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69篇 |
免费 | 137篇 |
国内免费 | 116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11篇 |
大气科学 | 84篇 |
地球物理 | 72篇 |
地质学 | 338篇 |
海洋学 | 76篇 |
天文学 | 14篇 |
综合类 | 79篇 |
自然地理 | 4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3篇 |
2020年 | 22篇 |
2019年 | 30篇 |
2018年 | 28篇 |
2017年 | 27篇 |
2016年 | 27篇 |
2015年 | 22篇 |
2014年 | 53篇 |
2013年 | 40篇 |
2012年 | 27篇 |
2011年 | 21篇 |
2010年 | 40篇 |
2009年 | 28篇 |
2008年 | 26篇 |
2007年 | 36篇 |
2006年 | 32篇 |
2005年 | 31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8篇 |
2002年 | 12篇 |
2001年 | 19篇 |
2000年 | 10篇 |
1999年 | 15篇 |
1998年 | 9篇 |
1997年 | 15篇 |
1996年 | 11篇 |
1995年 | 11篇 |
1994年 | 12篇 |
1993年 | 11篇 |
1992年 | 15篇 |
1991年 | 13篇 |
1990年 | 17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8篇 |
1987年 | 5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2篇 |
1984年 | 4篇 |
1982年 | 2篇 |
1975年 | 3篇 |
1974年 | 3篇 |
1973年 | 10篇 |
1966年 | 2篇 |
1959年 | 2篇 |
1958年 | 1篇 |
1956年 | 1篇 |
195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8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华北北缘东段开原地区三叠纪侵入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本文报道了位于华北北缘东段开原地区尖山子岩体、宝兴岩体和树德屯岩体的岩相学、岩石地球化学及年代学特征,探讨了上述岩体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及其构造环境。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尖山子岩体形成于251±1.3Ma,宝兴岩体形成于235±1.3Ma,树德屯岩体形成于224±1.9Ma,说明开原地区三叠纪存在早三叠世、中三叠世和晚三叠世三个时期的岩浆活动。尖山子岩体以二长花岗岩为主,具高硅低镁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相对亏损Ta、Nb、P、Hf、Zr等高强场元素;δEu=0.55~1.87,(La/Yb)N=6.23~47.9,轻重稀土分馏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宝兴岩体以花岗闪长岩为主,Si O2含量变化较大(52.36%~74.06%),Al2O3含量(14.5%~17.34%),Mg O含量(0.61%~3.66%),属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相对亏损Ta、Nb、P、Ti等高强场元素;无明显的Eu异常,(La/Yb)N=6.81~25.6,轻重稀土分馏较明显,富集轻稀土,亏损重稀土。树德屯岩体以闪长岩为主,岩石具有低硅高镁特征,K2O/Na2O比值为0.33~0.76,显示富K贫Na特征,属钙碱性系列;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K、Ba、Th,相对亏损Ta、Nb、P、Ti、Hf、Zr等高强场元素;无明显的Eu异常,(La/Yb)N=3.87~10.2,轻重稀土分馏不明显。上述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尖山子岩体和宝兴岩体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下地壳基性物质的部分熔融,树德屯岩体的原始岩浆起源于亏损的地幔楔。研究区三叠纪岩浆岩形成于造山阶段挤压环境下。华北北缘东段的挤压碰撞作用一直持续到晚三叠世(224Ma),而造山阶段向造山后阶段的构造转换(挤压地壳加厚向伸展垮塌的环境转换)发生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4~180Ma)期间。华北北缘东段中生代岩石圈减薄或破坏始于晚三叠世-早侏罗世(224~180Ma)期间。 相似文献
92.
为了更加充分利用南乌拉尔铜矿中的多种元素,弄清金的分布规律是有重要实际意义的.本文以盖依铜矿、南盖依铜矿、塞巴依铜矿、莫洛焦日铜矿等矿区为例,阐述这类矿床中金的一些分布特征.彼得洛夫斯基和普舍尼契尼曾通过他们的研究工作,划分出三个共生矿物组合,即:(1)早期的,为杂有细粒黄铜矿矿物的黄铁矿矿石和杂有细粒黝铜矿、闪锌矿、重结晶的粗粒黄铁矿和黄铜矿的黄铜矿矿石;(2)晚期的,为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矿石,含黝铜矿的闪锌矿-方铅矿矿石,黄铁矿-斑铜矿矿石;(3)末期的,为石英、碳酸盐、重晶石、纯闪锌矿、 相似文献
93.
某些热液交代磁铁矿床的铁在热液中的迁移距离并不大.它们或来自富铁原生矿石,或来自先前存在过的铁矿床.因此,这种热液交代磁铁矿床可以看作是环绕花岗岩岩钟的反应边沿带. 相似文献
94.
95.
红海的沉积物中,发现了非晶质的针铁矿、硫化物、锰菱铁矿和水锰矿层,含铁的氧化物高达67%,锰-35%,锌-12%,铜-4.5%.红海地热体系,是目前能够观察到现代成矿过程的少数情况之一.那里正形成着层状矿床.了解热盐水和含矿沉积物的成因及其生成过程是有益的.下面译载的是美国学者艾默里、汉特和海斯的综合文章,从中可以了解这一问题的概貌. 相似文献
96.
在巴什基里亚的几个矿区——锡拜、巴依马克、布里拜——从事的研究,重点是查明隐伏矿床预测的必要因素,有如:在容矿火山岩层的地质剖面上,在矿区与矿田的构造上,以及在围岩热液蚀变晕中含铜黄铁矿矿体的分布规律.现将研究确定的若干基本规律介绍如下:在马格尼托哥尔斯克大复向斜范围内,含铜黄铁矿矿床赋存于细碧角斑岩(钠流纹玄武岩)建造的志留纪和中泥盆世火山岩系中.不同成分岩层的接触带,经常是辉绿岩与英安玢岩的接触带,以及火山碎屑岩层对硫化矿分布最为有利.含矿火山岩系被中、 相似文献
97.
98.
99.
100.
近20年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空间特征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基于Landsat遥感影像获取京津唐主体城区1995~2015年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 LST)和不透水地表盖度(Impervious Surface Percentage, ISP)数据。采用热点聚集和阈值分割法,依据地表的温度和不透水盖度属性将京津唐主体城区划分成9种地表热场类型,分析并探讨地表热场的发展规律、年际变化状况和区域贡献作用。研究发现,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温度与不透水地表盖度间存在显著的正向相关关系,两者分别呈现“阶梯降”和“两端高、中间低”的变化特征。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发展主轴保持在西北-东南方向,且随时间推移沿主轴呈聚集态势。 京津唐主体城区地表热场的影响范围在空间上持续扩张,对于不同的主体城区,其在整体区域的热场贡献中有差异化表现。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