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28篇 |
免费 | 76篇 |
国内免费 | 8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99篇 |
大气科学 | 82篇 |
地球物理 | 119篇 |
地质学 | 199篇 |
海洋学 | 81篇 |
天文学 | 9篇 |
综合类 | 25篇 |
自然地理 | 78篇 |
出版年
2024年 | 7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6篇 |
2021年 | 20篇 |
2020年 | 14篇 |
2019年 | 25篇 |
2018年 | 20篇 |
2017年 | 21篇 |
2016年 | 17篇 |
2015年 | 30篇 |
2014年 | 28篇 |
2013年 | 24篇 |
2012年 | 25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19篇 |
2007年 | 11篇 |
2006年 | 14篇 |
2005年 | 27篇 |
2004年 | 20篇 |
2003年 | 12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7篇 |
2000年 | 6篇 |
1999年 | 20篇 |
1998年 | 12篇 |
1997年 | 19篇 |
1996年 | 10篇 |
1995年 | 15篇 |
1994年 | 10篇 |
1993年 | 9篇 |
1992年 | 9篇 |
1991年 | 9篇 |
1990年 | 14篇 |
1989年 | 9篇 |
1988年 | 6篇 |
1987年 | 6篇 |
1986年 | 6篇 |
1985年 | 7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65年 | 4篇 |
1960年 | 4篇 |
1957年 | 4篇 |
1956年 | 4篇 |
1955年 | 3篇 |
1954年 | 3篇 |
1936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6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61.
162.
163.
长江口沙波分布区桥墩局部冲刷深度计算公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多波束水深仪、浅地层剖面仪和多普勒流速仪对长江口苏通大桥南、北主墩区域现场测量,结果显示主墩周围最大冲刷深度为8.3 m和19.6 m。建墩前后河床形态变化显著,建墩后桥墩所在床面由平床改变为典型不对称沙波发育,平均波长为30.8 m和23.1 m,平均波高为4.2 m和9.4 m,陡坡朝向下游。基于实测水文条件和地形资料,以沙波起动流速和落急最大流速分别取代单向流作用下"平床"假定的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中单颗粒泥沙的起动流速和墩前流速,获得河口涨落潮双向流作用下沙波底床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且该公式计算的苏通大桥南、北主墩局部冲刷深度为9.5 m和22.1 m,非常接近实测值。 相似文献
164.
本文简要阐述了气象卫星红外遥感测定洋面温度的原理,着重介绍了由卫星测定的辐射,经消除云和水汽的影响后,反演为洋面温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5.
通过对湖北铜山口铜钼矿床及其围岩中的矿化裂隙在(77.0-277.3)K环境中的电学特性进行研究,发现不同样点的电阻(R)-温度(T)曲线存在明显差别。在普冷区与深冷区R-T曲线可分为五种基本类型。不同类型的R-T曲一怀样点到矿体的距离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66.
对於一切的天文工作来说,假定地球为一旋转椭球体已很足够,因为作为天文常数来说,地球大小的精度不若对於大地测量和重力测量为重要。最大的影响发生在计算月球视差之上,若地球的赤道半径增加56米,也就是赤道上重力减 相似文献
167.
168.
选择浙江林学院东湖校区作为监测点,通过测定空气正、负离子浓度,空气温、湿度,风速,光量子等项目对空气负离子浓度变化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白天空气负离子浓度有一个高峰期,出现在8:00-9:00;8月空气负离子浓度最高;空气负离子浓度随相对湿度的升高而增大,随温度、风速和光量子的增大而降低. 相似文献
169.
如何坚持陆海统筹,实现全域全要素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编制中主要面临陆海统筹规划编制方法差异、陆海资源评价方法单一和海岸带管理制度不完善等问题,文章结合不同层级管理事权,提出了“保护、利用、特色”三位一体的陆海统筹模式、基本原则和管控思路,以及陆海统筹规划编制和空间管控体系等。从统一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的角度入手,以广东省为例,通过对陆海统筹重点区域管控对象、管控内容、管控手段和实施效果的全面梳理,提出应该以生态保护和底线管控优先,创新陆海统筹区线管控机制、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制度、海岸带重点资源项目库、陆海使用权立体分层等管控方法。 相似文献
170.
利用常规资料、自动站降水资料和卫星云图资料分析了2014云南省丽江市首场区域性暴雨过程。结果表明此次过程是高空槽东移引导弱冷空气南下,同时受500 h Pa两高辐合区和700 h Pa切变线共同影响所致;孟加拉湾水汽为此次暴雨过程的主要水汽来源,同时强水汽辐合中心的存在和移动过程经过丽江是此次区域性暴雨形成的主要特征;强降水时段低层辐合高层辐散且有强烈的斜压上升运动;中尺度对流云团的合并及加强,TBB值小于220 K是此次强降水的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