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0篇 |
免费 | 43篇 |
国内免费 | 87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61篇 |
大气科学 | 87篇 |
地球物理 | 35篇 |
地质学 | 124篇 |
海洋学 | 21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20篇 |
自然地理 | 35篇 |
出版年
2024年 | 4篇 |
2023年 | 27篇 |
2022年 | 29篇 |
2021年 | 13篇 |
2020年 | 26篇 |
2019年 | 20篇 |
2018年 | 11篇 |
2017年 | 11篇 |
2016年 | 11篇 |
2015年 | 16篇 |
2014年 | 29篇 |
2013年 | 19篇 |
2012年 | 14篇 |
2011年 | 19篇 |
2010年 | 22篇 |
2009年 | 23篇 |
2008年 | 13篇 |
2007年 | 15篇 |
2006年 | 21篇 |
2005年 | 12篇 |
2004年 | 16篇 |
2003年 | 4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1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5年 | 1篇 |
1994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21.
威宁县“香炉山茶”香味浓郁醇厚,闻名遐尔,除栽培技术外,与威宁炉山的气候关系密切。该文通过对“香炉山茶”生长的气候条件分析,得出在县的东北部海拔1800~2100m的坡地为适宜种植区。 相似文献
322.
翁孔坝铜多金属矿床是近年来滇西南地区新发现的矿床之一。尽管前人在区域内开展了大量的研究,但对该矿床却鲜有涉及,因其热液蚀变特征及其地球化学找矿标志不明,制约了该矿床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笔者等在矿化—蚀变矿物组合研究的基础上,对矿区内典型纵向剖面中各蚀变带的样品开展了元素地球化学定量分析,采用质量平衡计算方法和热液蚀变指数定量分析手段,研究矿化蚀变带中元素迁移特征。结果表明,热液蚀变具有明显的垂向分带特征,可划分为强方解石化带、绿泥石化带和弱硅化带。其中,强方解石化与铜矿化密切相关,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与铅锌矿化密切相关;从玄武质安山岩(围岩)至强方解石化带,热液蚀变指数(AI)整体呈递增趋势(74.85%75.85%76.29%78.98%),指示蚀变强度逐渐增强。CaO的迁入率(4.03%0.66%15.20%)、Cu的迁入率(154×10-6124×10-6642×10-6)、TFe2O3+MgO的迁入率(-1.34%4.48%2.48%)和Pb的迁入率(-961×10-6795×10-64×10-6)整体上均呈正相关,反映出强方解石化和绿泥石化热液蚀变是该矿床的重要找矿标志。 相似文献
323.
北极臭氧年际变化特征及其与极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风云三号卫星搭载的紫外臭氧总量探测仪(TOU)和国际同类卫星的臭氧总量数据对1979年—2011年北半球春季臭氧特征进行了分析,发现北极臭氧年际变化显著,它与平流层温度变化一致(相关系数为0.75)。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强弱年的月均和日变化特征有明显差异,春季北极臭氧损耗强年有明显的化学损耗过程(1997年和2011年),而弱年化学作用影响不明显(1999年和2010年)。损耗弱年的日变化型在不同年份特征不同,它的臭氧变化可能更多受天气过程的影响。综合分析北极涛动、极涡和平流层温度等大气环流背景场的变化,表明春季北极臭氧损耗强弱受大气环流变化影响。北极涛动指数正位相,极涡偏强偏冷,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偏高。北极涛动指数负位相,极涡偏弱偏暖,北极臭氧损耗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324.
325.
针对新近系明化镇组细砂热储层岩样,通过室内土柱模拟试验,分别探讨孔隙地下热水中典型离子Cl-、HCO-3、Ca2+和Na+的运移特征,对比研究其一维运移规律。试验结果表明,40℃、60℃条件下Cl-的纵向弥散系数分别为13.6 cm2/h、14.9 cm2/h。HCO-3水解产生的沉淀物质堵塞土柱,60℃时HCO-3运移较40℃快。40℃、60℃时Ca2+阻滞系数分别为1.14,1.11。Na+运移过程中存在离子吸附交换反应,致使其运移迟滞于其它3种离子。 相似文献
326.
327.
为探讨滇东毛坪富锗铅锌矿床“多层位”赋矿成因及其控矿机理,基于毛坪矿区内坑道和钻孔岩心的详细编录,开展了构造-蚀变岩相学填图和矿床精细解剖,总结了该矿床的“多层位”赋矿岩性组合特征。结果表明,除构造控矿因素外,“蚀变碳酸盐岩+碎屑岩建造”特殊岩性组合是矿床“多层位”的主控因素之一,该岩性组合包括上泥盆统宰格组(D3zg)蚀变白云岩与下石炭统大塘组(C1d)砂页岩遮挡层、摆佐组(C1b)蚀变白云岩与其顶部的绿色页岩遮挡层、上石炭统威宁组(C2w)蚀变白云岩(灰岩)与中二叠统梁山组(P2l)砂页岩遮挡层。研究认为,构造控制了成矿流体运移和聚集成矿的场所,而“多层位”的特殊岩性组合具有圈闭成矿流体的作用,同时也是成矿流体集聚的有利部位。构造运矿(液)、特殊岩性组合存矿是毛坪富锗铅锌矿床“多层位”赋矿的主要控矿机理。 相似文献
328.
季风槽环境中暴雨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分析与数值预报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地面降水观测资料、卫星云图、雷达回波以及NCEP再分析资料,对华南沿海受季风槽影响下发生的一次持续性暴雨的中尺度对流系统(MCS)进行分析,并探讨采用数值模式对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进行预报的可能性。分析表明,暴雨由多个相继发展的中尺度对流系统造成。在相似环境中,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发展形态和水平尺度有较大差异,最大可组织发展成α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C),但一般为β中尺度线状或带状对流系统。对其中发展形态分别表现为椭圆形中尺度对流复合体(MCS-2)和带状β中尺度对流系统(MCS-4)的对比分析发现,对流的起始发展均发生在夜间,与季风槽中低空急流的南风脉动有良好对应关系。基于临近探空资料的诊断发现,被认为对中尺度对流系统组织发展有指示作用的关键物理量如对流有效位能(CAPE)和风垂直切变难以区分不同中尺度对流系统的发展形态和趋势,探空资料的代表性将影响诸如“配料法”等暴雨客观预报方法的建立和应用。利用华南区域中心GRAPES(GRAPES_GZ)数值模式对两个中尺度对流系统进行的模拟预报结果表明,采用数值模式对中尺度对流系统降水进行显式预报已成为可能。比较而言,3 km水平分辨率模式可以更好地预报出暴雨的发生,但结果对是否调用对流参数化(CP)方案敏感。尽管不依靠对流参数化方案模式能够较好地预报出中尺度对流系统初始降水的发生,但会过度预报发展成熟后的降水。模式中如何描述中尺度对流系统对流的组织发展机制、如何处理对流参数化方案的“灰色区分辨率”问题需要仔细考虑。 相似文献
329.
330.
线阵推扫式影像外定向的一种新算法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线阵推扫式影像外方位元素间的强相关性,导致法方程病态,外方位元素的最小二乘估计值误差较大.本文提出采用岭-压缩组合估计解决线阵列推扫式影像的外定向问题.该算法是综合岭估计和压缩估计的一种新有偏算法,它通过对最小二乘估计值的不同分量进行不同比例的压缩使估计值最优.文中采用10 m分辨率的SPOT 1全色影像和2.5 m分辨率的SPOT 5全色影像进行实验,并与商业遥感软件Erdas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克服线阵推扫式影像外方位元素间的相关性,定位精度较高,定向点精度在1个像素内,检查点精度在1.5个像素内,达到Erdas软件的定位精度.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