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1篇 |
免费 | 246篇 |
国内免费 | 13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6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94篇 |
地质学 | 524篇 |
海洋学 | 24篇 |
天文学 | 13篇 |
综合类 | 58篇 |
自然地理 | 5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6篇 |
2023年 | 37篇 |
2022年 | 30篇 |
2021年 | 36篇 |
2020年 | 40篇 |
2019年 | 28篇 |
2018年 | 26篇 |
2017年 | 26篇 |
2016年 | 32篇 |
2015年 | 45篇 |
2014年 | 48篇 |
2013年 | 48篇 |
2012年 | 50篇 |
2011年 | 47篇 |
2010年 | 54篇 |
2009年 | 37篇 |
2008年 | 36篇 |
2007年 | 47篇 |
2006年 | 46篇 |
2005年 | 41篇 |
2004年 | 26篇 |
2003年 | 16篇 |
2002年 | 24篇 |
2001年 | 27篇 |
2000年 | 13篇 |
1999年 | 11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1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3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6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14篇 |
1990年 | 5篇 |
1989年 | 3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2篇 |
1983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94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71.
本文在详细描述甜水海-麻扎地块上石炭统恰提尔群B组地层剖面基础上,结合野外沉积构造、室内薄片鉴定、粒度分析成果,讨论了该组的岩石组合特征和沉积环境。其岩性组合为细砂岩、粉砂岩、泥岩、页岩等碎屑岩类,为一套湖陆过渡的三角洲沉积,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三角洲前缘与前三角洲3个沉积亚相,其物源区为再循环造山带、混合物源区。 相似文献
272.
为了解决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引起的速度变化和工程决策问题,利用砾岩层野外露头和钻井岩屑等资料,对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别对野外砾岩层和钻井岩屑的厚度、岩性、结构构造及砾石成分进行统计分析,在区域上对各层系的砾岩层进行划分和对比。认为库车坳陷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可以划分为四期,具有冲积扇、扇三角洲及冲积平原三种沉积成因,它们的规模、水动力条件及沉积构造等具有较大差异。以冲积扇砾岩层规模大,发育四大物源体系,各物源体系的砾石成分分区明显,砾石粒径随相带分异。库车坳陷砾岩层整体具有纵向上多期次连续发育、相带差异明显,横向上相变快、集中分布的特点,新生代构造演化、构造样式及南北向断裂是控制砾岩层发育、沉积特点及分布规律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273.
新疆库车坳陷发育巨厚的新近系-第四系沉积物。本文通过考察野外露头、观察岩心和岩屑、分析测井曲线和地震资料,研究了该沉积层序及其演化规律。库车坳陷新近系吉迪克组及康村组沉积时期为浅水氧化湖泊环境,自北向南发育扇三角洲-湖泊沉积体系,为均衡沉积;新近系库车组-第四系广泛发育冲积扇沉积,自下而上冲积扇的规模不断增大,代表了盆地填平补齐的过程。库车坳陷新近纪剧烈构造活动期应从库车组末期开始,第四纪早期构造活动达到最剧烈时期。 相似文献
274.
275.
276.
青藏高原是由若干条缝合带和其间所夹的沉积盆地构成,其中晚三叠世北羌塘盆地位于金沙江缝合带南缘,盆地的充填实体显示为南薄北厚,为楔形沉积体;在垂向上,以不整合面为界可将该套充填地层划分为两个构造层序,下部构造层序以复理石建造为特征,上部构造层序以磨拉石建造为特征,具有典型的前陆盆地充填序列;盆地具双物源和双古流向体制,沉降中心和沉积中心具有不一致,显示其为金沙江缝合带南侧的周缘前陆盆地,从而确定了晚三叠世北羌塘前陆盆地与金沙江缝合带的成因关系。在此基础上,结合在金沙江缝合带西段新发现和确定的蛇绿岩的最小年龄和碰撞型花岗岩的年龄,本文根据下部构造层序复理石的年龄、前缘隆起的形成年龄、冲断带隆升成为地貌高地的年龄、下部不整合面的时代和前缘隆起型碳酸岩缓坡的形成时间标定了金沙江缝合带碰撞事件的时代下限,根据上部构造层序磨拉石的年龄、上部不整合面的年龄、花岗岩和构造碎裂岩成为物源的年龄标定了金沙江缝合带碰撞事件的时代上限,表明金沙江缝合带初始碰撞事件为卡尼克期与诺利克期之间,最终碰撞事件介于诺利克期与瑞替克期之间. 相似文献
277.
根据岩心观察、普通薄片及铸体薄片鉴定、阴极发光显微镜观察、扫描电镜、碳氧稳定同位素测定、锶同位素测定、全岩分析、微量元素分析、X衍射分析等手段,对川西坳陷彭州地区雷口坡组四段上亚段白云岩类型及成因机理进行了详细的研究。研究区雷四上亚段白云岩晶粒细,主要由微晶-粉晶组成,细晶白云岩少见,白云石呈半自形-自形晶;δ13C同位素在-4.8‰~3‰之间,平均值为1.92‰,呈现低正值的特征;δ18O同位素在-8.1‰~0.6‰之间,平均值为-5.04‰,呈现中负值的特征;锶同位素比值较低,在0.7077~0.7087之间,二价铁离子含量较高、锰离子含量较低,具有较低的有序度和低的Mg/Ca值的特点。各种资料表明,这套展布稳定的白云岩主要为沉积成因,为潮坪相潮间-潮上带的同生-准同生白云岩,其次为埋藏白云石化成因。 相似文献
278.
黄骅坳陷馆陶组发育一套以辫状河沉积为主的沉积体系,储集物性较好,是研究区内的重要储油层。整个黄骅坳陷新近系物源研究还处于空白状态。本文重点利用统计学中的Q型聚类及R型聚类的方法对重矿物含量特征进行分析,划分出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区及相应的母岩类型。研究结果表明:根据重矿物含量特征可划分出A—D 4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区,其中A、B、C区的母岩类型与周围燕山、沧县、埕宁3个古隆起的岩石类型能很好对应,重矿物稳定系数所揭示的物源方向也与3个古隆起位置相吻合;D区与前3个分异性很大,且重矿物稳定系数极高,应为远源搬运的沉积物,远于周围的古隆起,可能与古黄河沉积物有关。 相似文献
279.
本文提出了“地貌形成中力的耦合律”,认为地貌是在动力和反动力作用下形成、发展和演化。演化过程中,动力和反动力在偶合点处互相激活产生了循环前进式的多层次的地貌演化模式。 相似文献
280.
通过对武汉市珞喻路路段的车流量、NOx浓度和气象要素的调查与监测,分析了车流量特征和NOx分布特征,并用街道峡谷扩散模式进行了模拟。在此基础上,结合GIS描述了城市汽车尾气扩散模式,并在利用GIS及二次开发的条件下动态、直观地反映污染的时空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