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41.
利用二维水体和物质长期输运速度及其机制分解形式,分析了长江口1997年洪季观测资料,从实践上认识悬沙、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的分离程度.观测站资料的计算分析表明:最大浑浊带附近,二维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平均夹角为36.0°、速度量值平均相差29.9%,悬沙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盐度锋面附近,二维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速度的平均夹角为43.6°、速度大小平均相差27.8%,盐度和水体长期输运具有明显的分离特征.  相似文献   
42.
震源机制解与构造应力场有着密切的联系.通过收集整理并使用格点尝试法求取到1971至2020年辽宁及邻区2.5~7.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共计319个.据此使用MSATSI软件包反演计算辽宁地区1;×1°° 精细度的构造应力场.结果显示,辽宁地区最大主压应力轴最优解的优势方位为NEE向,不确定范围相对较稳定.最小主压应力轴...  相似文献   
43.
通过3个对比反应柱研究了厌氧渗滤液循环中垃圾的破碎和压实对垃圾降解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在填埋垃圾量和渗滤液循环量相同的条件下,经过60d的厌氧渗滤液循环,对比垃圾柱的出水CODcr浓度为1333.2mg/L,而破碎垃圾柱和压实垃圾柱出水的CODcr浓度分别为582.4mg/L和2112.4mg/L。在厌氧渗滤液循环中,对垃圾进行破碎处理能够加速垃圾的降解,降低垃圾填埋场对地下水的危害;而对垃圾填埋体的压实不利于垃圾的降解,从而增加了垃圾填埋场污染地下水的风险。  相似文献   
44.
岛礁地形上拍岸浪的数值模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海岸工程与军事活动在岛礁上展开。研究岛礁地形上拍岸浪的传播特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在对波浪破碎的研究中,数值模拟方法以其经济可行、操作性强的优势而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本文采用基于完全非线性Boussinesq方程的数值模型FUNWAVE-TVD模式,对岛礁地形上拍岸浪的传播过程进行模拟,并将模拟结果与实验室数据进行对比。在此基础上,通过修改岛礁前坡坡度,分析了不同坡度下波浪的传播变化特征。结果表明,FUNWAVE-TVD模式能够较为准确地模拟岛礁地形上拍岸浪的非线性作用以及破碎现象。波浪破碎位置随岛礁前坡坡度的减小而前移。  相似文献   
45.
为了更深入地了解微生物与大气可吸入矿物细颗粒的作用机理,实验以方解石(PM2.5)为研究对象,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硅酸盐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考察了细菌胞外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实验结果表明,3种常见细菌的胞外有机酸主要组分有草酸、乳酸、柠檬酸和琥珀酸;不同有机酸对方解石的溶蚀效应不同,但均能不同程度地促进Ca离子的释放;草酸、乳酸和琥珀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表现为颗粒失重,而柠檬酸对方解石发生作用后,导致其发生重结晶行为,能改变方解石的表面形貌,使残余固体呈纤维状;在草酸和柠檬酸作用下,残余固体表现出了对有机酸基团(如C=O、C—C或C—H)的吸附,特别是柠檬酸在1 600~500 cm-1区域。  相似文献   
46.
利用1961—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安年平均气温及采暖期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与采暖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年平均气温较低,多在14℃以下,1984年最低,为12.7℃,1994年之后温度较高,多在14℃之上,近50a平均温度每10a上升0.44℃;50a间采暖季平均每10a上升0.51℃;各指标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其中80年代后供暖强度低于平均值,90年代后采暖结束较早,且供暖期度Et数均低于近50a平均值(1734.4℃·d),2000年后,采暖开始较迟,且采暖期较短,低于50a平均值(107d);年平均温度升高1℃,西安1年度日数减小206℃·d,采暖日减少9d。相对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西安2001—2010年因气候变暖每年平均节能17.8%。  相似文献   
47.
利用1961—2011年气温资料分析了西安年平均气温及采暖期间平均气温变化特点与采暖指标的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前年平均气温较低,多在14℃以下,1984年最低,为12.7℃,1994年之后温度较高,多在14℃之上,近50a平均温度每10a上升0.44℃;50a间采暖季平均每10a上升0.51℃;各指标的年代际变化并不一致,其中80年代后供暖强度低于平均值,90年代后采暖结束较早,且供暖期度日数均低于近50a平均值(1 734.4℃·d),2000年后,采暖开始较迟,且采暖期较短,低于50a平均值(107d);年平均温度升高1℃,西安1年度日数减小206℃·d,采暖日减少9d。相对于1971—2000年的平均值,西安2001—2010年因气候变暖每年平均节能17.8%。  相似文献   
48.
有壳变形虫是一类具外壳的陆相淡水根足纲(Rhizopoda)原生动物,广泛栖息于湖泊、泥炭、沼泽、土壤等各种淡水潮湿环境,由于其壳体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而在沉积物中保存下来,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泥炭和湖泊湿地的古环境重建研究中.大部分有壳变形虫是世界广泛分布的,但是也有一些种类具有一定的地带性分布格局.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的研...  相似文献   
49.
大气污染是影响儿童肺功能的重要因素,目前关联性研究证据大多来自发达国家且以细颗粒物影响为主。本研究旨在探讨大气污染物(PM2.5、O3)短期暴露对中国学龄儿童肺功能的影响。选择2014—2015年江苏省7个城市1081名3—5年级的儿童,对其进行肺通气功能的重复测量和问卷调查。采用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大气污染物与肺功能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当日和不同累积滞后暴露在PM2.5和O3环境与肺功能指标存在明显的急性效应。当日PM2.5和O3浓度每升高10 μg/m3,肺通气功能分别降低8.8(95%置信区间(95%CI):4.0—13.7) mL和21.1(95%CI:13.8—28.4) mL。累积滞后5 d的PM2.5浓度对肺通气功能影响最大,累积滞后7 d的O3浓度对肺通气功能影响最大。PM2.5对男孩和有过敏史的儿童的肺通气功能影响更大。本研究提示,PM2.5和O3短期暴露对儿童肺功能存在影响,采取适当的个体防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0.
重大事件情景构建理论是前沿的应急管理理论之一.通过分析情景构建的技术内容及方法,对地震重大事件进行情景构建.以地震情景描述、震后灾区情况、震后应对等进行实例分析,为地震应急准备、应急预案、应急演练提供依据,为地震重大突发事件的应急响应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