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28篇
测绘学   21篇
大气科学   18篇
地球物理   3篇
地质学   66篇
海洋学   8篇
综合类   13篇
自然地理   10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3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21.
中国近30a臭氧气候场特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1979—2005年TOMS(total ozone mapping spectrometer)和2006—2007年OMI(ozone mo-nitoring instrument)的卫星观测资料,分析中国地区对流层臭氧含量(tropospheric ozone residue,TOR)、整层臭氧含量(total ozone,TO)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变化特征,利用二项式加权平均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法以及小波分析法分析南方典型地区广州臭氧序列的趋势、突变以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中国地区多年平均对流层臭氧柱含量为35.89DU,东中部地区高于西部,四川东部和重庆西部存在极高值区,青藏高原为极低值区;对流层臭氧夏季平均值最高,冬季最低,春季高于秋季。中国地区多年平均臭氧总量为298.61DU。臭氧总量随着纬度增大而增大,成带状分布,青藏高原为极低值区;臭氧总量春季平均值最大,秋季为最低。南方广州地区的对流层臭氧在1979—200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上升趋势,时间变率为0.38DU/(10a);TOR时间序列在1997年发生突变,存在显著的1a及2a的周期。臭氧总量在1979—2007年之间存在明显的下降趋势,变化率为-2.1DU/(10a);TO在1993年发生突变,存在显著的2a周期  相似文献   
122.
张欣  周曾奎  邓华军  扬秋明  刘新 《气象》2001,27(7):30-34
20 0 0年江淮梅雨期的环流特征 ,在其入梅时表现为 :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 1 2 0°E脊线的季节性北移具有明显的两周振荡周期 ;南亚高压脊线北移至 2 5°N和印度季风的爆发——加尔各答稳定西风的结束均能很好地预示江淮梅雨的开始。在出梅时 :亚洲地区地转风急流轴入梅后持续北移到 47.5°N,5 0°N稳定的超长波脊先于西太平洋副高调整 ,梅雨期后期在菲律宾东部洋面生成的 3号台风的北上 ,均对出梅的环流调整起到了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3.
简要介绍了三维土地供应系统建设的背景和意义,对土地供应业务流程进行了梳理。结合某市土地供应管理业务需求和特点,重点从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库设计、系统功能设计与实现几个方面对系统建设进行了归纳总结。系统基于SuperMap Realspace技术实现,本文对系统中涉及的三维技术和应用进行了重点阐述。  相似文献   
124.
土地开发整理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进入新世纪,人们都在赞叹“经济快速发展,人民生活不断提高”,但同时,不要忘记这样一个事实:许多地区土地利用过度,人地矛盾突出,人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耕地,正逐年递减。 现实表明,中国耕地总体质量并不高;中低产田比重大。在今后一个时期内,还将受到我国入世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的严峻挑战。要看到由于贸易壁垒的消失,缔约方一些成本低、品质好的农产品将大量涌入中国市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必将在一定时期内影响中国农业的发展和农民的收入,从而造成隐性农地荒芜现象,并最终导致耕地用途的转换。 随着…  相似文献   
125.
兵棋地图是兵棋的三要素之一,是棋子部署、机动、交战的载体和重要条件。首先阐明了兵棋地图和地图表示方法的概念和作用;然后,从整体特点和内容要素表示方法两个方面对当前六角格兵棋地图表示方法进行了分析和评述,总结了其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最后,提出了面向认知的六角格兵棋地图表示方法设计的过程模型,为今后的相关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6.
对长江口泥质区24Z孔的沉积物柱状样进行了粒度和元素分析,根据沉积物的粒度特征可将岩芯从下到上分为3个阶段:A阶段(1931—1964年)粒度参数的波动较小,各层位平均粒度Φ在5.58~7.65;B阶段(1964—198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比A阶段更小,整个阶段没有出现明显峰值,Φ在6.51~7.37;C阶段(1983—2003年)粒度参数波动范围明显增大,出现多个峰值,Φ在5.59~7.46。元素Zr和Rb质量比(mZr/mRb)的大小实际上反映了粗粒级矿物与黏土粒级矿物的相对含量的高低,24Z孔的沉积物中mZr/mRb波动范围在1.02~3.59,出现了多个明显的峰值。利用24Z孔沉积物平均粒度和mZr/mRb识别出多个突变层位,结合长江中下游洪水水文记录,发现突变层位年代与20世纪80年代后的水文洪水年份有着较好的对应,这可能与长江主泓的变化有关。对比突变层位与正常层位的粒度特征,突变层位沉积物的粒度频率曲线呈负偏态且峰高而尖,正常层位粒度频率曲线呈正偏态且峰低而宽,同时,概率累积曲线也指示突变层位沉积物在沉积过程中受到了更强的水动力作用。研究长江口泥质区南部24Z孔的沉积物粒度特征和对洪水事件的沉积响应,可以更好地了解长江洪水所携带的粗颗粒物质在长江口泥质区的分布范围,有助于重建长江流域古洪水从而更好的认识长江流域洪水发生的规律。  相似文献   
127.
128.
谱比法地震衰减层析反演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由于地下介质对地震波能量有强烈的吸收作用,降低了地震资料的分辨率以及地震资料处理、解释的精度,因此选择合适的参数对地层吸收衰减情况进行有效描述是对地下构造进行高分辨率、高精度处理及解释的有效途径。目前品质因子Q是对岩石弹性参数进行有效描述的重要参数之一。用品质因子Q来衡量地震波能量在介质中传播的吸收衰减情况,是目前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提高含油气地层解释精度的有效途径。近些年,许多学者提出了多种计算Q值的方法,其中谱比法是在实际中应用最为广泛的Q值估计方法。本文在前人方法的基础上,对谱比法进行了改进,并结合走时层析方法反演Q值,充分利用谱比法在精度、稳定性等方面的优势以及走时层析方法计算效率高的优点,不仅可以提高反演的精度而且能够保证反演的稳定性,提高计算效率。通过模型试算证明谱比法衰减层析方法能有效估计Q值变化情况,具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9.
为解决河道小水等生态流量的监测难题,实现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北京市在部分河道断面采用三角形剖面堰使水位流量单值化,并开展堰上水头连续监测,通过典型断面不同水位流量的现场精测,与三角形剖面堰水位流量关系理论线进行比对分析,发现堰上水头在低水区间流量实测值与理论值偏差在误差范围内,因此可在小水时利用理论线进行水位推流、中高水利用率定线进行水位推流。三角形剖面堰可推广应用于北方典型河道,满足防洪、景观、水资源、水质考核等要求,更有助于生态流量、海绵城市项目典型断面等水量监测。  相似文献   
130.
战场态势推演GIS动态表达技术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对战场态势推演过程的动态表达方法和演播方法进行了研究。提出了采用图形符号与动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战场态势推演过程动态表达的技术方法。同时,通过脚本控制使推演过程的演播更加生动、逼真,脚本控制主要包括播放场景命令、播放速度命令、跳转命令、暂停预约命令、播放语音命令。对实际开发提出的推演方法可行性和实用性作了验证,解决了战场态势推演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