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地球物理   2篇
地质学   34篇
海洋学   1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9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41.
文章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静态和动态基本情况入手,分别运用偏离份额分析法和相似判别法对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水平进行评测;通过建立区域海洋产业结构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基于熵权法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综合评价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水平。结果表明,山东省海洋产业结构较为稳定,合理化和高级化水平有待提高,综合水平优势不显著,应加快海洋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42.
文章以山西霍州辛置煤矿2204工作面为试验研究基地,采用岩石破裂软件RFPA2D模拟开采沉陷过程,研究煤层采动后地表移动及变形的规律;系统地分析了采深采厚比对地表移动及变形的影响。  相似文献   
43.
中国北方荒漠化地质环境特征及其空间表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开展面向决策者的荒漠化地质环境特征研究和空间表达 (编图与信息系统建设 ) ,反映影响荒漠化的主要地质环境要素及其空间分布 ,为研究荒漠化发生机制、发展趋势、治理对策提供地质依据。空间信息系统建设和编图突出地反映地质环境背景条件的演变对荒漠化发展的内在制约作用 ,以及地下水开发利用对荒漠化的影响。空间信息系统包括8个逻辑图层集 ,16个图层类型 ,百余个图元属性类型 ,在此基础上编制了5张成果图件。对荒漠化分布现状进行了信息化统计 ,中国北方地区荒漠化总面积为 197.24× 104km2 ,占区域面  相似文献   
44.
地下水含水层可视化方法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阐述基于可视化技术的地下水含水层结构的立体表达方法。为了实现基于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各种专题图形的自动生成,讨论了结合水文地质钻孔数据库的平面格网数据的组织模型,以及在该模型基础上的数据结构设计、算法设计和程序设计方法。给出了地下水含水层可视化具体实例的计算结果。由实例可知,该方法是有效的,且在地下水含水层可视化、地下地质体的立体表达等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5.
以离石—军渡高速公路下伏康家沟煤矿采矿地质条件为原型,采用相似材料模拟实验方法,对多煤层开采引起的覆岩移动及地表变形规律进行了研究。相似模拟实验结果表明:多煤层开采条件下,随着煤层累计采厚的增加,采空区"三带"覆岩下沉量和采空区地表沉降量、地表倾斜变形、地表水平位移及地表曲率变形都呈增大趋势,采空区上覆岩体更加破碎,地表变形更加强烈。研究成果可为高速公路下伏多煤层采空区的治理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46.
考虑内流的作用,研究钢悬链线立管动力特性。采用细长柔性杆模型,建立内流作用下钢悬链线立管运动方程,运用有限元法进行离散,通过求解动力特性方程得到立管的固有频率和模态,基于Matlab平台编写相应计算程序,探讨内流流速、顶张力和顶端压强对钢悬链线立管动力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内流流速的增加,立管的固有频率降低,高阶模态的反转点向立管底端移动;随着顶张力的增加,立管的固有频率增加,高阶模态的反转点向立管顶部移动;随着管内顶端压强的增加,立管的固有频率降低。  相似文献   
47.
花岗岩残积土工程类型划分体系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张永波  张云  陈戈  殷密英 《地球学报》1997,18(2):200-204
花岗岩残积土是一种特殊性土体,工程分类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合理的解决。作者在充分分析现有分类方案及其存在问题的基础上,以大量的实验资料为基础,确立了以该类土体中粗砂粒(Φ>0.5mm)百分含量为指标的工程类型划分体系,其内容是以粗砂粒含量15%、35%为界限值,将花岗岩残积土划分为残积粘性土、残积砂质粘性土、残积砂砾质土三类。这套分类方案和现有的分类方案相比,在分类方案选择、野外及室内可操作性、分类指标的确定以及分类界限值选择的合理性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点和特色,为正确合理地对该类土体进行工程地质问题评价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8.
49.
50.
油气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确定是油水层识别、储量计算及开发方案制定的一项关键工作.油田实际生产中,常用于确定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的方法多达十余种,利用诸多的方法来确定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太过繁冗,而利用单一方法又易于引起误差或不确定性.为了根据各方法的适用条件精准地确定油气储层的物性下限,本文系统调研了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方面的文献资料,依托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系统分析,详细归纳总结了实际生产中常用的静态法确定油气有效储层的物性下限,并对其油气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的动态法进行了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结合笔者的科研实践,探讨了各种方法的适用性和优缺点之后,基于油气有效储层物性下限确定方法的发展现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