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185篇 |
免费 | 255篇 |
国内免费 | 372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106篇 |
大气科学 | 207篇 |
地球物理 | 187篇 |
地质学 | 858篇 |
海洋学 | 226篇 |
天文学 | 4篇 |
综合类 | 88篇 |
自然地理 | 13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0篇 |
2023年 | 36篇 |
2022年 | 53篇 |
2021年 | 42篇 |
2020年 | 46篇 |
2019年 | 46篇 |
2018年 | 45篇 |
2017年 | 28篇 |
2016年 | 38篇 |
2015年 | 38篇 |
2014年 | 63篇 |
2013年 | 52篇 |
2012年 | 43篇 |
2011年 | 45篇 |
2010年 | 45篇 |
2009年 | 58篇 |
2008年 | 68篇 |
2007年 | 68篇 |
2006年 | 62篇 |
2005年 | 50篇 |
2004年 | 44篇 |
2003年 | 40篇 |
2002年 | 26篇 |
2001年 | 34篇 |
2000年 | 43篇 |
1999年 | 55篇 |
1998年 | 45篇 |
1997年 | 48篇 |
1996年 | 43篇 |
1995年 | 60篇 |
1994年 | 41篇 |
1993年 | 49篇 |
1992年 | 28篇 |
1991年 | 44篇 |
1990年 | 55篇 |
1989年 | 28篇 |
1988年 | 21篇 |
1987年 | 29篇 |
1986年 | 23篇 |
1985年 | 24篇 |
1984年 | 18篇 |
1983年 | 16篇 |
1982年 | 14篇 |
1981年 | 6篇 |
1980年 | 8篇 |
1965年 | 5篇 |
1958年 | 3篇 |
1957年 | 2篇 |
1948年 | 2篇 |
1925年 | 4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8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应用自适应算法对BP网络进行改进,可以提高BP网络的收敛速度和全局寻优性能。在此基础上,利用多种测井数据及岩心描述资料作为网络模型的学习样本,以测井解释渗透率的神经网络模型为例,通过网络的学习、训练,建立测井解释神经网络模型。并应用此模型,定量计算出多口井的渗透率值,与常规渗透率计算结果相比,BP的解释结果及精度均令人满意,同时还取得了良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2.
浅层高氟地下水元素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病之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邢台山前平原浅层高氟地下水中F,Ca,Mg的组分存在形式与地方性氟病患病率之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F,Ca,Mg元素对地方性氟病之影响不仅取决于F,Ca,Mg的总浓度,而且与各种元素在地下水中的组分存在形式密切相关。元素的给分存在形式不同,对地方性氟病的影响不也不。根据患病率与aMgF^+成正相关,与aF^-/aMgF^+成负相关,以及浅层高氟地下水中MgF^+活度高的异常情况可以说明MgF^+对 相似文献
103.
地形部位是地表形态的基本单元,其分类和提取在地貌发育、数字土壤制图、景观生态制图等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康鑫等提出的多尺度Geomorphons地形部位分类法(简称多尺度Geomorphons法)利用高程相对差异信息和地形部位多尺度特征,可避免受地形属性计算及单一分析尺度约束而误分类,然而其存在分类破碎及分析尺度域难以确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以多尺度Geomorphons法为基础,提出了其适宜分析尺度域确定方法,建立了以初始地形部位数据层组合的对象多尺度分割和分类方法,进而构建了顾及多分析尺度的地形部位面向对象分类方法。以陕北黄土高原区域5 m分辨率DEM为实验数据,对面向对象分类方法进行了验证与评价。实验结果表明:①均值变点法可有效解决分析尺度域难以确定的问题,实验样区适宜分析尺度域为[5×5, 33×33]栅格单元;②以0,255为二值化的地形部位数据层组合适用于多尺度分割,尺度、形状及紧致度参数组合影响分割结果,且对于实验样区存在最优分割参数;③与多尺度Geomorphons法相比,本文方法得到的地形部位分类结果完整性较好,在地表形态对应和地理认知等方面更具合理性。 相似文献
104.
105.
介绍了滨海新区第四系水文地质条件、地温场等特征,结合地下水地源热泵系统和垂直地埋管地源热泵系统的特点及相关政策,对两种类型的地源热泵系统在滨海新区应用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得出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咸淡水串层、回灌、地面沉降及热平衡等,建议在应用地源热泵系统时要合理设计,确保咸淡水不串层,并进行相应的原位热响应试验,研究热平衡和回灌问题,尽快开展该区浅层地热能的调查评价和开发利用专项规划工作。 相似文献
106.
地震结构爆裂理论与短临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地震结构爆裂动力学理论基础上,揭示了临震前兆波的客观机制。作为储能体的地震包体,其流体压力达到覆盖岩层的断裂强度和重力之和时,在引潮力的作用下,包体发生局部破裂,裂纹发生扩张,产生破裂流和破裂波,交替发生冲击加载和垮塌卸载,同潮汐波叠加,形成地震前兆共振波,以相速度和群速度向围岩传播,其振动频率和周期表征包体的固有频率和周期。波速和周期均可以被灵敏度高和抗干扰性能强的PS100HRT地电仪在地震爆发前捕捉到,从而可用于确定地震的震中和震级。依据共振波出现后振幅随时间增加的规律,月潮规则,可以确定发震时间。地震和临震理论以及诊断技术均已经成熟,中国有望在世界上首先实现地震预报。查清地震包体,地震能可以如同油气那样供人类利用。 相似文献
107.
108.
新疆中天山山区人工降水效果检验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了一种评价人工增水效果的区域控制模拟试验方案,并用在新疆中天山山区,以径流量作为统计参量,对各种非随机化人工增水效果评价方案的客观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所产生的假效果,不仅小于其它各种非随机化评价方案,而且远小于人工播云可能产生的增雨效果。 相似文献
109.
近年来的一些研究表明,由于地城前孕震区地下介质的电磁结构的变化,将导致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发生异常变化。本文通过对1991年唐山5.2、5.6级地城前后静海台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参数的计算及其结果的分析和研究,提取出了可靠的地震短临前兆信息,确立了将其应用于唐山地区5级以上的震预报的短临异常特征及其指标。 相似文献
110.
通过一些典型节理化岩体模型变形破坏过程中的AE事件的定位分析和破裂面形态的研究,探讨了不连续岩体变形破坏过程的空间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单节理岩体变形破坏的空间动态特征受节理角控制,随着节理角从小变大,岩体的变形破坏方式从AE在局部集中的突发式失稳向AE弥漫于整个节理层面的类似渐进式的破坏形式发展;失稳破裂面从简单的整体状岩-膏界面变成形态复杂的层内复合破裂面;复杂节理岩体的变形破坏受一条(组)主导构造控制,强AE事件集中发生在不连续构造交汇部位,在包含多条主构造的岩体模型中最终失稳破裂面只与最后阶段AE的位置一致。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