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3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2篇
测绘学   1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54篇
海洋学   17篇
综合类   4篇
自然地理   116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7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长江岸线作为一种重要的水利资源,影响着城市的发展,规划使用长江岸线资源是当务之急。本文借助地理本体表示语言共享语义的优势,对基于地理本体的长江岸线规划功能区进行研究,以地理本体的表示方法,构建一个新建规划功能区模型,有效提高了分析新建规划功能区的空间特征与空间关系的推理能力。实例证明,该方法所构建的新建规划功能区模型能有效提高决策的智能程度和效率。  相似文献   
82.
安徽省新石器早期遗址有淮北的小山口和江南的沟汀,该时期淮河流域的聚落多于长江流域。新石器中期,考古发掘的野生动物骨骼和孢粉分析表明聚落周围是一个河湖密布、森林草原并存的生态环境。新石器晚期,古人已能分辨土壤的优劣并很可能会利用环境条件改善土壤的不良特性;蒙城尉迟寺遗址的剖面分析表明,环境只是古聚落分布和数量变化的基础因素,生产力的因素也在起作用,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夏商周时期全省聚落总数增加,但淮北平原因为长时间的持续降温和夏初的大洪水侵袭,聚落大规模缩减。皖中和皖南的丘陵山地地貌使那里所受洪灾较轻,灾后这些地区因热量条件好使聚落迅速发展起来。新聚落大多建在利于农业生产、能躲避洪水的地方。  相似文献   
83.
选择位于江汉平原的JZ-2010湖相沉积剖面为研究对象,利用AMS14C测年建立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演变的时间序列。对湖相沉积物中元素Rb和Sr的差异分布、Rb/Sr值、Ti元素含量以及磁化率等多项环境代用指标的综合分析表明:江汉平原12.76 cal.ka B.P.以来环境干湿变化经历了晚冰期由偏干转向偏湿波动、全新世开始湿度增强、全新世中期偏湿到湿润再至干湿波动,全新世晚期至现代偏湿到偏干的过程。磁化率波动与江汉平原新石器时代各文化类型出现或转型相关。江汉平原环境干湿变化体现东亚季风环流影响,驱动机制主要是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还受到东北、北、西三面环山而东南面向夏季风倾斜开放的地势影响。  相似文献   
84.
天山乌鲁木齐河源区冰缘地貌的分布和演变过程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朱诚  崔之久 《地理学报》1992,47(6):526-535,2
根据1985—1989年度的野外考察和定位重复测量、坑探、物探、砾向组构及地肮衣测年、室内分析等,总结出本区各类冰缘地貌空间分布特点和在发生学卜的联系与转化;分析了基岩寒冻风化速率、倒石堆、岩屑坡、石冰川的分布、运动特点和发育年代;讨论了冻疱和烛状冰型冻胀丘、泥流舌、石环和热喀斯特沉陷的分布、演变及成因;概述了沉积物室内分析得出的结果。  相似文献   
85.
李兰  朱诚  郑祥民  王辉 《地理学报》2010,65(5):632-635
由中国第四纪科学研究会教育与普及专业委员会和上海华东师范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联合举办的“2010 海峡两岸高校第四纪教育与普及学术研讨会”于2010 年3 月6 日至8 日在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召开。本次会议的主题是:海峡两岸第四纪教育与普及。会议的议题主要有:海峡两岸第四纪教育与普及、第四纪环境演变与全球变化研究进展、全新世环境考古与中华文明探源研究、环境保护与治理、地貌与地表过程研究等。  相似文献   
86.
重庆中坝遗址地层Na-Ca元素含量揭示的制盐业兴衰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中坝和玉溪遗址考古断代和AMS14C 测年基础上, 根据对中坝遗址201 个地层样品ICP 等离子发射光谱的Na、Ca、Mg 元素测定及玉溪遗址47 个地层样品的Na、Ca 元素测 定, 发现中坝制盐遗址地层中存在明显的Na、Ca 元素含量反向相关期有35 处之多, 即: 当Ca 元素为峰值时, Na 元素为谷值, 反之亦然。其中, Ca 元素为峰值、Na 元素为谷值的反向相关期有21 次, 揭示出中坝遗址近5 ka 来制盐业有过近21 个兴盛期。另有14 个Na 元素为 峰值、Ca 元素为谷值的反向相关期, 揭示中坝遗址近5 ka 来制盐业也有过近14 个衰落期。考古发掘得出的“中坝制盐业萌发于新石器时代、夏商发展、西周至汉代为鼎盛期、唐宋时代维持稳定发展、宋以后由于海盐进入川江地区导致中坝制盐业逐渐衰落、但20 世纪70-80 年代仍有生产”的结论证明本文Na、Ca 元素含量反向相关性得出的研究结果是正确的。以上研究结果表明, 中坝制盐遗址中Na、Ca 元素含量有明显的反向相关规律, 这一规律可以用于揭示盐业遗址的制盐业兴衰过程历史。  相似文献   
87.
山东沂沭河流域2000BC前后古文化兴衰的环境考古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华中  朱诚  曹光杰 《地理学报》2006,61(3):255-261
龙山文化早、中期 (2600BC~2300BC),沂沭河流域气候暖湿,以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十分发达,社会全面繁荣,聚落遗址的数量得到了极大的扩展。2260BC前后开始的降温,对龙山文化中、晚期 (2300BC~2000BC) 的面貌造成了显著影响。气温下降,使得水稻产量大幅度下降甚至绝产,加剧了人口与资源之间的矛盾,随之而来的便是人口的大量减少和文化面貌的改变。2000BC前后龙山文化被较为落后古朴的岳石文化所取代。  相似文献   
88.
2014年5月,对四川成都郫县马街遗址古洪水事件做了调查,该遗址经度为103°55 ′ 39″E,纬度为30°53′37.1″N,遗址海拔为黄海高程499.758m,遗址的2014CPMT1-T2探方中有古代生长在地下的树根1处、冲刷带来的独木舟1处、古树干9处.经光学方法鉴定,其中的古树根和古树木主要是秋枫树(Bis...  相似文献   
89.
我国冰缘地貌研究述评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1980年本文第一作者曾对建国初至70年代末期我国冰缘地貌学研究进展状况做了较为详细的回顾总结(崔之久,1981),并对本学科如何发展提出了“以课题研究为主要形式、除继续开展面上的工作外,应重视现场定位试验观测和室内模拟实验,加强国际交流”等看法。可喜的是80年代以来,我国冰缘地貌学的研究无论是在深度还是广度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相似文献   
90.
盐城地区东汉至明代古水井变化与海面波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考古界提供的盐城市建军中路东汉至明代古水井清理资料,从环境考古学角度探讨了盐城地区自东汉至明朝的海面变化规律。盐城市建军中路清理的这批古水井自东汉至明朝在时间序列上衔接清楚,井底高程的变化反映了海面波动情况。研究表明,盐城地区自东汉至明代海面变化总的趋势是上升的,但存在200年尺度的升降波动,期间有4次峰值和3次谷值:秦汉时期(2kaBP)、中唐(1.3kaBP)、南宋(0.9kaBP)和明代(0.4kaBP)为高海面;南北朝(1.6kaBP)、晚唐(1.1kaBP)和元代(0.5kaBP)为低海面,海面波动幅度在1m左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