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9篇 |
免费 | 26篇 |
国内免费 | 34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篇 |
大气科学 | 11篇 |
地球物理 | 41篇 |
地质学 | 120篇 |
海洋学 | 7篇 |
天文学 | 2篇 |
综合类 | 22篇 |
自然地理 | 1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篇 |
2023年 | 7篇 |
2022年 | 9篇 |
2021年 | 9篇 |
2020年 | 8篇 |
2019年 | 11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5篇 |
2016年 | 6篇 |
2015年 | 5篇 |
2014年 | 6篇 |
2013年 | 3篇 |
2012年 | 7篇 |
2011年 | 5篇 |
2010年 | 2篇 |
2009年 | 4篇 |
2008年 | 4篇 |
2007年 | 5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4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5篇 |
2001年 | 10篇 |
2000年 | 2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9篇 |
1996年 | 5篇 |
1995年 | 2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5篇 |
1991年 | 4篇 |
1990年 | 6篇 |
1989年 | 4篇 |
1988年 | 2篇 |
1987年 | 3篇 |
1986年 | 7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5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80年 | 1篇 |
1975年 | 1篇 |
1963年 | 1篇 |
1959年 | 1篇 |
1955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甘肃文康地区金矿地质特征与找矿标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甘肃文县-康县地区的内生金矿床可分为两类,即兼有变质热液和岩浆热液参与成矿的混合热液型和韧性剪切带型。其典型代表分别为新关金矿和尚家沟金矿。通过对本区地层、构造、岩浆岩的综合研究及典型矿例的分析,认为本区成矿条件良好,尤其是具有形成大型剪切带型金矿的广阔前景,找矿中应特别注意碳硅泥岩中韧性剪切带发育并伴有破碎蚀变及低温组合Au-As-Sb-Hg-Ag的浓集中心地带。 相似文献
102.
103.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碎屑岩的成岩作用及其热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E13地层普遍发育了很好的碎屑岩,储层物性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为了认清柴西北区E13有利储层的分布规律,在岩心观察、显微分析和各种分析化验的基础上,划分了本区成岩作用序列,并通过热力学分析进一步研究了成岩作用的控制因素。研究发现,本区主要存在四次较大规模的成岩作用,第一次是白云石胶结及交代作用,第二次是方解石的胶结与交代作用,第三次是胶结物的溶解,第四次是晚期硬石膏的胶结及交代作用,而油气充注发生在溶解作用之后硬石膏胶结作用之前。另外,压实和压溶作用贯穿整个成岩作用过程。各种成岩作用都是在一定的热力学体系下进行的,通过细致的热力学推导,绘制出包含方解石、白云石和硬石膏等矿物相在内的五组分相图,从而得到了成岩环境的地球化学特征。 相似文献
104.
利用中国第29次南极科学考察在南极普里兹湾获取的3个短柱样品,进行了稀土元素测试分析,探讨了普里兹湾海洋沉积物稀土元素特征、分布模式及其控制因素。结果表明,普里兹湾各站沉积物中稀土元素含量各异,但均具有与上陆壳、中山站变质岩相似的页岩标准化配分模式,整体表现为轻稀土富集型,说明其物源一致,具有明显的大陆地壳来源特征。结合沉积物粒度、化学元素、生源指标等分析其分布及富集规律,发现物源是控制研究区稀土元素组成的主要因素,同时生物作用会对稀土元素的含量产生稀释,但"粒度效应"在此并不明显。普里兹湾沉积物短柱稀土元素参数垂向变化,反映了百年尺度内物源输入、沉积环境的变化。各站δCe值普遍具有向下减小的趋势,反映了随深度增加沉积环境的氧化性逐渐减弱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5.
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在碳酸盐岩层序地层研究中具有较好的应用效果,Th/U和Th/K曲线的振荡趋势可为层序地层的旋回性识别提供依据。笔者等选取东北地区LT1典型井的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为对象进行层序地层分析,结合岩芯碳氧同位素资料,探讨了沉积期古环境和相对海平面升降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通过对自然伽马能谱测井资料进行INPEFA分析和Demy小波变换分析,可将LT1井下寒武统龙王庙组划分为1个三级层序和6个四级层序。INPEFA处理得到的Th/U_1曲线和Demy小波变换得到的Th/U_3_d8曲线可指示LT1井龙王庙组三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Th/U_3_d6曲线与四级层序的相对海平面变化曲线相当。LT1井龙王庙组δ13C变化受三级层序相对海平面变化控制明显,最大海泛面位置对应ROECE碳同位素负漂移事件开始位置。结合龙王庙组δ13C变化和基于自然伽马能谱测井的相对海平面变化分析,认为ROECE事件可能与深部缺氧海水上涌和河流的持续输入以及风暴沉积带入的陆源碎屑物质有关。整体而言,LT1井龙王庙组沉积期古海水温度和古盐度的振荡变化趋势与... 相似文献
106.
GIS作为一种空间信息系统,采用计算机软件、方法,对地理空间数据进行获取、管理、操作、储存、分析、模型化和显示输出,以解决大地空间的诸类问题。MAPGIS作为GIS系统种类之一,其集计算机科学、地理学、测绘遥感学、环境科学、空间科学和管理科学为一体,正以。其强大的优势应用于测绘、地质、矿产、地理、水利、石油、煤碳、铁道、交通、城建规划及土地管理专业。 相似文献
107.
108.
承德北部高压基性麻粒岩的同位素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21,自引:10,他引:21
最近在承德市北部地区发现了许多呈透镜状包体产于花岗片麻岩中的高压基性麻粒岩。运用全岩Sm -Nd、Rb-Sr、单颗粒锆石U-Pb 等多种同位素方法对这些高压麻粒岩进行了年代测定,得出了7个可供研究的年龄数据,即全岩Sm -Nd 等时线年龄2550±21Ma和3060±2.3Ma,全岩Rb-Sr等时线年龄1550±33Ma 和1568Ma,和单颗粒锆石U-Pb 同位素不一致线的上、下交点年龄分别为3432±556Ma 和1817±17Ma, 颗粒锆石的谐和年龄1831±4 Ma。在详细分析这些年代学数据可能的地质解释的基础上,认为该区的高压麻粒岩经历了复杂的地质演化过程,推测其原岩最早可能形成于新太古代早期至中太古代,并经受了太古宙末期花岗质岩浆侵入和变质作用改造。但其高压麻粒岩相变质很可能是古元古代末一次碰撞造山作用的产物, 最终进入上地壳可能在中元古代早期才完成, 与中元古代地壳的大规模拉张和燕辽裂陷槽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9.
110.
当前,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工作已逐步进入丘陵山区, 与平原区不同, 丘陵山区地质背景更复杂, 土壤成因类型和土地利用方式多变, 土壤类型多样。如何布设土壤样点以客观真实地反映区域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特征是值得关注的问题。选择浙江绍兴市区以南40 km2的丘陵山区, 按照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样品布设原则及采样要求, 以4点/km2密度采集表层土壤样品, 测定了38项元素指标含量。通过对比不同采样密度及不同成因土壤元素含量及其空间分布特征, 开展丘陵山区表层土壤采样代表性研究。结果表明, 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规范中的小格采样、大格组合分析方案能够很好地反映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模式; 对于大多数元素指标而言, 在丘陵山区以1点/km2密度采集能够代表采样单元格物质组成的冲积成因土壤, 可更好地满足样品代表性要求。在评价As、Mn、Mo、Al2O3、MgO、K2O等元素指标异常时, 可倾向性地采集残坡积成因土壤。研究成果为丘陵山区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土壤样品采集方法的完善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