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2篇
  免费   441篇
  国内免费   595篇
测绘学   336篇
大气科学   429篇
地球物理   213篇
地质学   1517篇
海洋学   469篇
天文学   22篇
综合类   195篇
自然地理   257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86篇
  2022年   104篇
  2021年   98篇
  2020年   109篇
  2019年   98篇
  2018年   101篇
  2017年   62篇
  2016年   58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114篇
  2013年   141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41篇
  2010年   173篇
  2009年   138篇
  2008年   137篇
  2007年   138篇
  2006年   109篇
  2005年   131篇
  2004年   90篇
  2003年   66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72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66篇
  1998年   59篇
  1997年   61篇
  1996年   61篇
  1995年   49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36篇
  1992年   50篇
  1991年   64篇
  1990年   48篇
  1989年   40篇
  1988年   39篇
  1987年   42篇
  1986年   25篇
  1985年   32篇
  1984年   22篇
  1983年   19篇
  1982年   24篇
  1981年   17篇
  1980年   14篇
  1979年   8篇
  1978年   9篇
  1959年   8篇
  1957年   6篇
  1956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通过海阳市城区D级GPS控制网的布设,探讨了GPS控制网的布网方法和要求,阐述了GPS外业观测的质量控制措施,基线处理方法及其精度检验,讨论了已知控制点的选用方法,以及平差中应注意的问题等。  相似文献   
152.
用8种保存方法对淡水和海水水样中四个氮磷营养盐(NH3-N、NO3—N、NO3-N、PO4—P)参数及总氮的稳定性进行了7d保存效果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淡水与海水氮磷营养盐的最佳保存方法与效果各不相同,但淡水和海水的总氮值在各种方法保存下均十分恒定。综合考虑有效性及可操作性后提出了5d内的短期保存技术:(1)海水水样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NO2—N和N03-N三个营养盐的测定,用5‰甲醛4℃条件下保存供PO4-P测定;(2)淡水用5‰氯仿4℃条件下保存,供NH3-N测定,5‰甲醛4℃条件保存供NO2-N、NO3-N和PO4-P测定。  相似文献   
153.
由于低渗裂缝性油藏储集空间物理性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渗吸效果控制着低渗透裂缝性油藏水驱开发动态与开发效果,而现场所采用的表面活性剂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将决定着措施成败。在分析油藏渗吸驱油机理基础上,通过对比实验研究,综合分析了不同种类和浓度表活剂对渗吸驱油效果的影响。总体上岩心渗吸驱油效率随表活剂浓度增加而降低,但一定浓度的,能较好的改善岩石表面润湿性的表活剂溶液将有助于渗吸驱油。这一研究为制定低渗裂缝性油藏合理的渗吸注水开发方式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4.
采用牙鲆GHR基因5'端Promoter区的1个微卫星标记,对胶南和日照2个牙鲆养殖群体进行了群体遗传多样性的研究,并探索该基因多态性位点与牙鲆生长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群体在该座位的等位基因数为12和9个,有效等位基因数为6.26和5.04个,多态信息含量为0.84和0.80.2个群体该座位的Hardy-Weinberg遗传偏离指数均为正值,并没有显示出杂合子缺失,但各基因型分布频率都在一定程度上偏离Hardy-Weinberg平衡(P<0.01).连锁分析中发现,在胶南群体中,IM基因型对应的个体在全重、全长、体长、头长、体高和眼径形态学数据中均是最大的;在日照群体中,BC基因型对应的个体在全重、全长、体高、尾柄高、尾柄长和眼径数据中均是最大的;而CJ基因型对应的个体在体长和头长这两组数据中是最大的.该结果为研究GHR基因的变异对鱼类生长发育的影响及探索将该基因作为生长遗传标记的可行性奠定了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155.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志们、朋友们:在青藏高原万物复苏、生机盎然的季节里,我们欢聚在一起,热烈庆祝青海省地矿局成立五十周年,这是我省地勘行业一个值得珍藏和纪念的日子。在此,我代表中共青海省委、青海省人民政府,向青海省地矿局广  相似文献   
156.
皖南竹溪岭钨多金属矿床位于江南古陆东缘,与成矿密切相关的岩石主要为花岗闪长岩。针对花岗闪长岩开展岩相学、矿物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岩SiO_2含量(质量分数,下同)为64.67%~67.33%,Al_2O_3为15.26%~16.26%,MgO为1.09%~1.37%、K_2O/Na_2O值高于1.1,A/CNK值为1.00~1.04,为高钾钙碱性、弱过铝质花岗岩;花岗闪长岩富集Rb、K等元素,亏损Nb、Ta、Zr和Ti等元素,稀土元素总含量为(90.40~166.94)×10~(-6),LREE/HREE值为7.15~15.16,(La/Yb)_N值为11.60~37.32,表现为轻稀土元素富集的右倾配分模式;根据全岩锆石饱和温度计和黑云母的化学成分,测算花岗闪长岩成岩温度为720℃~780℃,成岩压力为73~169 MPa,侵位深度为2.75~6.39 km,成岩时氧逸度为-17.52~-10.09。综上所述,竹溪岭花岗闪长岩属于Ⅰ型花岗岩,形成于中—高温、富水、较高氧逸度的环境下,其形成可能与古太平洋俯冲板片撕裂而形成的近EW向板片窗有关。  相似文献   
157.
黄河三角洲孤东近岸冲淤演变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更好地了解近40年来孤东近岸的演变过程,以研究区剖面水深地形、Landsat影像和利津站水沙数据为数据源,采用遥感技术及数理统计法对研究区域岸线及面积变化进行监测计算,并分析1976—1986年、1986—1996年、1996—2002年、2002—2014年4个不同阶段的冲淤演变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孤东近岸经历"强淤积-冲淤平衡-侵蚀-强侵蚀"4个阶段。孤东近岸海域由淤积向侵蚀转变始于1996年,且在2002—2014年间侵蚀最为严重,大部分近岸海域蚀深达到6~8 m,侵蚀最大深度超过8 m;(2)等深线变化时空差异明显,蚀退最先出现在北侧,且近岸5 m水深区域内冲淤变化较水深10 m内敏感;(3)研究区近岸侵蚀,离岸淤积,剖面冲淤平衡位置由CS19剖面的11 m水深变化到CS21剖面的5m水深;(4)黄河入海水沙的减少、河口人工改汊、孤东大堤建设和海洋动力作用都对孤东近岸的冲淤演变产生影响,维持研究区冲淤平衡的年均来沙阈值为3.78亿t/a。通过此来进一步探究孤东近岸演变进程,为孤东近岸防护提供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158.
褐菖鲉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卵胎生鱼类褐菖鲉(Sebastiscus marmoratus)的仔、稚鱼消化系统组织学特点, 采用常规组织切片技术, 并用HE染色和组织化学染色, 比较分析了产出后0~50d的褐菖鲉仔、稚鱼消化系统发育的组织学变化。结果显示: 褐菖鲉初产仔鱼已分化出口咽腔, 并具有初始的食道、胃、肠、肝脏和胰脏; 2日仔鱼肛门与外界相通, 食道扩大, 开始摄食, 进入混合性营养期; 3~4日仔鱼幽门盲囊出现, 食道内壁出现黏膜皱褶5~6个, 胃黏膜皱褶5个, 肝细胞团区域扩大; 5~6日仔鱼卵黄囊和油球耗尽, 进入外源性营养期, 食道黏膜上皮出现杯状细胞, 肠道弯曲, 可区分前中肠和后肠两部分; 10~14日仔鱼食道环肌层明显, 黏膜皱褶增加到7~12个, 胃壁四层结构基本形成, 肠道黏膜皱褶加深, 纹状缘清晰可见, 肝细胞分裂迅速, 数量显著增加, 体积增大, 出现肝血窦和胰岛; 28~30日稚鱼出现胃腺和胃小凹, 已具功能性胃, 标志着稚鱼期的开始, 此时胰岛细胞数量和酶原颗粒增多, 消化能力显著提高; 47~50日稚鱼已基本具有成鱼胃的特征, 肠道纹状缘发达, 肝细胞呈多边形, 细胞内含大量脂肪颗粒, 消化系统从结构和功能上已趋于完善。由此可见, 褐菖鲉仔鱼和稚鱼消化系统的发育具有卵胎生鱼类发育较早的特点, 与其消化功能的完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9.
目的:探讨Th1(CD4+TNF-α+)/Th2(CD4+IL-4+)亚群漂移在大兔创伤性深静脉血栓(DVT)形成中的作用及消栓饮的治疗机制。方法:将45只新西兰健康大兔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0.9%氯化钠注射液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消栓饮组,每组各9只,采用直接钳夹静脉+双后肢石膏固定的方法制备创伤性DVT模型后进行给药,于第1、3、7天完成给药4h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大兔Th1(CD4+TNF-α+)、Th2(CD4+IL-4+)的含量变化及Th1(CD4+TNF-α+)/Th2(CD4+IL-4+)值。结果:给药第1、3、7天0.9%氯化钠注射液组、低分子肝素钠组、消栓饮组的Th1(CD4+TNF-α+)比例、Th2(CD4+IL-4+)比例及Th1(CD4+TNF-α+)/Th2(CD4+IL-4+)值与同时间节点空白组、假手术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给药第3、7天低分子肝素钠组、消栓饮组的Th1(CD4+TNF-α+)比例、Th2(CD4+IL-4+)比例及Th1(CD4+TNF-α+)/Th2(CD4+IL-4+)值与0.9%氯化钠注射液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VT形成过程中存在Th1(CD4+TNF-α+)/Th2(CD4+IL-4+)亚群动态平衡被打破;中药消栓饮可以通过干预Th1(CD4+TNF-α+)、Th2(CD4+IL-4+)含量变化,维持两者的平衡来达到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160.
极化SAR影像所包含的丰富的地物极化特征信息使得SAR影像的解译更为容易,同时也使得对地物的探测更加精准。在本文中,首先基于极化SAR影像的极化特征,采用区域融合算法对影像进行分割;在此基础上使用基于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Wishart-LRT)、基于几何扰动滤波(GPF)的极化SAR影像分类方法和最近邻(KNN)分类方法对影像中的耕地、草地、林地、水体进行分类和提取,并对分类结果进行分析评价,最终发现对于该区域的RADARSAT-2影像而言,基于Wishart分布的最大似然分类方法对于地物分类可达到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