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0篇
地球物理   6篇
海洋学   30篇
自然地理   5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几种饵料浮游动物脂肪酸组成分析及营养效果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采用气相色谱分析法对海水鱼类育苗常用的4种饵料浮游动物的脂肪酸组成和含量进行了测定分析.结果表明卤虫无节幼虫、皱褶臂尾轮虫、蒙古裸腹溞和太平洋纺锤水蚤的粗脂肪含量分别占其体重的21.54%、9.70%、6.67%和4.66%.单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排序分别为蒙古裸腹溞>纺锤水蚤>轮虫>卤虫;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为卤虫>裸腹溞>轮虫>纺锤水蚤.此外,太平洋纺锤水蚤尚含有C226(DHA)高不饱和脂肪酸,这在其它饵料生物中并未检出.卤虫无节幼虫和褶皱臂尾轮虫的脂肪酸组成中,油酸(C181)、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占有较大比例,而二十碳以上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低.文中讨论了脂肪酸组成和含量与营养效果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洋枝角类研究——Ⅲ.生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郑重  曹文清 《海洋学报》1984,6(3):377-388
本文对我国数量较大、分布较广的两种海洋枝角类(鸟喙尖头溞Penilia avirostris,肥胖僧帽溞Evadne tergestina)的生殖作了研究,着重探讨孤雌生殖雌溞的生殖量(每胎幼体数)问题,并获得以下一些结果:(1)生殖量和个体大小呈明显正相关--个体愈大,生殖量也愈大,(2)生殖量有季节变化,一般在水温较高、食料较多的夏季(8-9月)最高.这和种群密度的季节变化(8-9月密度最大)基本一致;但前者高峰往往比后者高峰约早半个月出现,(3)生殖量随着有性生殖强度的增强而降低,换言之,当有性生殖个体(S,)增多时,生殖量有减少趋势.(4)从我国沿岸各海区生殖量的比较中,发现有逐渐向南增多的趋势.这与生殖量在夏季增多的趋势是一致的.增多的原因显然和水温升高有关.此外,本文对有性生殖问题(包括有性个体的大小、出现期、性比、在种群中的数量比例,以及休眠卵(冬卵)的特点和数目等)也作了扼要叙述.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室内条件(水温24~28℃,盐度28~33.5)下以缢蛏鲜肉为饵料,对不同体长组斑节对虾的摄食量、生长速率等问题进行研究,得出斑节对虾体长(L)、体重(W)与摄食量(F)、摄食率(Ri)、生长率(Rg)和增重量(ΔW)的关系如下:W=0.0112L3.1148F=0.5625W0.1266Ri=56.24W-0.2731Rg=14.18W-0.5352ΔW=0.0956W0.5552文中分析了对虾养殖池的生态特点,讨论了对虾中后期养殖管理过程中的某些对策问题。  相似文献   
14.
几种海洋浮游动物染色体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曹文清  林加涵 《台湾海峡》1994,13(3):275-279
采用秋水仙素溶液浸泡,空气干燥,Giemsa染色等方法对火腿许水蚤Schmackeria poplesia,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etea pacifica(桡足类),百陶箭虫Sagittabedoti(毛颚类)和厦门隔膜水母Leuckartiara hoepplii(水母类)等海洋游动物染色体的数目和形态作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火腿许火蚤染色体数目为2n=24,太平洋纺锤水蚤2n=20,百陶箭虫  相似文献   
15.
海洋饵料动物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正十九碳酸(C19∶0)为内标,用HCl~CH3OH溶液对海洋饵料动物(纺缍水蚤、折皱臂尾轮虫和丰年虫)进行抽提酯化后做毛细管气相色谱分析.该法简便,易操作,重现性好,变异系数为0.2%~6.8%.  相似文献   
16.
2008年汶川地震中江油市太白公园曲径桥上的石雕发生转动破坏现象,本文对这一转动现象进行了振动台模拟试验。模拟试验结果表明:① 在振动台三向加载1.5倍的汶川地震江油台记录的平动加速度后,模型的转动情况与实际观测的石雕转动情况比较一致;② 石雕的转动与石雕的非对称性、地震动输入角度和地震动的竖向作用有关;③ 加载竖向地震动作用后,石雕模型会发生摇摆现象,说明竖向地震动是造成模型扭转现象的重要原因,这也说明在分析相似震害现象时竖向地震动作用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17.
不同保存条件下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采自厦门港的中华哲水蚤(Calanus sinicus)为对象,研究多种保存条件对中华哲水蚤基因组DNA提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5%福尔马林保存的样品没有提取到DNA之外,其余样品均能成功提取出基因组DNA;以该DNA为模板通过相应引物成功扩增出线粒体DNACOI基因片段。其中无水乙醇保存样品提取可靠的基因组DNA方法的建立,为野外样品保存工作提供了一个简便,经济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蒙古裸腹溞染色体组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本文对驯养于实验室自然海水中的蒙古裸腹溞(Moina mongolicaDaday)染色体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蒙古裸腹溞染色体数目为n=12, 2n=24。其中10条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2条为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12条为端部着丝点染色体,总臂数NF=36。其核型公式为2N=10M+2SM+12T。本文还与溞属(Daphnia)6个种类的染色体形态进行了比较,并对蒙古裸腹溞孤雌生殖与两性生殖及性转化的问题开展了讨论。  相似文献   
19.
黄、东海精致真刺水蚤种群遗传结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等位酶技术分析了黄海中南部、东海陆架区3个站住的精致真剌水蚤(Euchaeta concinna)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苹果酸酶(ME)和山梨醇脱氢酶(SDH)3个酶4个多态住点。生化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分析表明,3个站住样品的MDH基因型差异明显,不同站住间精致真刺水蚤平均遗传距离(D)为0.0768,平均遗传相似性(I)为0.9259。黄海南部(E3站住)和东海陆架区(E7站位)的精致真刺水蚤之间的D为0.0791;黄海中部(E2站位)与南部(E3站位)之间的D为0.067l。由此推论栖息于黄海和东海的精致真刺水蚤种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遗传分化。  相似文献   
20.
回顾海洋浮游甲壳类系统学研究的基础上,综述了生化水平和DNA(mtDNA和核DNA)水平的分子系统学研究现状。分子标记中DNA序列分析最为常用,其次是RFLP和RAPD分析,mtDNA主要应用于分类学、群体遗传学、种间分子进化和系统发育重建研究,而核DNA则应用于科以上较高阶元的系统发育和种内、近缘种间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研究。最后对存在的问题和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