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质学   3篇
海洋学   2篇
自然地理   2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6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在调查芜湖市户外商业广告景观空间分布的基础上,研究了城市户外商业广告景观空间格局的宏观、微观和时间演化特征,并从市场法则、交通流量、消费者行为、政策法规、城市化水平等几个方面,分析城市户外商业广告景观空间格局的形成机制,探索了其与商业布局和城市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22.
本文简要介绍了分形论的基本概念和分形集合的一些性质,在总结近年来国内学者应用分形理论研究城市系统成果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系统研究的主要方向和存在的问题以及复杂性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3.
河南地区是中国文明起源的核心区域之一,史前文明璀璨发达,是开展全新世环境考古研究的理想区域。近二十年来,河南地区环境考古研究中,文化演化的环境背景分析成果突出,灾变事件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响应研究亦有涉及,数字环境考古工作也开始逐渐起步。但在河南地区仍缺少高分辨率古环境重建方面的研究,且已有环境考古研究多关注环境变化对文明演化的影响,而在人类活动对环境变化响应及其环境效应方面研究尚显不足。此外,随着RS、GIS等技术应用的不断深入以及对景观考古的不断关注,考古遗址预测模型以及史前人与自然关系的定量和模拟研究已成为当前国际环境考古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24.
为探讨地貌变迁与史前聚落的分布关系,分析了禹州浅井剖面的Rb/Sr比值、磁化率和粒度等环境代用指标。结果表明颍河上游地区在仰韶文化时期(磁化率均值87.7×10?8 m3/kg,Rb/Sr均值0.83)为暖湿的风化环境,在龙山文化时期气候变干(瓦店剖面的磁化率72.5×10?8 m3/kg,Rb/Sr均值0.66)。禹州马沟洞石笋δ18O序列识别了本区在11.2、9.1、5.0 kaBP存在3次气候波动,借助地貌-气候驱动理论,认为颍河上游地区新石器聚落所在阶地形成于11.2~10.6 kaBP前后。龙山文化时期(约4.6~4.0 kaBP)的干旱气候导致禹州段颍河河床不断抬升进而形成高河面时期,使得颍河上中游两岸稻作农业得以快速发展。本区的聚落分布从仰韶文化时期的地貌封闭型转变为龙山期的开放型,并形成多处大型城邑聚落,然而4 kaBP的降温和洪水过程摧毁了颍河上游平原地区多数史前聚落,本区的城邦文化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25.
中坝遗址地层的Cr/Cu值对干湿环境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中坝遗址5ka以来连续沉积地层按文化序列分为12层,分别测量Rb、Sr和Cr、Cu含量,对比显示,Cr/Cu比值与Rb/Sr比值明显正相关。Cr与Rb的属性相似,Cr化学活性低,易于在粉砂质沉积物中富集;而Cu和Sr在成壤过程中容易迁移,在粘土质沉积层中含量较高。通过对Cr、Cu元素在表生环境下的化学性质、沉积地层的属性、微地貌特征、与泥炭腐殖化度古里雅冰芯氧同位素曲线等指标对比表明,Cr/Cu比值变化对环境干湿变化的指示具有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26.
湖北辽瓦店遗址地层中多元素指标对古人类活动的记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ICP—AES和XRF方法测试了湖北辽瓦店遗址T0709地层中对人类活动有指示意义的元素含量,恢复了夏代以来遗址地层记录的人类活动特征:(1)夏代文化层(250~325cm)时期是整个剖面的最湿热阶段,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干扰相对有限,生态系统良好。(2)东周文化层下段(205~250cm)仍是相对湿热的环境,磁化率大幅上升,人类活动的强度加大。其中220cm处的K、Mn、Sr、Ba含量骤降,说明该层段可能因自然灾害等原因曾被废弃。而在205cm处地层中8种元素的含量快速升高,表明在下东周文化层中期人类活动异常频繁。东周文化层上段(120~205cm)气候变冷、风化作用减弱,Pb含量的异常和Cu含量高值暗示遗址有青铜器制造活动的遗迹。(3)明清文化层(70~120cm)时期气候干冷。本期地层中除Cu含量无显著变化外,Ba、Ca、P、Pb、Sr、Mn、K均有高值层位,而且本层位磁化率较高,这表明该时期人类活动的繁荣。同时,本层中含有陶片和瓷片以及较高的Pb含量,说明遗址在明清时期曾有瓷器作坊的历史;而Cu含量的低值则表明青铜器的制造和使用已丧失了原有的地位。  相似文献   
27.
岩性特征的量化研究对分析丹霞地貌的成因具重要意义。江郎山岩石岩性标本的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和偏光显微镜鉴定发现,江郎山方岩组砂岩、砾岩中SiO2含量高达55.5%-75.8%,火山岩碎屑含量高,石英晶屑多已被高温熔蚀,三爿石中多处贯穿有辉绿岩和橄榄玄武岩的岩脉和岩墙,其辉绿-间粒结构和斜长石与暗色矿物的组合,构成了抗风化能力强的岩体,使三爿石得以长期保存。洞穴岩石CaO含量百分比的平均值是崖壁的三倍,且洞穴中岩石的胶结物多为方解石,其含量超过总胶结物的50%以上,使岩石结构的稳定性受到影响,会发生类似石灰岩地区的溶蚀作用,从而导致岩体的破碎和崩塌,有可能形成诸如会仙岩、天宫洞等大型洞穴和凹槽。  相似文献   
28.
On top of Shigujian Peak (1477 m a.s.l.) of the Dayangshan Mountain in Jinyun County, Zhejiang Province, large amounts of granite pits with diameters ranging from several dozens of centimeters to around one meter and depth from 10 cm to 45 cm are found on rock surface. These pits mainly appear on the NE and SE sides, and their drainage mouths are in the same direction. The identification results through micropolariscope and 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er reveal that bedrock of pits is from middle to fine-grained moyite being apt to be weathered and modified. In Dayangshan region the annual mean temperature is 9.2°C and annual precipitation is over 1700 mm. On the one hand, there always experiences a period of periglacial action with temperature oscillating near 0°C for 4 months, i.e., from December to March next year. As a consequence, the freezing-thawing cycles may be remarkable to disintegrate the bedrock. On the other hand, the windward slope of Shigujian Peak meets typhoon of over force 10 on the Beaufort scale in summer, therefore, the blowing makes suspending sands or pebbles grind in swirling form. Based on field investigation and periglacial geomorphic theory, the pits on top of Shigujian Peak are attributed to freezing-thawing of periglacial action. Meanwhile, storm and strong wind accelerate the process. Observation shows that both the actions are still undergoing and variant directions of wind are the main cause for making different shapes of the pits. Because the top of Shigujian is 1500 m lower than the present snow line, some scholars considered that “glacial pothole” formed in the Quaternary is hard to work, even though in the Last Glacial Maximum (LGM). Foundation: Regional landform and landscape survey programme of the Zhejiang Institute of Geological Survey Author: Zhu Cheng (1954–), Professor, specialized in geomorphology and the Quaternary geology.  相似文献   
29.
浙江方岩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成因与特色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方岩丹霞地貌在大地构造上隶属于华南褶皱系构造单元,该单元在燕山运动时期,由于太平洋板块俯冲入欧亚板块之下,促使大陆边缘地壳重新活动.晚侏罗世末至早白垩世,本区构造应力场由晚侏罗世的北西-南东向挤压,转为早白垩世的北东-南西向挤压和北西-南东向的拉张,发育了永康早白垩世断坳盆地,在盆地中沉积了下白垩统永康群馆头组(K1g)、朝川组(K1c)和方岩组(K1f)地层.中生代晚期永康盆地逐渐隆升,结束了红层沉积,遭受侵蚀,方岩地区丹霞地貌密集围谷、密集方山和廊穴等青年期的地貌特点表明该区大规模的抬升发生在较近的地质年代.  相似文献   
30.
通过对淮河流域的安徽蚌埠禹会村典型龙山文化时期遗址的ABYT2004探方厚150 cm剖面的27个样品的磁化率、Rb/Sr、粒度和重矿晶体形态等多环境代用指标,以及遗址周围地貌形态演变的分析,结合AMS14C年代全面提取4.5-4.0 ka BP龙山文化时期的环境演变信息,探讨环境变迁对该区龙山文化发展的影响机制:(1)4500 a BP气候湿润.淮河流域处于高水位,遗址及周边被水淹没,遗址考古学文化尚未出现;(2)4500 a BP开始气候趋向干旱,淮河及其支流水位开始下降,龙山文化开始出现和发展;(3)龙山文化中后期环境开始趋向暖湿,降雨量增加,河流水位开始上涨,洪水灾害频发,至4100 a BP前后是淮河流域洪灾发生的高峰期,这是大禹治水史实的客观前提;(4)4100 a BP后的龙山文化晚期气候开始向冷干过渡,河流水位下降,遗址区农业生产受到制约,龙山文化迁移消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