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4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篇
地球物理   5篇
地质学   42篇
海洋学   9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90年   3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为了建立江汉平原沉积物示踪的磁学模型,对汇入江汉平原的主要河流现代沉积物磁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在江汉平原范围内,无论长江、汉江,还是周边的漳河、沮水、玛瑙河和清江,它们的现代沉积物的磁学参数特征均显示出明显的差异,而且和源区表壳岩性也显示出极好的相关性;(2)长江和汉江现代沉积物中铁磁性矿物均以亚铁磁性矿物为主,它们主导了样品的磁性特征,但长江沉积物比汉江沉积物亚铁磁性矿物含量高;(3)长江和汉江沉积物的亚铁磁性矿物晶粒都以假单畴-多畴为主,并且长江沉积物磁性颗粒总体上要比汉江的粗;(4)在汇入江汉平原的主要支流中,汉江的亚铁磁性矿物含量远远高于其他支流,且磁性矿物的晶粒也比其他支流的粗;(5)除汉江以外的支流中,玛瑙河沉积物中磁性矿物的晶粒比较细且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漳河中的超顺磁物质含量较高,而清江中不完全反铁磁性矿物含量较高且磁性矿物的晶粒相对较粗.上述结果表明,在江汉平原利用沉积物的磁学特征可达到沉积物物源示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张玉芬 《地理教学》2013,(14):25-26
正一、设计理念与思路河西走廊是我校学生的家乡。基于对家乡的了解,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教师提供大量关于河西走廊的案例以创造学生探究学习的条件,在课堂中让学生尝试进行探究学习,学生在课堂中必然会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积极配合教师完成探究学习任务。基本思路:提供案例——创设情境——发现或提出问题——小组合作讨论——汇报总结——教师小  相似文献   
13.
江汉盆地沉积物微量元素特征与长江上游水系拓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江汉盆地是长江出三峡后第一个大型卸载区,近2.77 Ma以来堆积了近300 m的碎屑沉积物,主要由河流相和湖沼相组成,形成了多个沉积旋回。选择江汉盆地中心位置的ZL钻孔,利用ICP-MS方法,展开微量元素组成分析,研究了新近纪以来江汉盆地沉积物物源的变化。结果表明,上新世以来微量元素化学组成的离散程度逐渐减小,且趋近上部陆壳平均值,可能反映了物源供应区范围的扩展过程。1.25 Ma B.P.以来,多种微量元素含量及Th/Sc、Co/Th、La/Sc、Cr/Cu等比值变化很小,显示长江可能形成于1.25 Ma B.P.以后。  相似文献   
14.
由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承担的"东濮凹陷薄互层地震反射特征研究"科技项目于1998年圆满完成.该项目旨在通过对含油气薄互层岩层的地震反射特征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提高薄储层勘探的分辨率,解决中国东部大部分陆相油田后备储量不足的问题.该项目主要取得以下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5.
本文应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对三峡地区Ms≥4.7级地震的建模,模型检验和精度分析,讨论了灰色系统理论模型对小区域地震预报的可行性。并就建立地震灰色预报模型的有关问题,提了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6.
李长安  张玉芬 《地质学报》2021,95(3):940-946
武汉俗称"江城",又称"百湖之市","大江大湖大武汉"是武汉城市的真实写照。通过对武汉市的近代地质环境演化过程和武汉市城市发展阶段的综合分析,根据武汉市不同发展阶段的地质环境背景以及人类发展对地质环境的适应与改造,认为武汉城市发展阶段与地质环境的对应关系可概括为:岗地发展阶段—史前城时期;岗地前缘发展阶段—古代城时期;平原发展阶段—近代城以来。  相似文献   
17.
时频分析方法在薄储集层横向预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时频分析是根据地震响应的时频变化规律研究薄互层结构的一种方法。本文应用时频分析方法的基本原理,总结出不同厚度、不同岩性组合的地层的时频响应特征,对连井地震剖面时频分析方法进行了处理和解释,得到了较为满意的解释结果。  相似文献   
18.
张玉芬  熊维纲 《地球科学》1994,19(5):685-693
通过对一层、二层及多层,厚度为有序递度的薄互层组地震地质模型的反射数系列振幅谱特征与薄互层组内单层厚度,子结构厚度,互层组内层数等关系分析,指出薄互层组内单层厚度或子结构度是决定反射系数序列振幅谱特征的基础,互层纳内层数是主要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概述了当前石油地震勘探中薄层研究的下列主要方面:关于薄层的标定,主要方法有垂直地震剖面法、理论合成记录法、平均速度法和多档滤波法;薄层厚度求取的主要方法有:相对振幅—时间厚度法、间接振幅法、反射波特征点法、积分振幅与视时差乘积法、窄带滤波法以及标定曲线法和振幅谱能量等方法;薄储集体圈定及横向预测,主要着重于由界面型剖面向岩层型剖面转换方法的研究,如:地震岩性模拟技术、合成声波测井等方法。  相似文献   
20.
云南剑川断裂新活动的表现与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滇西北是我国新构造运动强烈的地区之一,这里的断裂十分发育,许多断裂第四纪以来都有活动,剑川断裂是其中一条重要的活动断裂,它对滇西北的新构造运动与地震活动有着明显的控制作用。为了探讨新构造运动的特点及其与地震的关系,笔者在袁复礼教授的指导下,与我院地震地质专业部分师生一起,于1981年和1982年,对剑川地区的地貌、第四纪地层、活动断层及地震活动分别作了较为详细的专题研究。目前这一研究课题正在进行之中,现将我们对剑川断裂新活动研究的部分结果整理成文,作为学生献给老师九十寿辰的贺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