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6篇
  免费   36篇
  国内免费   65篇
测绘学   8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4篇
地质学   115篇
海洋学   19篇
综合类   17篇
自然地理   1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植物根系对土体抗剪强度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室内直剪实验分析了不同含水率下有根和无根的扰动砾砂土体的抗剪性能。得出:在相同含水率下,有根土体相对于无根土体其内聚力较小,内摩擦角较大;有根土体的抗剪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大而减小。最后为其在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为植物根系护坡技术的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2.
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条件是桩锚结构设计中内力计算的关键点。现行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条件是在锚索施加预应力后桩身向坡内变形十分微小而忽略不计的条件下推导得到的,只适用于锚索预应力微小或为0的情况。但在许多工程实例中,锚索的预应力较大,导致的桩身变形不能被忽略。因此,现行的变形协调条件假设与桩锚结构的实际工作状态不一致。利用结构力学理论,在研究桩锚结构体系的两阶段变形过程的基础上,对变形协调方程从2个方面改进,其一是改变原有方法中抗滑桩滑面处位移和转角的计算方法;其二是改变第j排锚索对桩身 点处位移贡献的计算形式。算例分析表明,改进桩锚结构变形协调条件,可以更好地为工程设计服务。  相似文献   
53.
乌池坝隧道是沪蓉西高速公路恩施至利川段的控制性工程。随着隧道的开挖,岩体沿其切割结构面或临空面产生整体或局部移动,导致围岩失稳而不能施工。针对隧道施工揭露的围岩地质信息,通过几何分析和力学分析,研究该隧道ZK259+738-ZK259+768段围岩不定位块体的空间分布,识别关键块体及其破坏类型,并对比运用UNWEDGE软件建立了该段隧道和围岩块体的三维模型,对其中关键块体进行稳定性评价,计算加固所需的锚固力。研究表明,在超前预报中根据隧道施工的围岩地质信息可以有效地识别围岩块体,获得不定位块体分布状况、查明关键块体,在工程实际块段能确定相应块体稳定性系数及工程安全所需锚固力。  相似文献   
54.
以湖北省209省道宣恩段东门关隧道进口段的典型碎裂结构路堑岩质边坡为例,针对该边坡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岩体结构特征以及前期变形破坏迹象,判断出边坡的变形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通过现行规范推荐的不平衡推力法,对边坡的稳定性进行评价,并进行了安全防护设计。在设计过程中,针对常规技术容易出现的冒顶剪出、桩间土挤出和锚索预应力损失衰减等问题,提出避开使用此类技术,而采用削坡、锚杆、格构以及挡墙等措施,试图为解决碎裂结构岩石路堑边坡的分析与防护难题提出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5.
从岩性特点和外部诱发因素等方面分析了近水平岩层滑坡的形成机制,提出此类滑坡启动的主要诱发因素是暴雨或持续降雨.从力学角度讨论了滑坡启动的判别依据,推导了滑坡启动时的临界水柱高度.研究表明,裂隙水对近水平岩层滑坡启动的影响是有条件的,在滑体厚度d一定的情况下,当滑面长度L小于安全长度LS时,滑坡就会启动,否则裂隙水不足以引起滑坡的启动.同时对应于一定的滑面长度,分析了浅层、中层、厚层滑坡的临界水柱高度值.  相似文献   
56.
龚缨晏 《地图》2008,(3):100-103
15世纪后期,葡萄牙人致力于向南沿着非洲海岸进行探险,而西班牙国王则于1492年资助哥伦布向西横渡大西洋,并发现了美洲。很快,葡萄牙人也踏上了美洲的土地。  相似文献   
57.
龚缨晏 《地图》2008,(2):98-101
在现存欧洲人绘制的地图中,1493年《西班牙岛概图》是最早描述美洲的地图,但它只是一个岛屿的草图。第一幅包括美洲大陆的世界地图,是《1510年拉科萨世界地图》。  相似文献   
58.
针对海洋某些测区无法布设基准站,无法使用差分定位方式进行定位的问题,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应用于船载重力测量,通过比对基于精密单点定位测量模式和传统单点定位测量模式解算的交叉点不符值结果,验证了精密单点定位技术在船载重力测量中应用的可行性,解决了远海船载重力测量采用传统单点定位精度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59.
砂岩铀矿主要指形成于层间氧化还原过渡带的层间氧化型砂岩铀矿(王正邦,2002),一般产于中新生代盆地内,具品位低、储量大的特点(侯惠群等,2015)。四川盆地是西南地区最大的中生代盆地,铀矿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其找矿前景备受关注,其基底由上、下两部分组成,下部为前震旦纪结晶基底或褶皱基底,上部为震旦纪—中三叠世上扬子陆表海相碳酸盐岩和碎屑岩沉积建造,和盆地周边的火山岩、侵入岩组成了盆地的基底和蚀源区,广泛出露于盆地周边。前人曾在四川盆地内开展过大量的基础地质及矿产地质工作,以石油、煤炭工作程度较高,而铀矿地质工作程度较低。总体来说,铀矿勘查工作以四川盆地北部研究多,南部研究少;盆缘研究多,盆中研究少;局部研究多,全盆研究少;沉积相研究多,构造研究少;矿床研究多,成矿带研究少;矿床工作多,外围工作少。近年来,随着技术进步、工作手段及研究手段的丰富,对四川盆地、川北砂岩型铀矿的成矿理论有新的认识(巫声扬,1989;张金带,2005;荣建锋,2009;黄昌华,2015)。目前较为流行的观点认为,川北砂岩铀矿化经历了沉积成岩和热液改造富集两个阶段,在某种程度上肯定后生成矿作用的重要性。上述这些研究为在四川盆地开展砂岩型铀矿找矿工作中提供了信息,为四川盆地砂岩型铀矿远景预测及找矿方向提供了新的找矿思路。  相似文献   
60.
应变速率对含砾滑带土抗剪强度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三轴实验中所得滑坡滑带土强度结果既受实验方法影响,也与不同的实验条件和应变速率密切相关。以某滑坡为例,结合室内试验,基于蒙特卡洛原理建立含砾滑带土数值试验模型,揭示不同应变速率下滑带土强度特性的响应规律,并建立反映不同应变速率下滑带土强度预测模型。结果表明,不同应变速率下抗剪强度值差异明显,呈现明显的分区性(相对高应变速率区和相对低应变速率区),各区中应变速率对抗剪强度值的影响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