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2篇
  免费   52篇
  国内免费   23篇
测绘学   50篇
大气科学   8篇
地球物理   142篇
地质学   79篇
海洋学   25篇
综合类   11篇
自然地理   2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4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3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6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5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1.
本文对玉树地震前后的热异常多参量变化进行分析研究,主要包括长波辐射(Outgoing Longwave Radiation),地表温度(Land Surface Temperature),NCEP地面气温(National Center for Environmental Prediction)和地下水温。研究结果证实玉树地震前确实存在热异常现象。在多参量中,地下水温最早出现异常并且异常持续时间最长;其次出现热异常的是反映地表介质辐射属性的长波辐射;地表温度出现热异常的时间要晚于长波辐射;NCEP地面温度反映了一定垂直厚度的平均大气温度,因此最晚出现热异常现象。同时,玉树地震前的多参量热异常区域都位于震中南部或西南部。  相似文献   
312.
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成像及其与渗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衰减结构层析成像方法尝试对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进行成像,获得该区浅层地壳静态及蓄水前、后的Qs变化特征,结合实验研究成果、岩体岩性、断裂构造、水文地质条件探讨库水的渗透作用及其对地壳介质的影响,对研究区内地震活动类型及发震成因的介质物性变化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紫坪铺水库区域地壳Qs横向不均匀变化显著,库区周边近似存在低Qs值环形区域,主要包括水库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及库区中段五个区域.其中,水库东北、库区中段、西南低Qs区域与库水渗透关系密切,初步认为库水可能沿着通济场断裂中段和两端的岩石破碎带及节理、裂隙发育地区向地下渗透,使岩石孔隙中充满流体,内摩擦增大,地震波大大衰减,从而导致Qs值大幅下降.同时,在西南区诱发了水库小震群,在东北区和东南区诱发了部分水库小震群.另外,紫坪铺水库区域东北、东南、西南三个小震群基本位于高Qs值(低衰减)和低Qs值(高衰减)过渡区域,可能由于低Qs区地震波衰减大,不易积累能量,而高、低Qs值的过渡区域,介质介于"软"、"硬"之间,有可能积累应变能,孕育地震.当高、低Qs过渡区域岩石裂纹饱含水或部分含水后,水对裂纹边界起潮湿和润滑作用,降低了发震断层的抗剪强度,使滑动容易产生,从而诱发地震.  相似文献   
313.
通过辨认攀枝花南山台洞体应变仪干扰曲线时发现,产生干扰的因素中包括暴雨、波动的电压和观测工作人员对于仪器进行标定时产生扰动,在雷雨季节雷电也经常干扰仪器的正常工作,有时甚至击毁仪器。产生干扰的大都是仪器信号线和数采部分,可以采取排除法和替换法,这些是仪器维修中常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14.
利用"中国地壳运动观测网络"基本站自1998年运行以来积累的观测资料,以2001年11月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的所有资料计算的运动结果为基本参考,分别计算了2002年相对于2001年和以后几年相对于2002年的测站累计偏离位移变化结果,据此对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震时和震后中国西部水平运动场的变动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①以发震断裂为界,震时南侧的西藏地区发生了由北至东的偏离位移,数值超过10 mm,北侧的新疆地区发生了NW向的偏离位移,最大值也超过了10 mm;②震后(从2003年算起)左旋性质的偏离位移是断断续续的增加,截止到2005年,距震源最近的JB51(发震断裂南侧)和JB30(发震断裂北侧)站的地形变变化最大,相对达70 mm;③震后发震断裂以南的丙藏地区优势偏离位移向东,以北新疆地区的优势偏离位移向北北西,距震中越近偏离越大;④2006年,距震源最近的JB51和JB30站的偏离位移似乎有向反向移动的迹象,西藏地区基本上没有新的偏离,新疆地区的WNN向偏离位移似乎仍在进行.尽管地震发生距今已5年多了,但有关迹象表明,地壳水平形变场的有序调整可能尚未完全结束,也不排除震前西藏地区的运动由于孕震的缘故而略有所减慢的可能.  相似文献   
315.
温度是影响岩石变形、稳定的重要因素。通过对红层砂岩开展高温后的蠕变试验,揭示了温度对红层砂岩蠕变特性的影响规律,并基于Burgers模型建立考虑温度效应的蠕变损伤模型,分析了温度对模型参数的影响规律。研究表明:510~550 ℃是红层砂岩力学性质转变的节点温度区间,低于该温度区间时,温度升高,试样的峰值强度增加,延性增强,长期强度减小;高于该温度区间时,温度升高,试样的峰值强度、峰值应变减小,长期强度增加;瞬时应变随温度的升高而线性增大。相同应力条件下,随着经历温度的升高,试样瞬时应变、稳态蠕变速率以及进入稳定蠕变阶段的时间增加,进入加速蠕变阶段的时间减小,加速蠕变曲线变陡。  相似文献   
316.
为了解水库蓄水过程中,水库诱发地震活动的动态响应机制,本文建立了针对水库诱发地震(Reservoir-induced seismicity,RIS)定量化研究的数理模型,并以紫坪铺水库为例,对库区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结构条件、水库蓄水后库区小震活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方法计算了水库蓄水过程中弹性附加应力场、有效附加应力场、孔隙压力和断层稳定性的动态变化,讨论了RIS时空演化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的动态响应关系.结果表明:(1) RIS诱发机制的定量化模型可分为2个层次:一是以孔隙介质为载体的流体渗流对岩体变形和稳定性的影响,由流-固耦合形式的岩体变形与孔隙渗流模型进行描述;二是对断层相关的RIS定量研究可将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沿断层面(区)的扩散与断层库仑应力变化联系起来.两种形式模型方法的结合能为RIS定量研究提供一个相对宏观的力学框架;(2) 断裂渗透结构对孔隙压力变化下断裂的力学响应具有重要的影响,研究区主干断裂可能属于一种上盘破碎带导水、下盘地层及断层核阻水的"下阻上导型"的渗透结构类型,不同程度的具有使地表水体向深部渗流的通道性.库区深部岩体渗透稳定性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诱发地震活动对岩性条件的依赖.(3) 紫坪铺水库蓄水后,小震活动在空间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分布、丛集分布和地震迁移的特点,小震震源深度优势分布在地下4~10 km范围内,在通济场断裂与安县-灌县断裂的深部汇聚区域震源分布最为密集.同时,小震活动主要集中发生在脆性程度高、渗透稳定性低的碳酸盐岩地层中,而在岩性较软弱、渗透稳定性高的三叠系须家河组砂泥岩和煤系地层中很少有地震发生.在水库蓄水后地震活动的时间响应特征上,水库西南侧和东北侧两个丛集区的小震活动可能属于"快速响应型"RIS,而都江堰小震群活动可能属于"滞后响应型"诱发地震活动;(4) RIS的发生与库水加卸载及渗透过程中库底岩体有效应力的变化密切相关.在以挤压为主的构造应力环境中,库体荷载作用的结果一般会使库底断层更趋向稳定,而水库附加水头压力扩散的效应则是促使断层趋向失稳,正是这个矛盾双方相互制约与平衡的动态过程,控制了断层库仑应力变化的取向,从而决定了RIS时空演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317.
紫坪铺水库地区蓄水前后视应力标度率变化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志高  张晓东 《地球物理学报》2010,53(12):2861-2868
本文利用紫坪铺水库台网记录到的波形资料,计算了2004~2008年170个ML≥1.0级地震的震源参数.紫坪铺水库震源参数计算结果与其他大陆地区有明显不同:(1)拐角频率远低于其他大陆地区结果,表明库区地震波传播经过了较强的衰减过程;(2)视应力计算结果比其他地区小3个数量级,可能是由于库区地震波的高频成分衰减强烈,低估了能量集中在高频的小地震的地震辐射能量.分析了蓄水前后拐角频率和地震矩以及视应力和地震矩关系(视应力标度率)变化,结果表明:相同地震矩的地震蓄水后拐角频率增加,地震高频成分相对丰富;蓄水前视应力与地震矩的关系不明显,蓄水后视应力随地震矩的增加而增加.视应力标度率的改变可能是蓄水后地震震源物理过程逐渐改变的直接反映.  相似文献   
318.
紫坪铺水库库区地震精定位研究及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卢显  张晓东  周龙泉  张致伟 《地震》2010,30(2):10-19
利用双差定位法, 对紫坪铺水库台网8个地震台站记录到的2004年8月16日至2008年5月10日的1569个小震进行重新定位。 结果显示, 重新定位后的小震主要集中分布在龙门山推覆构造带的中央北川—映秀断裂、 前山灌县-江油断裂和后山汶川—茂汶断裂上, 其中大部分地震位于北川—映秀断裂并收敛于紫坪铺水库的两端, 走向NE向; 震源深度集中在5~15 km范围内, 平均深度为7.8 km, 15~30 km也有少量地震发生。 水库区域小震活动频度与水库水位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精定位后, 到时残差的均方根平均值为0.048 s, 震源位置的估算误差在水平方向上平均为0.63 km, 在垂直方向上平均为0.51 km。 文中还讨论了紫坪铺水库区震源分布和地质构造的关系。  相似文献   
319.
?????????GML??????????????????????????????GML????????????С??????????????????????????????LINQ?????????????????????????????????????????????GML?????????????????????????????????????Ч???????GML?????????????  相似文献   
320.
分析了数字栅格地图制作过程中的误差来源和类型,提出了一套能够同时改正系统和局部几何畸变的制作方法和流程,开发了半自动、高精度的制作软件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