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7篇
  免费   61篇
  国内免费   56篇
测绘学   17篇
大气科学   22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51篇
海洋学   49篇
综合类   9篇
自然地理   73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1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51.
"5·12"地震及其次生灾害对汶川县的生态环境造成了极大的影响,为掌握汶川县灾区重建情况,同时,满足生态转移支付绩效评价支撑服务的要求,本文基于2001、2007、2013年3期Landsat遥感影像,采用影像分类与处理技术,监测并分析评价汶川县12年来自然地表覆盖类型变化和生态环境质量。  相似文献   
152.
2018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张芳  何立富 《气象》2018,44(9):1237-1244
2018年6月环流特征如下:北半球高纬地区极涡呈单极型分布且偏强,亚洲中高纬度为两槽一脊环流形势,槽脊强度均强于常年同期;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位置明显偏东,强度略偏强;南海夏季风于6月第二候爆发,较常年偏晚3候且季风槽偏弱。6月全国平均降水量92.9 mm,较常年同期(99.3 mm)偏少6%;全国平均气温为20.9℃,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9℃。月内共出现4次主要区域性暴雨过程。6月共有3个热带气旋在西北太平洋和南海活动,其中,第四号台风艾云尼3次登陆我国。内蒙古、辽宁、河北北部等地气象干旱持续发展;下旬京津冀地区出现极端高温;全国多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  相似文献   
153.
GRAPES-GFS模式暴雨预报天气学检验特征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宫宇  代刊  徐珺  杨舒楠  唐健  张芳  胡宁  张夕迪  沈晓琳 《气象》2018,44(9):1148-1159
本文采用天气学检验方法,对2016年度国家气象中心GRAPES全球数值预报系统(GRAPES-GFS)业务预报暴雨过程及2013-2015年部分回算个例进行了检验,并结合对比欧洲中期天气预报中心确定性预报模式(EC模式)和国家气象中心全球谱模式T639L60(T639模式)降水预报,梳理总结业务GRAPES-GFS模式预报性能优势和系统性偏差特征。被检验暴雨过程共38次,其中南方暴雨过程20次,北方暴雨过程6次,热带扰动或台风降水过程12次。依靠预报员主观天气学检验分析,从降水预报效果检验出发,结合主要影响天气系统和示踪物理量检验,梳理总结模式预报系统性偏差,以期全面发掘该业务预报模式性能。结果表明对短期时效内的降水预报,GRAPES-GFS模式预报稳定性较好,整体明显优于T639模式。但还存在诸如对对流性降水预报较实况偏北或对主雨带南侧暖区降水预报不足的偏差特征;另对弱高空波动背景下的对流性降水预报偏弱;而在降水预报强度大致正确的情况下,对降水系统南侧偏南气流控制区域预报湿度偏大,对副热带地区的低涡系统预报偏强。  相似文献   
154.
南极的海冰区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极海冰区生态学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属新兴的生态学研究领域。经过三个阶段的发展和深入研究,科学家们对海冰在冰区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方面取得了共识。随着EASIZ和CS-EASIZ等国际南极区域性计划的相继出台,该研究已成为目前南极生态学研究的前沿和热点领域。文章同时对该领域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5.
黄海小拟哲水蚤(Paracalanus parvus)丰度的季节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芳  孙松  杨波  吉鹏 《海洋与湖沼》2006,37(4):322-329
根据2001年3、5、6、7、8、11月黄海6个航次的大容量采水器(59L)中浮游动物的样品资料,对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及该种桡足幼体和成体丰度的时空分布格局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小拟哲水蚤桡足幼体和成体3月份在整个黄海测区内的丰度较低;5月份除山东半岛南岸三个高值站位,外海相对比近岸高;6、7月份的丰度水平最高,7月份航次中,丰度最高的站位可达10555ind/m3,整个测区内,海州湾内侧高于外侧;8月份,测区内的丰度分布相对均匀,丰度较低;11月份,测区小拟哲水蚤的分布相对也比较均匀。小拟哲水蚤无节幼体的丰度在黄海测区内的分布格局与该种桡足幼体及成体丰度的分布格局在3、5、6、7月份比较吻合,在8、11月份吻合程度较差。不同月份小拟哲水蚤的分布与温度、盐度、叶绿素a的关系不尽相同;其受温度的影响相对较大,受盐度、叶绿素a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156.
北极黄河站位于北极斯瓦尔巴群岛新奥尔松地区,是生态系统对全球变化响应监测与研究的理想之地。我国自2004年建站以来,开展了系统的王湾海域生态断面和陆地植被样方的长期监测与研究,同时开展了环境污染和鸟类种群变迁等方面的考察与研究。结果表明:冰川退缩迹地上的物种更替明显,而范氏藓等可很好地反映该地区同时期的气温变化;从北极黄河站周边区域的海底沉积物、土壤、湖沉积物和冰川冰碛中分离获得了3个北极新属和21个北极新种,并发现了部分活性菌株;王湾海域微型浮游生物存在较高的生物多样性,其表层水存在潜在氮限制;微藻对温度有较好的适应性,具有通过自身调节来适应北极环境变化的能力;苔原植物对重金属具富集能力,大气传输是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污染来源的最主要途径;鸟类方面,在距今9 400年海鸟就已在该地区生活繁衍,种群数量存在明显波动并在距今7 650年左右达到最大。未来应坚持监测断面和样方的长期监测,进一步掌握生物群落的变化趋势;融合我国在该地区的大气、冰川、样方和海洋监测,开展大气-冰雪-陆地-海洋相互作用研究,聚焦科学问题并形成我国在该地区的研究特色。  相似文献   
157.
发射光谱法测定碳酸盐岩石样品中8个痕量元素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张文华  张芳 《岩矿测试》1995,14(1):37-40
文章报道了用于测定碳酸盐岩石样品中痕量Be,B,Sn,Ag,Mo,Cu,Pb和Ga的交流电弧光谱定量分析方法,研究了多种缓冲剂的缓冲效果和分馏效应,选择了最佳工作电流,电极规格和内元素。方法检出限为0.04~2.8μg/g精密度RSD(n=10)在5.2%~9.9%,经国家一极碳酸盐岩石标样和批量岩石样分析均获满意结果,方法能满足区域化探要求。  相似文献   
158.
159.
赵亮  李夏  张芳 《海洋与湖沼》2016,47(3):564-571
近十年来,我国黄、东海沙海蜇的数量呈上下波动趋势,除2008、2010、2011、2013年为不暴发年外,其余年份均为暴发年或弱暴发年(本文界定沙海蜇平均丰度范围为2—10ind./100m2为暴发年,1—2ind./100m2为弱暴发年,0—1ind./100m2为不暴发年)。为研究沙海蜇数量年际变化的原因,本文借助同化的海洋模式结果,分析了2006—2013年南黄海沙海蜇平均丰度与表底层海水温度的关系、与不同温度持续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发现,在海州湾附近,对于暴发年2007年和2009年,春季底层海水10—18°C持续时间为130天,比不暴发年2010年和2011年多近15天。在长江口区域,不暴发年2008年和2011年夏秋季底层海水18—25°C持续时间较长,约80天,比暴发年2007年多20天。在长江口、苏北近岸以及海州湾区域,春季底层海水10—18°C持续时间越长,南黄海水母丰度呈现越大的趋势;夏秋季底层海水18—25°C持续时间越长,第二年水母生物量则越大。结果支持和验证了春季底层10—18°C持续时间长有利于当年水母暴发及夏秋季底层18—25°C持续时间长有利于来年水母暴发的推论。本文通过分析沙海蜇丰度和温度变化的关系,可以为将来预测该水母数量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60.
DEM是目前用于流域地形分析的主要数据,基于DEM的水文模拟技术,在流域地形分析及水系构建等方面已形成了比较成熟的算法,给传统的水文模拟技术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以蒲石河流域山区为例,借助流域水文软件WMS,结合ARCVIEW和SURFER软件,计算了流域的面积、周长、坡度与形状因子等参数。在生成山区数字高程模型的基础上,采用WMS嵌入的HEC-1模型对一场降雨进行了降雨径流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