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9篇
测绘学   1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6篇
海洋学   1篇
自然地理   66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国北方上更新统城川组的建立   总被引:38,自引:1,他引:38  
李保生  董光荣 《地质论评》1993,39(2):91-100
在传统认为属河湖相沉积的萨拉乌苏组,经研究在其上部划分出一套以风成砂沉积为主的城川组。城川组风成砂与马兰黄土是同期风力分异出来的产物;城川组的沉积相、沉积环境和古生物与其下的萨拉乌苏组是不同的。萨拉乌苏河流域的城川组,马兰黄土形成于晚更新世晚期,萨拉乌苏组为晚更新世早期;前者相当于玉木冰期,推测年代距今70000a。  相似文献   
92.
分析滴哨沟湾剖面全新统DGS1段的粒度数据,认为流动沙丘砂、泥炭、砂质古土壤、古固定-半固定沙丘砂到湖沼相和次生黄土的颗粒总体上变细,分选变差。结合腹足类动物化石和湖沼相地层中石英砂粒表面电镜扫描,认为DGS1粒度结果实际上是全新世以来多次冬夏季风的交互演替过程的气候-地质记录。据此,将DGS1粒度信号记录的全新世气候分为4个阶段——全新世早期好转期、全新世鼎盛期、大暖期向寒冷期转变波动期和降温不稳定的沙漠化频繁变化时期。  相似文献   
93.
腾格里沙漠南缘土门剖面TMS5e层段由16层风成砂、11层湖积黄土和5层湖相沉积构成,其年代相当于深海氧同位素5e。分析结果表明,TMS5e的10种微量元素的含量依次为PMnSrRbVCrZnNiCuNb。就平均值来看,古流动沙丘砂的各微量元素含量最低,其次为古半固定-固定沙丘砂,但两者的各微量元素含量都明显低于整个TMS5e层段相应平均值;黄土状亚砂土微量元素含量稍低于整个TMS5e层段相应平均值;湖相沉积和湖积黄土的各微量元素含量相差较小,且明显都高于整个TMS5e层段、古流动沙丘砂和黄土状亚砂土的平均值。土门剖面TMS5e层段的微量元素指示的MIS5e腾格里沙漠南缘的气候是不稳定的,经历了14.5次暖湿与冷干交替的气候波动,且可划分为TMS5e5(139~129.30ka BP)、TMS5e4(129.30~124ka BP)、TMS5e3(124~119.50ka BP)、TMS5e2(119.5~116.5ka BP)和TMS5e1(116.5~113.70ka BP)等5个亚段,分别可与格陵兰GRIP冰芯氧同位素所反映的MIS5e5、MIS5e4、MIS5e3、MIS5e2、MIS5e1等气候波动在性质和相位上相对应。  相似文献   
94.
新疆普鲁地层剖面碳酸钙和可溶盐分析结果的讨论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以塔里木盆地南缘风成砂质山地(简称砂山)的普鲁地层剖面中碳酸钙及可溶盐分析结果为依据,讨论了砂山沉积过程中的环境变迁。  相似文献   
95.
本文根据陕西榆林地区古风成沙地层中化学元素的含量变化和地层岩性特征.讨论了该区更新世以来的气候变化规律,初步得出以下三点结论:1.第四纪以来,榆林地区的气候明显较东南部地区干冷。2.该区第四纪以来.气候经历了16个湿热——干冷变化周期.中更新世以来的14个变化周期与陕西洛川剖面所代表的气候变化周期几乎完全一致.3.该区气候发展变化的总趋势似乎是愈来愈干冷.  相似文献   
96.
由萨拉烏苏河地层看晚更新世以来毛烏素沙漠的变迁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萨拉乌苏河位于鄂尔多斯高原毛乌素沙区东南缘, 发源于陕北白子山北麓, 是无定河在内蒙巴图湾以上的上游河段(图1)。沿岸河湖相地层发育, 且含有较丰富的动物化石和古人遗迹, 早为人们所举目。  相似文献   
97.
基于NCEP/NCAR再分析资料,利用信噪比(SNR)方法研究了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的年代际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在20世纪80年代出现了由潜在可预报性偏低位相向偏高位相的年代际转折。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南海夏季风强度潜在可预报性和东印度洋—西太平洋(EIOWP)的海表温度(SST)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当EIOWP区域SST年际变率较大时,对南海夏季风影响较强,使得南海夏季风的外部信号增强,从而提高了潜在可预报性;当EIOWP区域SST年际变率较小时,对南海夏季风影响较弱,南海夏季风的外部信号进而减弱,潜在可预报性降低。  相似文献   
98.
近40年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因子主分量的耦合波动   总被引:4,自引:5,他引:4  
孙武  李保生 《地理研究》2002,21(3):391-398
利用EOF (经验正交函数 )方法对河北坝上和内蒙古后山地区近 4 0年降水、年风速、大风日数、气候因子、牲畜头数和气候产量等 6个沙漠化波动因子主分量进行了计算 ,表明沙漠化诸因子尽管受降水的影响有同步波动的一面 ,但又可分解为风、畜、水三个相对独立变化的系列。由此将年大风日数、气候因子、牲畜头数和气候产量确定为影响沙漠化的主要波动因子 ,并以生物学年度将其按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两类进行等权重耦合。结果表明 ,近 4 0年全区沙漠化因子主分量的耦合度经 3年滑动平均后 ,在 2 5 %~ 10 0 %间变化 ,196 5年至今一直维持在 75 %上下波动 ,196 7~ 1977年为耦合度最高的阶段。 80年代中期多雨段沙漠化的持续蔓延 ,充分证明了人类不合理活动在坝上后山地区沙漠化发展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99.
以位于沙漠黄土边界带的榆林、阿羌和米浪沟湾地层剖面为典型例证 ,讨论了 110 0kaBP以来中国沙漠沙尘暴的形成、发展和演化过程。提出在过去的 110 0ka中该区总共记录了 4 2个沙尘暴时期 ,并与 4 1个间沙尘暴时期构成比较连续且交替进行的一系列沉积演化历史。其中 ,最强烈的沙暴期发生时间大致在 6 2 0kaBP和 6 80kaBP前后 ,最温暖的间沙尘暴期出现在 5 90~ 5 0 0kaBP和15 0~ 70kaBP。研究认为 ,110 0kaBP以来因沙尘暴期与间沙尘暴期交替出现而形成的沉积旋回 ,是自那时以来在冰期、间冰期气候波动影响下冬夏古代季风相互对峙、交替演化形成气候旋回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0.
南疆克里雅河绿洲发育和演化过程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文章以塔里木盆地中克里雅河绿洲为典型例子,分析现代绿洲发育与演变的证据,并以绿洲沉积物的绝对年龄数据作对照,演绎出绿洲演变的序列与过程,并就影响绿洲演变的三种因素,气候(温度为主)新构造性质和人类活动作出分析,三种因素在不同时期的耦合决定绿洲的性质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