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5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8篇
测绘学   19篇
大气科学   12篇
地球物理   4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13篇
综合类   5篇
自然地理   23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7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8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71.
通过对鄂西宜昌地区寒武系岩家河组—水井沱组页岩进行高分辨率样品采集,利用总有机碳(TOC)含量、主量元素分析、氦孔隙度等定量分析和透反射光显微镜、阴极发光显微镜等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水井沱组黑色岩系生物成因硅的纵向变化特征及其与页岩气富集的关系。结果表明:寒武系底部岩家河组和水井沱组上部贫有机质层段过剩硅含量低,未见明显生物碎屑痕迹,几乎不含或含少量自生成因石英,而水井沱组富有机质层段存在较多生物成因硅,具有明显的分段性(一段、二段)且硅质来源明显不同。富有机质层段底部(一段)过剩硅含量高,为4.44%~24.97%,平均值为16.76%,受钙质夹层的影响波动较大,生物成因硅占比高,受陆源碎屑影响小。生物碎屑类型主要为硅质海绵骨针,还有少量絮状硅质聚集体,骨针腔体和硅质聚集体粒间孔中可见有机质。而富有机质层段中上部(二段)过剩硅含量相对一段明显降低,为7.13%~20.47%,平均值为13.66%,受陆源碎屑影响更大。生物碎屑类型主要为放射虫、纺锤状硅质聚集体和海绵骨针,可见有机质与这些生物成因硅和陆源碎屑共生在一起。在整个富有机质层段,TOC含量与总硅含量无明显关系但与过剩硅...  相似文献   
72.
徐华  张瑜  郭国和  蔡敏  李奕信  陈壮 《岩土力学》2023,(7):2064-2072+2128
由于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后具有整体性好、强度高及渗透性低等优点,已被逐渐应用于实际工程,但高压旋喷浆液的渗透范围受到孔隙率、渗透路径及施工参数的影响难以确定。通过考虑岩土体性质、浆液流体力学特性及渗透路径等因素影响,基于圆孔扩张理论,建立浆液渗透范围的平面分析模型,推导出高压旋喷浆液的径向渗透范围计算公式,分析其适用范围及参数取值方法;结合现场开挖验证理论计算公式的可靠性,探讨影响浆液渗透范围的主控因素。研究表明:理论计算与现场实测的浆液渗透径向范围分别为成桩半径的0.630倍、0.618倍,两者相差仅2%,能较好地体现隧道浅埋段软弱围岩特性及各施工参数的影响;随岩土体孔隙率、浆液水灰比、旋喷压力的增大以及迂曲度的减小,浆液渗透范围呈增大的变化规律。该方法可为隧道软弱围岩地表高压旋喷加固的桩间距及桩径设计、加固效果评价等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73.
基于Web的测绘生产办公系统是一个以在线处理生产管理文档为核心的电子办公平台,实现了电子文档在网页中所见即所得的用户体验,是面向服务的测绘生产信息管理与发布系统。本文提出并设计了基于Web服务全新架构的系统功能构成、体系结构和数据库设计,重点讨论了系统实现的关键技术:业务数据访问引擎、Word文档在线处理技术和Excel电子文档在线处理技术。系统在生产管理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74.
秋季福清湾及其附近海域浮游桡足类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解福清湾及其附近海域水环境和浮游生物状况,促进当地海洋渔业资源的开发利用,文章布设24个站位,采用2种网型,于2016年秋季对该海域浮游桡足类的种类组成、生态类群、优势种、主要优势种和丰度分布以及生物多样性进行调查分析;在此基础上,总结桡足类群落特征,并与历史资料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福清湾及其附近海域桡足类种类丰富,共获取51种,哲水蚤目的种数和丰度占绝对优势;受浙闽沿岸流、台湾暖流和龙江不同程度的影响,以近岸暖水生态类群为主,近岸暖温和外海广布生态类群较多,河口生态类群最少;2种网型的共有优势种为亚强次真哲水蚤(Subeucalanus subcrassus)、太平洋纺锤水蚤(Acartia pacifica)和针刺拟哲水蚤(Paracalanus aculeatus),共有种且为优势种的有9种;主要优势种和丰度在各站位的分布有所差异;多样性指数处于中上水平,生态系统较健康和稳定,种类有小型化趋势;与以往调查相比,桡足类种数有所增加,真刺唇角水蚤(Labidocera euchaeta)丰度有所下降且非优势种,外海广布生态类群的增加表明该海域受台湾暖流高温高盐水的影响较明显。  相似文献   
75.
河北地区秋季气溶胶飞机探测资料分析   总被引:2,自引:4,他引:2  
张瑜  银燕  石立新  段英  吴志会 《气象科学》2011,31(6):755-762
利用河北省2005-2007年秋季不同天气(晴、有云、雾、降水)条件下气溶胶飞机观测资料和宏观天气资料,综合分析了河北地区不同天气、不同高度、不同城市大气气溶胶的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2006- 2007年探测的气溶胶小粒子平均直径均在0.180μm以上,比2005年秋季的粒子尺度大0.05 μm左右.非降水天气下近...  相似文献   
76.
利用4种遥感数据:AMSR-E(Advanced Microwave Scanning Radiometer-Earth Observing System)36GHz与89GHz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以及相应波段的海冰密集度数据,结合海冰密集度和厚度两种方法提取北极冰间湖面积,分析东西伯利亚沿岸和阿拉斯加沿岸在2003—2011年期间1—4月冰间湖面积变化,并比较不同数据和算法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1)1—4月份冰间湖面积变化形态相似,但数值不同,从长期看,基于AMSR-E 89 GHz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数据计算的冰间湖面积呈上升趋势,变化率为273.33 km~2·mon~(-1),而AMSR-E 89 GHz和36 GHz波段的海冰密集度及基于AMSR-E 36 GHz亮温数据反演的海冰厚度数据计算的结果呈下降趋势,分别为-68.91km~2·mon~(-1)、-42.74 km~2·mon~(-1)和-41.91 km~2·mon~(-1);(2)数据分辨率高能够更精细分辨冰间湖,得到的面积大,反之则小;(3)由于基于海冰密集度和基于海冰厚度两种方法对冰间湖的定义不同,海冰厚度方法计算结果要大于海冰密集度结果;(4)冰间湖面积变化存在地域差别,白令海峡以西海域冰间湖统计差异较为明显,而以东海域则较弱。  相似文献   
77.
作为北冰洋淡水输出的重要通道,加拿大北极群岛的海洋环流及水文特征变化会对其下游及北大西洋地区的海洋环境、生态系统等产生深远影响。此外,加拿大北极群岛内的西北航道海况变化也会对未来北极通航规划与安全保障起到关键作用。然而,由于地理特征的复杂性和气候条件的限制,目前对于加拿大北极群岛海洋环流和水文变化的认识还存在明显不足。本文梳理了目前国内外有关加拿大北极群岛海水体积通量、淡水通量、热通量、温盐结构和环流特征等主要方面的相关研究,分析并总结了影响这些变化的主要因素和控制机理,包括海表面高度、风应力、大气压力和密度分布等因素,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未来需要关注的重点研究问题予以展望。  相似文献   
78.
IRS—P5立体影像使用单片正射纠正和立体像对正射纠正两种方法,基于DLG数据、GPS公路网数据、三角点三种数据作为控制资料进行纠正,再以三角点及1:10000DLG上的特征点相结合为检查标准,计算出每种纠正结果的相对平面误差,通过统计与分析,比较研究不同纠正方法的优缺点。  相似文献   
79.
80.
基于无线电探空和无线电掩星观测的北极上层气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air temperature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parameters used for monitoring the Arctic climate change. The constellation observing system for meteorology, ionosphere, and climate and Formosa Satellite Mission 3(COSMIC/FORMOSAT-3) radio occultation(RO) "wet" temperature product(i.e., "wet Prf") is used to analyze the Arctic air temperature profiles at 925–200 hPa in 2007–2012. The "wet" temperatures are further compared with radiosonde(RS) observations. The results from the spatially and temporally synchronized RS and COSMIC observations show that their temperatures agree well with each other, especially at 400 hPa. Comparisons of seasonal temperatures and anomalies from the COSMIC and homogenized RS observations suggest that the limited number of COSMIC observations during the spatial matchup may be insufficient to describe the smallscale spatial structure of temperature variations. Furthermore, comparisons of the seasonal temperature anomalies from the RS and 5°×5° gridded COSMIC observations at 400 hPa during the sea ice minimum(SIM) of2007 and 2012 are also made.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similar Arctic temperature variation patterns can be obtained from both RS and COSMIC observations over the land area, while extra information can be further provided from the densely distributed COSMIC observations. Therefore, despite COSMIC observations being unsuitable to describe the Arctic temperatures in the lowest level, they provide a complementary data source to study the Arctic upper-air temperature variations and related climate chang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