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63篇
  免费   45篇
  国内免费   51篇
测绘学   30篇
大气科学   65篇
地球物理   79篇
地质学   180篇
海洋学   20篇
天文学   1篇
综合类   23篇
自然地理   6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0篇
  1997年   18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8篇
  1992年   11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5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7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0年   3篇
  1979年   2篇
  1975年   2篇
  1964年   5篇
  1962年   2篇
  1960年   3篇
  1958年   7篇
  1957年   9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112.
113.
1987—1989年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资助下,在前人工作基础上,对已经发现宇宙尘的某些前寒武纪地层,进行了单层或系统取样,并对其中铁质小球粒进行了多学科综合研究,为了判别球粒渊源和形成机制,也对陨石、火山尘、污染尘进行了一定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4.
用1.2MPa外载固结并冻结的高岭粘土与2mol浓度的氯化钠低温溶液相接触,由于冻土与盐溶液间的水势梯度,引起等温条件下,水分和盐分从溶液向冻土中迁移。冻土中部分区段由于含盐浓度增高,冰点下降、冻土融化并产生吸热效应。融化界面以上的冻土中,由于水分积聚,冰分凝,形成条带状构造并产生放热效应。冻土出现以冻胀为主的变形。水、盐迁移通量及变形量随时间按指数规律衰减并随外载增大和温度降低而减小。  相似文献   
115.
116.
马耳他是座落在地中海中部的岛国,与北非的突尼斯和利比亚遥遥相对。1980年,马耳他庄有关海域的石油勘探问题上同利比亚发生了争执。马耳他要求对其海岸以南98海里的水域行使管辖权,其中包括其东南68海里的梅地那滩的石油资源。利比亚则要求获得距马耳他南部65.5海里为界限的全部海域的三分之二。尽管两国就争端解决签订了特别协定,但1981年,利比亚又提出新的条件,即在国际法院作出判决之前,双方不得在争议地区从事钻井活动。马耳他认为该条件不能接受。 1982年7月19日,利、马两国将其特别协定正式提交国际法院,请求法院裁决下列问  相似文献   
117.
118.
5月26~28日,由中国测绘学会海洋测绘专业委员会主办的“中国海洋测绘发展研讨会暨首届国际海道测量师论坛”在海军大连舰艇学院召开。  相似文献   
119.
应用常规观测资料,NCEP1??1?资料,静止卫星FY—2C红外云图和多普勒雷达资料,分析了2011年2月25—28日喀什地区暴雪天气的成因。结果表明: 此次暴雪是在冬季显著变暖的背景,中亚低槽、萨彦岭低涡共同影响下造成的喀什地区范围广、强度大的大降雪过程。中亚低槽先加深、后减弱北收持续影响是喀什长时间降雪的主要原因。海平面气压场上中亚、塔里木盆地存在强的气压梯度,利于暴雪出现。暴雪过程中有明显的低层辐合、高层辐散及低空偏东急流;高空西南气流、底层持久的偏东急流为大降水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多普勒雷达的反射率因子回波图上表现为强的东西入流辐合区,平均径向速度图上也有明显的呈“S” 形零速度线,表明雷达上空风随高度顺转有暖平流存在。  相似文献   
120.
首先利用新疆地区自1900年以来的828个MS≥3.0地震的震源机制解,采用区域应力张量阻尼反演方法获得新疆地区区域应力场特征,结果显示新疆地区区域应力状态大多数地震为逆断和走滑性质,最大水平主压应力优势方位近SN向,伴有局部地区的拉张和剪切作用。然后根据区域应力场特征及区内强震空间分布特征,划分为天山地区、喀什—乌恰地区以及昆仑—阿尔金三个地区,并对区内强震间的库仑应力变化进行计算。得出天山地区强震对后续地震的发生几乎影响不大,个别地震存在延缓发生的现象;喀什—乌恰交汇区是强震多发区,且震中位置分布较密集,地震之间触发或延迟作用明显;昆仑—阿尔金地区除2008年于田地震对2014年于田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触发作用外,其他地震之间的影响作用不大。最后,计算强震对周边断层的库仑应力变化,结果发现博罗科努断裂西侧中段、卡兹克阿尔特断裂西段、木吉断裂西段以及和田断裂西段不同程度的库仑应力增加,具有一定的地震危险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