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69篇 |
免费 | 48篇 |
国内免费 | 23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1篇 |
大气科学 | 8篇 |
地球物理 | 143篇 |
地质学 | 79篇 |
海洋学 | 26篇 |
综合类 | 11篇 |
自然地理 | 2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1篇 |
2023年 | 14篇 |
2022年 | 10篇 |
2021年 | 11篇 |
2020年 | 4篇 |
2019年 | 13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8篇 |
2016年 | 9篇 |
2015年 | 9篇 |
2014年 | 9篇 |
2013年 | 16篇 |
2012年 | 13篇 |
2011年 | 15篇 |
2010年 | 17篇 |
2009年 | 16篇 |
2008年 | 18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23篇 |
2004年 | 15篇 |
2003年 | 8篇 |
2002年 | 8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12篇 |
1999年 | 4篇 |
1998年 | 3篇 |
1997年 | 3篇 |
1996年 | 2篇 |
1995年 | 7篇 |
1994年 | 8篇 |
1993年 | 3篇 |
1992年 | 3篇 |
1991年 | 3篇 |
1990年 | 1篇 |
1989年 | 2篇 |
1987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51.
安徽霍山县东溪-南关岭金矿土壤化探的数学地质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文章运用数学地质方法对东溪—南关岭金矿及外围1:10000土壤化探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A u及相关指示元素异常主要受北西向构造破碎带控制。土壤地球化学元素R型聚类分析表明,12种微量元素可划分为:F1因子为Cu‐Pb‐Zn的中温元素组合,代表硫化物矿化因子;F2因子为Sb‐As‐W‐Mo组合,反映可能存在多期次叠加;F3因子为Bi‐Hg‐Sn组合,反映多期次叠加的特征;F4因子为Au‐Ag组合,反映成矿元素组合。对研究区1910个样品分别计算F4因子得分,F4因子得分>0的异常等值线图与A u异常等值线异常类似,与已知矿体吻合度高,认为F4因子得分异常区域及A u元素异常区域是重点找矿区域,具有较好的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252.
以ETM+影像为基础数据,采用去干扰异常主分量门限化技术提取卫宁北山地区遥感矿化蚀变异常信息,结果表明:羟基异常主要分布在铜铁沟—岔梁子—平湖滩一带,自北向南沿构造破碎带呈带状结构,一二三级异常均有,且与已知矿(化)点吻合较好;铁染异常分布面积小,主要为三级异常,在色井沟和红石堆,异常以片状沿沟谷自北向南呈带状分布,与已知矿点对应少,示矿作用不明显。结合SPOT5数据,对研究区进行"线、环、带、色、块"找矿五要素遥感地质构造解译。以断层和褶皱轴线为主的线要素大多呈近EW向分布;环形构造7个,推测位于金场子的环有可能由隐伏岩体引起;带要素2条,位于金场子西部,呈EW走向;色要素分布面积小且零散;未解译出块要素。根据获取的地质异常信息,建立遥感示矿模型,结合地质分析,圈定了3个遥感示矿异常区。 相似文献
253.
山西平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11号煤层具有中硫、高灰、较高有机硫的特征,但其中各煤分层的基本性质差异较大,指示其成煤微环境显著变化。地球化学研究表明,Ca/(Ca+Fe)、Th/U、Al/Ti、V/Zn、δEu、δCe可作为指示11号煤层沉积水介质盐度的标志,St,d、So,d/Sp,d可分别作为指示水介质氧化还原程度和酸碱度的标志,Ad、V/I、ΣREE可作为指示水介质动力条件的标志。在此基础上,分析了该煤层成煤微环境特征及其演化历程,认为11号煤层形成于波动式海进的半咸水-咸水沉积环境。在此过程中,海水对泥炭沼泽的影响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第1阶段,泥炭形成于微咸-半咸水条件,水动力条件逐渐增强;第2阶段,泥炭形成于半咸水-咸水条件,水动力条件总体上相对较强,沼泽水体从逐渐加深演化为显著变浅;第3阶段,泥炭形成于半咸水环境,海水影响再次逐渐增强,在泥炭沼泽演化末期水体显著变深,动力条件明显减弱,还原性显著增强。 相似文献
254.
黔东北-渝东南一带分布有大量的萤石矿床(点),这些矿床(点)主要分布在北东向区域性断裂两盘的奥陶系下统桐梓组和红花园组灰岩中NW、NNW向张性断裂内,矿体呈脉状或透镜状产出,深部至奥陶系下统桐梓组逐渐尖灭,关于该区萤石矿成因及物质来源长期存在较大争议。金亮萤石矿床是黔东北沿河地区代表性小型萤石矿床,本文对该矿床中萤石开展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结果表明,萤石ΣREE为67.4×10-6~90.55×10-6,LREE/HREE值为43.98~78.78,δEu值为77.07~94.71,δCe值为0.39~0.42。矿床萤石稀土分布模式呈明显右倾曲线,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型,以Eu正异常和Ce负异常明显为特征。结合矿床地质特征,认为该萤石矿床为热液成因的产物,萤石为同源同期热液流体在氧化环境成矿。萤石成矿作用与沉积岩关系密切,其中成矿物质Ca主要来源于下奥陶统红花园组灰岩,可能部分来源于深部碳酸盐岩,而成矿物质F主要来源于深部上震旦统陡山沱组至下寒武统明心寺组高氟地层。 相似文献
255.
将1966年以来中国大陆发生的75次6.5级以上地震分为52组, 按华北-东北、 西南、 青藏块体、 新疆不同构造区域, 分别对其6.5级以上强震前4级、 5级以上地震活动图像进行了全时空扫描, 选取震前特征图像, 按构造区域进行分析、 总结, 研究强震前中等地震活动图像演变的基本特征, 及其震前图像演化的共性和差异性。 研究结果表明: 强震前不同级别中等地震活动出现二个阶段异常图像转化具有普适性。 5级地震图像后期在时间和空间上配套出现的4级地震的异常图像, 可能是强震孕育过程中由中期向短期过渡的一种标志。 相似文献
256.
2000年震情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全球地震活动概况据我国台网测定 ,2 0 0 0年全球共发生 7级以上强震 2 0次 (表 1 ) ,最高震级为 7 8,即 6月 5日印度尼西亚苏门达腊岛南部、6月 1 8日印度洋和 1 1月 1 6日所罗门群岛共 3次 7 8级地震 (图 1 )。 表 1 2 0 0 0年全球 7级以上地震目录序号月日时 分 秒纬度经度 地点震级震源深度0 1 0 1 0 90 0 4 7 0 3 0 1 5 1°S 1 73 7°W汤加 7 00 2 0 1 2 82 2 2 1 0 1 94 3 1°N 1 4 6 7°E千岛群岛 7 00 3 0 2 2 50 9 4 3 54 0 1 9 0°S 1 74 5°E斐济 7 00 4 0 3 2 81 9 0 0 2 1 0 2 2 3°N 1 4 3 5°… 相似文献
257.
以1990年4月26日共和7.0级地震为例,讨论了地震序列时间分布特征,发现用“标度变换法”求时间容量维时,很难找到严格意义上的无标度区,因而用“广义无标度区”的概念计算出一组“广义分维”。讨论了震级下限对“广义无标度区”及“广义分维”值的影响、实际地震分布与Poisson分布、随机Cantor集合的偏离等问题。对时间序列的“广义分维值”进行扫描发现,在强余震前个别标度区有降维现象。 相似文献
258.
本文从C.E.Shannon的信息量公式出发,定义了地震序列信息量公式,推导了关于b值的地震序列信息量公式,並以门源地震的余震序列为例,计算了余震的实际信息量和理论信息量,同时将二者进行了对比,得到了H(ΔM)=α-β1nΔM的结果,由此得出了地震序列的信息维数值。本文还计算了海城地震前震和余震序列、参窝水库和隆尧震群序列、唐山和门源余震序列的信息量和信息维的时间扫描值,得到以下主要结果:(1) 余震的信息维是随时间波动、衰减的;(2) 强震前信息维降低。 相似文献
259.
着重研究了龙羊峡水库地震的时间频次和时间强度分形的f(a)-α谱,以及D+∞、D-∞的变化特点。结果认为龙羊峡水库地震对周围强震的震前异常反应很好。需要指出的是,在周围强震发生前存在较为明显的f(α)-α谱的收缩现象Dq-q曲线也趋于平缓。这种由于水库蓄水而诱发地震并对周围强震有良好反应的现象应引起一定的重视。 相似文献
260.
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前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前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前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