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3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0篇
地质学   1篇
海洋学   91篇
综合类   6篇
自然地理   5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8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8 毫秒
81.
南极微生物低温酶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南极微生物 ,包括细菌、酵母及丝状真菌等 ,不但在南极的生态系统及物质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在基础研究和开发应用方面也具有广阔的前景。由于南极独特的地理位置及气候特征 ,形成了一个干燥、酷寒、强辐射的自然环境 ,生存于其中的微生物必然具备了相应独特的分子生物学和生理生化特性 ,如嗜盐和耐盐、嗜冷和适冷等特性。南极生物学研究的重点多侧重于生态和环境方面 ,即使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仍是如此 ,但随着EASIZ(南极海冰区生态学研究)计划和CS EASIZ(南极海冰区近岸和陆架系统生态学研究)计划…  相似文献   
82.
南美洲白对虾全人工授精技术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88年4月和1991年4月分别从厄瓜多尔和美国引进南美洲白对虾仔虾,经驯化、养成和室内人工越冬后,采用单侧眼柄切除手术人工催熟,以试管授精和人工植荚方法进行该种的繁殖技术试验。结果表明,(1)体长在13—16cm的南美洲白对虾雌虾,一般在摘眼后的1—2周内开始性腺发育;产卵量通常为3—10万粒;产卵后的雌虾卵巢可再次发育,最高产卵次数高达19次。(2)应用高频电针法取荚的成功率和取荚后雄虾的存活率均为100%;用上述方法取得的精荚内的精子无需“获能”即可使卵子受精。(3)假裂现象在南美洲白对虾的未受精卵中较为普遍。  相似文献   
83.
我国对虾培苗,自1960年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室内获得成功后,现已在沿海养殖场普遍进行工厂化育苗。但由于海湾的污染和致病微生物的危害骤增,影响苗的成活率,有时甚至整池的虾苗死亡。为解决这一问题,有的培苗场采用漂白粉消毒,然后用硫代硫酸钠中和的办法处理培苗海水,既可沉淀部分钙离子,  相似文献   
84.
谷胱甘肽系统在清除活性氧和生物保护中发挥重要作用,探讨了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及谷胱甘肽相关酶的活力.采用分光光度法,对24种南极冰藻胞内谷胱甘肽含量、谷胱甘肽合成能力(GPA)、谷胱甘肽还原酶活力等进行测定.测定结果表明,南极蓝藻B-1中谷胱甘肽含量最高;南极衣藻ICE-L和南极硅藻GJ01的谷胱甘肽总产量居前2位;南极冰藻GPA普遍高于常温藻的.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 GR活力高于对照组的.培养基的选择表明,f/2培养基适合南极硅藻GJ01的生长,而Provasoli培养基适合南极衣藻ICE-L的生长.可见,南极冰藻成为谷胱甘肽的新来源是有可能的,尤其是南极硅藻GJ01和南极衣藻ICE-L.  相似文献   
85.
皱纹盘鲍经诱导后血淋巴中一些因子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41,自引:2,他引:41  
于1995年11月在山东荣城大鱼岛鲍养养殖厂采集皱纹盘鲍,以大肠杆菌,弧菌为诱导物,将鲍分为三组分别进行注射,在注射后的5,18,32,50h分别取鲍血淋巴,测定其抗菌,溶菌,酚氧化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并研究注射组各项活力的变化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适当的刺激可增加皱纹盘鲍的抗病能力。  相似文献   
86.
甘氨酸镁对南极冰藻促生长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甘氨酸镁对南极冰藻的促生长作用。甘氨酸镁已被美国和欧盟等发达国家大量用作新型无公害植物促生长剂和丰产剂。用不同浓度的甘氨酸镁 (0 ,2 5× 1 0 - 6,5 0× 1 0 - 6,1 0 0× 1 0 - 6,2 0 0× 1 0 - 6,40 0× 1 0 - 6)对国家海洋局海洋生物活性物质重点实验室保存的南极冰藻L 1绿藻 (Pyramimonassp.)和 H1硅藻 (Bacillariophyceae )进行培养。实验结果表明 ,甘氨酸镁对南极冰藻 L1绿藻和 H1硅藻有显著促生长作用 ,而且从 L1绿藻和 H1硅藻的生长曲线可以看出 ,甘氨酸镁浓度越高促生长作用越强 ,这将为海洋微藻的培养提供一种新型的生长促进剂  相似文献   
87.
采用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和生物化学方法对栉孔扇贝血淋巴中的一氧化氮和一氧化氮合酶(EC1.14.13.39;NOS)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血细胞呈NOS组化阳性,少量呈强阳性或弱阳性。神经型一氧化氮合酶(n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大部分血细胞呈阳性,且多在其细胞质局部集中分布;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在大部分血细胞也呈阳性,但多较均匀分布。分光光度测定结果表明,血清和血细胞中均存在NOS和NO,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nNOS eNOS)活力分别为2.87U和2.61U;iNOS活力分别为0.32U和0.45U;NO的含量分别为:33.64和41.67μmol/g蛋白。病毒感染后,血清和血细胞中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活力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3h时差异显著,9h和24h时差异极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iNOS活力在3h、9h和24h时,实验组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血清和血细胞中NO含量在3h、9h和24h时,实验组也均高于对照组,且均差异极显著。栉孔扇贝血淋巴中存在的NO-NOS体系可在抵抗病原生物感染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8.
膜片钳技术在海洋鱼类研究中的应用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膜片钳技术是1种先进的电生理技术,通过该技术研究海洋鱼类的电生理活动,可以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揭示鱼类某些重要的生理功能。文中简要介绍了膜片钳技术的基本原理,回顾了国内外应用膜片钳技术研究离子通道在鱼类中枢神经元功能、渗透压调节和心脏功能调节方面的作用。展望了该项技术在研究海洋鱼类生长发育、生殖和免疫防御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9.
由渤海海泥中分离得到 30 0株菌株 ,从中筛选获得海洋生境芽孢杆菌B 9987菌株 ,其胞外物质经乙醚萃取、硅胶G薄层层析、官能团显色反应及紫外扫描 ,测其组分 ;以不同浓度B 9987菌株的抑菌液测定对植物病原真菌的抑制效果。结果表明 ,B 9987菌株的胞外抑菌物质可能是酚类化合物 ;该物质对植物病原真菌茄交镰孢菌、大丽轮枝菌、黄枝孢菌、立枯丝核菌的抑制作用 ,主要是造成真菌孢子或菌丝末端膨大成球状 ,继而胞壁崩解 ,原生质外泄。对尖刀镰孢菌和莴苣霜霉菌的抑制作用 ,则表现为孢子萌发率降低和菌丝长度明显变短。该抑菌物质可望开发为农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90.
紫色无硫细菌对栉孔扇贝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于1991年,以栉孔扇贝幼虫为材料,用1000ml烧杯模拟育菌现场条件,进行光合细菌作为饵料添加剂的试验。分析表明,光合细菌中含粗蛋白62.3%;18种氨基酸的总量为51.24%;维生素B1,B2,B12含量分别为0.01065%,0.009388%,0.00264%;脂类和其他生理活性物质。生长试验结果表明,在开始的12d,在补充Rps sp,50mg/L和100mg/L时,幼虫平均增长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