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750篇 |
免费 | 607篇 |
国内免费 | 411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245篇 |
大气科学 | 307篇 |
地球物理 | 312篇 |
地质学 | 1275篇 |
海洋学 | 313篇 |
天文学 | 15篇 |
综合类 | 159篇 |
自然地理 | 14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8篇 |
2023年 | 73篇 |
2022年 | 85篇 |
2021年 | 90篇 |
2020年 | 79篇 |
2019年 | 98篇 |
2018年 | 86篇 |
2017年 | 41篇 |
2016年 | 62篇 |
2015年 | 71篇 |
2014年 | 109篇 |
2013年 | 75篇 |
2012年 | 87篇 |
2011年 | 71篇 |
2010年 | 102篇 |
2009年 | 102篇 |
2008年 | 101篇 |
2007年 | 115篇 |
2006年 | 111篇 |
2005年 | 94篇 |
2004年 | 101篇 |
2003年 | 95篇 |
2002年 | 79篇 |
2001年 | 55篇 |
2000年 | 46篇 |
1999年 | 64篇 |
1998年 | 60篇 |
1997年 | 58篇 |
1996年 | 29篇 |
1995年 | 44篇 |
1994年 | 48篇 |
1993年 | 41篇 |
1992年 | 53篇 |
1991年 | 38篇 |
1990年 | 52篇 |
1989年 | 23篇 |
1988年 | 17篇 |
1987年 | 19篇 |
1986年 | 16篇 |
1985年 | 19篇 |
1984年 | 17篇 |
1983年 | 17篇 |
1982年 | 13篇 |
1981年 | 8篇 |
1980年 | 5篇 |
1978年 | 5篇 |
1964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4篇 |
1954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7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41.
中国海城-大石桥菱镁矿矿床举世闻名,矿床分布于辽东元古宙裂谷海槽北缘的次一级盒地中。含镁建造属元古宙上辽河群大石桥岩组的上部.按含矿建造组成岩石的各种成因标志,确定建造的沉积岩相为闭塞台地相,因此.推测它形成于裂谷边缘的泻湖环境。由于长期潮汐作用,泻湖内有充分的富镁海水周期性地供给,在当时炎热干旱的气候条件下,泻湖中的卤水不断浓缩,并通过化学与生物化学成矿作用,在泻湖盆地内形成了大型-超大型的菱镁矿矿床。元古宙末期矿床遭受了绿片岩-角闪岩相区域动力热流变质作用的改造。 相似文献
142.
143.
强降雨条件下土质边坡瞬态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基于实际降雨气象资料,设计了单峰降雨和8个不同时间间隔的双峰降雨计算方案,利用非饱和土力学理论,对边坡的瞬态稳定性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研究了水分在坡体内的运移对边坡稳定性的时间空间影响效应,同时考察了降雨入渗造成的土性渗透特性的改变。分析发现:一次降雨的影响历时约12 d,降雨后约0.5 d该类土质边坡最危险;不同时间间隔的两次降雨对边坡稳定的影响比单峰降雨的最小安全系数滞后约0.3 d~0.8 d,影响历时基本保持不变;土体物理力学性质、边坡最危险滑动面及其对应的安全系数随水分在坡体内渗透运移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4.
在圆筒形防波堤和V形防波堤的基础上,结合离岸堤后形成V形和半圆形连续出现的韵律海岸的地貌平面形态特点,提出一种前墙为连续的半圆筒形防波堤形式。通过在波浪水槽内进行规则波物理模型试验,探究这一新型防波堤的波压力分布规律及波高、周期、水深等因素对波压力的影响。将试验结果与海港水文公式和合田良实公式计算的理论值对比分析,给出了以合田良实公式的折减系数来拟合新型弧形防波堤波浪总水平力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新型弧形防波堤上的波压力随波高、周期的增大而增大,其水平波浪总力比同等尺度直墙少10%左右。 相似文献
145.
146.
147.
舟山群岛不同底质潮间带夏季大型底栖动物的群落结构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6年7—8月,对舟山群岛12个岛屿的不同底质潮间带设置的14条断面进行了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的调查,并进行了相似性群落聚类分析、非参数多维标序(nMDS)及丰度/生物量比较AB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采集到的大型底栖动物共69种,其中软体动物39种、节肢动物20种、腔肠动物4种、环节动物3种,脊索动物3种。优势种为珠带拟蟹守螺Cerithidea cingulata、泥螺Bullacta exarata、紫贻贝Mytilus edulis、日本大眼蟹Macrophthalmus japonicus、日本笠藤壶Tetr-aclita japonica和沙蚕Nereis succinea。14条潮间带断面大型底栖动物的平均生物量为1 941.96g/m2,平均丰度为1 663个/m2,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J′)和丰富度指数(D)平均值分别为1.910,0.749,1.815。与20世纪80—90年代相比,舟山海域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种类数急剧下降,优势种也有所变化,但其生物量与多样性指数变化不大。舟山群岛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可划分为2个群落,即岩相断面群和泥沙滩断面群。泥沙滩断面的底栖动物群落已受到扰动,群落稳定性下降,而岩礁断面生态环境好于泥沙滩断面,底栖动物群落尚未受到扰动。舟山海域潮间带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滩涂围垦、水产养殖与海岸工程等人为干扰作用。 相似文献
148.
为了进一步丰富青藏高原东北部地区植被护坡工程植物选择,推动区内植被护坡工程实用性和观赏性兼顾发展。该项研究以青藏高原东北部观赏地被植物马蔺为研究对象,以青海省大通县朔北藏族乡至东峡镇之间区域为研究区,在野外植物分布特征和生长特征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单根拉伸试验和重塑根-土复合体三轴压缩试验,定量评价了野生马蔺植株和根系生长特征、单根抗拉特性以及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的增强效应。试验结果表明:马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内洪积扇、坡积裙和河漫滩等地貌单元,立地条件包括上述地貌单元内的林下坡地、田间、道旁、湿地、荒地等;通过选取两处试验区开展调查可知,马蔺平均株高、冠幅和植株密度分别为75.22±11.40 cm、106.09±25.62 cm和1.51±0.55 株/m2;马蔺标准株根系分布深度可达50 cm,主要分布在0~30 cm深度范围内,根幅约40~50 cm;马蔺根径为0.20~0.70 mm,单根抗拉力、抗拉强度和延伸率平均值分别为7.94±2.91 N,46.30± 11.06 MPa和54.17%±17.08%,随着根径的增大,单根抗拉力和单根抗拉强度分别呈幂函数增大和幂函数降低关系,单根极限延伸率随着根径的增大呈逐渐增大变化趋势,但二者之间未表现出相对显著性的关系;马蔺根系对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均有增强作用,可分别显著增强0~30 cm和0~10 cm深度范围内土体黏聚力和内摩擦角,且对土体黏聚力的增强作用较为显著。该项研究成果对于选用观赏地被植物马蔺进行研究区坡面水土流失、浅层滑坡等地质灾害现象的生态防护工作,具有理论研究价值和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9.
地理教学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情商的好机会,因为课外活动可以让他们去接触自然、接触社会,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等等。下面是一则课外活动与情商培养的例子: 相似文献
150.
日前,在洛阳新区地热资源综合研究成果评审会上,受洛阳市国土资源局委托,河南省地球物理工程勘察院介绍了对洛阳新区地热资源的勘察结果。结果表明,洛阳新区地热有利地段总面积达23平方公里,其中一级有利地段面积约2平方公里,预测日涌水量1750立方米;二级有利地段面积约15.5平方公里,预测日涌水量1440立方米;三级地段面积约5.5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