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84篇 |
免费 | 35篇 |
国内免费 | 65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82篇 |
大气科学 | 9篇 |
地球物理 | 25篇 |
地质学 | 121篇 |
海洋学 | 19篇 |
综合类 | 17篇 |
自然地理 | 11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3篇 |
2022年 | 4篇 |
2021年 | 7篇 |
2020年 | 10篇 |
2019年 | 17篇 |
2018年 | 13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7篇 |
2015年 | 6篇 |
2014年 | 21篇 |
2013年 | 12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3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12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8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9篇 |
2004年 | 17篇 |
2003年 | 10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5篇 |
2000年 | 5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1篇 |
1993年 | 4篇 |
1992年 | 1篇 |
1991年 | 1篇 |
1990年 | 1篇 |
1988年 | 1篇 |
1987年 | 1篇 |
1985年 | 1篇 |
1984年 | 3篇 |
1983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1981年 | 1篇 |
197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
基于滑体渗透性与库水变动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三峡工程试运行期间,库区滑坡因地质结构和渗透性的不同,其变形情况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除研究滑坡地质结构外,还应加强不同渗透性滑坡在库水变动下的稳定性响应规律研究。以三峡水库库首区黄荆树滑坡实例为计算模型,分析库水位在175~145 m间以0.5~2.0 m/d变化时4种不同渗透性滑坡的渗流场特征;再以库水影响系数? 和稳定性变化率为评价指标,研究在滑体渗透性和库水变动条件下的滑坡稳定性变化规律。研究表明,当库水影响系数? 在-0.107~-0.322时,稳定性变化率? 最大,且随? 减小滑坡稳定性增加率? 减小;当? 在-0.644~-769.231时,随? 减小稳定性增加率? 变化不明显;当? 在576.923~769.231时,库水位上升时滑坡稳定性降低较少;当? 在0.107~384.615时,影响系数? 与稳定性变化率? 的相关性不明显。其结果对于库区滑坡的监测预警有较强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地物的光谱反射率,是遥感图象分析的基础和依据。同样,藻类的光谱反射率R_∞,是遥感海洋叶绿素的基础和依据,也是影响海洋光谱特性的重要因素。 在海面上,用野外分光光度计测定某种藻类、某种浓度的光谱反射率是最直接的方法。但是,海上测定受到气象、海况、太阳高度、船舶颠簸、仪器使用条件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实验数据分布离散,工作条件差。在实验室测 相似文献
13.
欧洲三面环海,海洋在欧洲历史进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南部的地中海,甚至可以视为是欧洲文明的乳娘。从公元前2000年开始,直到公元1500年,欧洲文明的中心一直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地中海成了欧洲人的历史舞台。由于长期在地中海上活动,欧洲人对地中海的认识也在不断地深入。在中世纪,欧洲人的海洋知识集中而形象地反映在他们所绘制的航海图上。 相似文献
14.
为对比信息量模型中灾害数量和灾害面积2种样本的适用性,以黄冈南部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探讨了评价因子的优化组合形式,采用信息量模型,根据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和地质灾害的特征初选评价因子,结合成功率曲线确定2种样本的因子优化组合,进而通过灾害比率及典型地质灾害点验证易发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①在单因子评价结果中,2种样本的单因子评价结果的AUC值排列顺序不尽相同,但呈现出一定规律性;②各叠加因子评价结果的准确度均达到因子优化组合的94.9%以上,变化幅度相对较小,且呈现出随因子数量增加而增大的趋势,但并不是越多越好;③2种样本的易发性评价结果都显示出高、较高易发区主要集中于研究区中部及北部地区,低易发区和较低易发区多集中于长江沿岸以及研究区南部,与灾害分布位置相符;④2种样本均为地质灾害易发性评价中信息量模型的有效计算样本,且面积样本的准确度明显优于数量样本。 相似文献
15.
16.
对处于蠕滑阶段的边坡而言,准确确定蠕滑段和锁固段是进行稳定性评价及演化趋势预测的基础和前提。以我国西南山区某水库型岸坡变形体为例,在综合分析岸坡工程地质条件的基础上,通过联合运用野外现场地质调查、地表位移监测、钻孔、平硐、深部位移监测、物探等多种勘察手段,查明了岸坡的结构特征,并分别对岸坡进行地表和深部变形分区。 在此基础上,结合当前稳定性现状,划分出岸坡蠕滑段与锁固段。结果表明:(1)岸坡在河谷下切过程中发生了弯曲倾倒变形,弯曲折断面深度为20~80m;(2)岸坡前部为蠕滑段,中部为锁固段,后部为拉裂段,具备滑移-拉裂-剪断三段式发育特征。研究结果可直接用于该岸坡变形体的稳定性评价,且对于同类型处于蠕滑阶段边坡的勘察手段及综合分析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18.
恩施盆地典型红砂岩斜坡破坏机理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恩施城市建设中盆地内红砂岩斜坡破坏较为严重,其中结构面控制的逆向红砂岩斜坡破坏现象普遍。以恩施市内凤凰山公园斜坡为典型实例,研究其变形破坏过程与机理。工程地质调查与室内岩体物理力学试验研究表明,该类红砂岩斜坡破坏的影响因素为斜坡地质结构构造、地层岩性与工程诱发因素。基于物理模型试验再现了该类斜坡失稳破坏的全过程,通过坡体位移监测、有机玻璃投影监测与宏观变形拍照记录分析了斜坡的变形破坏机理,并采用离散元法数值模拟对比验证了该类斜坡破坏机理。结果表明,该类斜坡的稳定性状态主要由结构面控制,在工程开挖的作用下,斜坡沿结构面必发生失稳破坏。鉴于此,工程建设中必需对该类斜坡进行合理的边坡设计,防止出现不同规模的失稳滑动现象。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