冰川。本文认为,这样类型的冰川是不存在的。海洋型冰川已经涵盖了处于融点冰温的临界冰川,即使再多的降水,也不能在正温条件下演变成冰川。故“极海洋型冰川”的概念是不能成立的。第四纪环境研究表明,冰期时大陆架广泛出露,西伯利亚-蒙古高压强迫下的冬季风加强,中国东部气候是朝着更加干旱的方向变化的,其海洋型特征也要大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