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32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64篇
综合类   8篇
自然地理   4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胶州湾中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解剖镜镜检的方法鉴定和分析了2001年2、5、8月,2002年5、8、11月以及2003年2月在胶州湾7个航次中浅海Ⅲ型网垂直拖网样品中的砂壳纤毛虫。结果表明,各个航次优势种(丰度)为:2001年2月,Tintinnopsis brasiliensis1500-23900个/m3;2001年5月,Codonellopsis mobilis80600-624000个/m3,Leprotintinnus neriticus920-13842个/m3,Fav-ella campanula184-2728个/m3,T.kofoidi0-368个/m3;2001年8月,Stenosemella sp.0-982个/m3,T.radix98-19114个/m3,L.neriticus0-5932个/m3,E.panamensis0-1318个/m3,T.gracilis0-317个/m3,L.nordqvisti O-158个/m3;2002年5月,C.mobilis22400-1567500个/m3,L.neriticus900-96300个/m3,C.parvicollis0-75600个/m3;2002年8月,E.panamensis0-2604个/m3,C.mobilis0-992个/m3,T.gracilis0-256个/m3,L.nordqvisti0-102个/m3;2002年11月,C.ostenfeldi0-13003个/m3,L.neriticus0-713个/m3,T.schotti0-316个/m3;2003年1月,砂壳纤毛虫丰度低干50个/m3。下列5种是新记录种:C.ostenfeldi,T.schotti,T.kofoidi,L.neriticus,Stenosemella sp.。  相似文献   
62.
研究了2005年4个季度用浅海Ⅲ型网在长江口40个站位采集的浮游生物样品,发现砂壳纤毛虫11种:Codonellopsis ostenfeldi,C.parva,Eutintinnus tenuis,Favella panamensis,Leprotintinnus nordqvisti,Leprotintinnus sp.,Tintinnopsis japonica,T. karajacensis,T. mortensenii,T. radix,T. schotti.Leprotintinnus sp.,最大丰度可达32 400个/m3,有的种的最大丰度不足200个/m3,如Codonellopsis parva,E. tenuis和T.mortensenii.冬季T.japonica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外,Leprotintinnus sp.在春、夏、秋季都主要分布于长江口外,其他种的分布没有明显规律.在4个季度长江口内都没有发现砂壳纤毛虫.  相似文献   
63.
2000年秋季(10月21日-11月7日)和2001年春季(4月30日-5月15日)用稀释培养法在黄海和东海测定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结果表明:(1)秋季表层浮游植物叶绿素α(Chl α)的内禀生长率为0.40~0.59 d<'-1>,微型浮游动物对Chl α的摄食率为0.21~0.63 d<'-1>,对Ch...  相似文献   
64.
During the first Chinese Scientific Expedition to the Arctic in July - September 1999, cyanobacteria in the Bering Sea were measured by epifluorescence microscopy.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varied from 0 to 7. 93 × 103 cell/ml and decreased along a northerly directed latitudinal gradient in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Cyanobacteria did not occur at station Bl - 12 (north of 60 °N). Vertically, high cya-nobacterial abundance appeared in the upper 25 - 50 m and decreased rapidly below 50 m. There were no cyanobacteria at the 150 m. Seawater temperature and NH4+ -N are suggested to affect the distribution of cyanobacteria.  相似文献   
65.
南海北部大型砂壳纤毛虫的水平分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7年10月在南海北部设置13个断面(82个站位), 调查大型网采(孔径76 mm)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和种丰富度.调查发现砂壳纤毛虫7属, 22种, 南海新纪录7种;其中Tintinnopsis(拟铃虫)最多, 共10种, Codonellopsis(类铃虫)次之, 共6种.砂壳纤毛虫总丰度为0-41 768ind·m-3, 平均为(2 851±7 244)ind·m-3, 生物量为0-609.92mg·m-3(以碳含量计算,下同),平均为(42.75±110.80)mg·m-3;76.83%站位的砂壳纤毛虫丰度低于 1 000ind·m-3.砂壳纤毛虫生物量与丰度分布的总体趋势为近岸高且站位间差异大, 远洋低且站位间差异小.所采集种类集中分布于雷州半岛以东的近岸浅水区, 此区水文状况为高温低盐, 高叶绿素a浓度(Chl a);不同种的分布规律不同, 多呈斑块状分布.各站位种的丰富度为0-12, 水平分布呈现近岸高远岸低的规律;砂壳纤毛虫的丰度、生物量以及种丰富度与Chl a浓度均为正相关关系;Tintinnopsis schotti和Tintinnopsis radix为优势种.  相似文献   
66.
于2015年夏季、秋季和2016年春季在天津大神堂海域人工鱼礁区进行砂壳纤毛虫群落的调查。3个季节共鉴定出砂壳纤毛虫10属31种,拟铃虫属(Tintinnopsis)种类最多,夏季砂壳纤毛虫种类最多。砂壳纤毛虫丰度、生物量和群落多样性指数存在明显的季节差异。砂壳纤毛虫丰度夏季最高[(379±355)个/L],秋季最低[(173±190)个/L];生物量夏季最高[(2.74±2.82)μg C/L],秋季最低[(0.23±0.21)μg C/L]。砂壳纤毛虫壳的平均口径夏季最大[(49.64±6.90)μm],秋季最小(26.76±4.55 μm)。砂壳纤毛虫群落Shannon多样性指数夏季最高(2.025±0.574),春季最低(0.922±0.437);Pielou均匀度指数秋季最高(0.682±0.276),春季最低(0.448±0.266)。春季鱼礁区和对照区砂壳纤毛虫优势种存在差异,夏季和秋季鱼礁区和对照区砂壳纤毛虫优势种相同;3个季节鱼礁区第Ⅰ优势种的优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区。3个季节鱼礁区砂壳纤毛虫丰度和生物量均高于对照区,这可能是由于投礁后砂壳纤毛虫的适口饵料——nano-浮游植物丰度增加导致;3个季节鱼礁区Shannon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均低于对照区,可能是因为本次调查是在投礁1~2 a后开展的,时间较短,鱼礁区砂壳纤毛虫群落尚不稳定,鱼礁区独特生态系统的变化尚需更长的时间来进行跟踪监测。  相似文献   
67.
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及其氮的排泄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于1998–1999年夏季在南极普里兹湾边缘浮冰区利用稀释培养实验进行了微型浮游动物对浮游植物的摄食现场实验研究,同时对微型浮游动物的氨氮产生率进行了推算。结果表明,微型浮游动物的日摄食量为5.1–25.0mgC/(m3*d),占浮游植物现存量的10%–65%,对初级生产力的摄食压力也较大(34%–100%)。利用微型浮游动物的摄食率推算得出其氮产生率为0.44–1.75mg/(m3*d),达到维持现场初级生产所需氨氮的68%–536%。由此可见,微型浮游动物在南极夏季边缘浮冰区海洋生态系统中,特别是对浮游植物的生产和归宿起着十分重要的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68.
张翠霞  张武昌  赵楠  肖天 《海洋学报》2011,33(1):127-137
于2006年11月19日至12月23日(秋季)和2007年2月22日至3月11日(冬季)在东海陆架区(25°-33°N,12°-127°30'E)的6个断面(E1-E6)调查分析了浮游生活的寡毛目纤毛虫的生态分布特点.结果表明:秋季纤毛虫丰度为0~1 795个/dm<'3>,生物量(C)为0~2.36 μg/dm<'3...  相似文献   
69.
可见光和紫外线对浮游动物行为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浮游动物在海洋食物链中处于中枢地位.大多数浮游动物摄食浮游植物,自身又是鱼类等高级摄食者的饵料,在食物链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而且微型浮游动物又是微食物环的重要组成部分。浮游动物存活、繁殖的成功与否决定于能否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自己的行为。因此,浮游动物行为的研究对理解浮游动物的生存策略和生态系统动力学具有重要意义,对浮游动物行为的研究逐渐成为浮游动物研究的热点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70.
利用荧光显微镜技术研究了东海 ( 2 7°— 32°N ,1 2 2°— 1 30°E)中聚球蓝细菌 (Syne chococcus)的数量。结果表明 ,冬季 ( 1 997年 2— 3月 )聚球蓝细菌生物量是 7.2 1— 0 0 1 1mgC/m3(平均为 0 82mgC/m3) ,夏季 ( 1 998年 7月 )聚球蓝细菌生物量是 5 78— 0 1 9mgC/m3(平均为1 43mgC/m3)。夏季聚球蓝细菌的平均值是冬季的 1 7倍。冬季受黑潮水的影响 2 0m层和表层中的聚球蓝细菌数量自东南向西北递减。聚球蓝细菌生物量在总浮游植物生物量 (CB/PB)中占的比例冬季平均是 1 0 % ( 0 5 %— 91 8% ) ,夏季平均是 3% ( 0 6%— 1 0 6% ) ,冬季是夏季的 3 3倍。微型浮游动物 (nanozooplankton)是东海聚球蓝细菌的主要捕食者 ,对聚球蓝细菌捕食率为 0 2 1 8— 0 75 9/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