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2篇
  免费   31篇
  国内免费   24篇
测绘学   3篇
大气科学   25篇
地球物理   11篇
地质学   29篇
海洋学   51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1960?2017年北部湾珊瑚礁区海洋热浪增强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全球气候变化、区域气候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海洋热浪频发,北部湾珊瑚礁正处于快速退化之中。探究海洋热浪逐年增强的机制,对预测珊瑚礁未来生长环境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北部湾东部4个海洋站(北海、涠洲、海口、东方)实测海表温度历史资料和该海域的相关气候资料,选取SSTA、DHM、DHW、DHD 4种指标,采用相关分析和对比分析法探讨该海域近58年海洋热浪的变化趋势及原因,结果表明:(1)1960?2017年北部湾东部珊瑚礁区海洋热浪爆发的强度及频率逐年波动上升;(2)海洋热浪逐年增强源于全球性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多、区域性的高压系统增强及风场减弱等多因素共同作用;(3)全球变暖背景下造成的海洋热浪爆发对北部湾东部海域的珊瑚礁生态系统已经造成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02.
以存存缓变背景流的二维缓坡方程为控制方程建立一个计算模型来研究大亚湾长周期波的传播规律.按入射波源形式不同、周期不l司和有无背景潮流设计了几个数学试验,分别通过这儿个试验研究长周期波传播规律.从模拟结果发现,在大哑湾水域,仪在开边界附近不同源形式的入射波对波浪传播的影响有所变化;总的来说,从入射点到湾内波高削弱较快,但是对于不同周期的入射波,模拟所得波高分布变化较大;对于长周期的入射波,背景流也对波浪传播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03.
本文介绍基于GIS技术的海口地区风暴潮、海浪预报系统的界面和功能设计及其技术实现。该系统提供了热带气旋资料查询、数值模式预报管理、区域预报结果查询、单站预报结果查询、历史典型个例查询等功能,具有数值模值模拟分辨率高、经验预报和数值预报结合、操作灵活等特点,可为海口地区风暴潮、海浪的预报保障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04.
房屋结构特征是评估地震灾害损失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其中城市和农村房屋结构类型和抗震性能也有较大差异,城市建筑以砖混和框架结构为主,抗震性能较好,农村房屋主要以石木、砖木及砖混三种结构形式为主,抗震性能较差.对大连普兰店农居建筑物进行调研,通过无人机的航摄影像对建筑物结构的目视判读,并采用计算房屋误差矩阵和Kappa系数...  相似文献   
105.
七株眼虫基于微卫星DNA指纹图谱的区分和关系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牛山湖小型鱼类的群落结构、种群密度和多样性.共捕获14种小型鱼类,以1龄鱼为主,其中红鳍原鲌、似鱎、麦穗鱼和鳑鲏是优势种群.小型鱼类的密度为5.9 ind/m2或14.0 g/m2.小型鱼类的群落多样性较低,以个体数为单位计算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为1.802,Simpson优势度指数为0.484, Pielou种类均匀度指数为0.503.水生植被是牛山湖小型鱼类群落分布的主要影响因子,水草生境中小型鱼类数量显著比无水草生境中多,水深和透明度对小型鱼类群落分布无显著性影响.通过合理调控湖泊鱼类群落结构和放养食鱼性鱼类来合理持续利用小型鱼类,有利于提高湖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  相似文献   
106.
介绍了地震应急值班唤醒APP闹铃系统设计目的、功能、环境及触发条件,基于移动端(手机闹铃APP)、服务器端和客户端的整体架构,满足应急值班工作的业务需求,利用androidstudio3.1、 SQL Server2008等开发环境,实现了地震应急值班唤醒闹铃系统。  相似文献   
107.
戴盈磊  万永革  梁永朵  张文静  惠杨 《地震》2020,40(3):112-130
近年来, 辽宁测震台网不断完善, 为通过地震震源机制求解构造应力场提供了比以往更加良好的数据基础。收集并筛选出Global CMT和国内学者文章中1976—2015年、 共228份震源机制资料, 根据震级大小的不同, 对数据赋予相应权重, 使用全局网格搜索算法, 反演辽宁地区现今构造应力场并给出其不确定范围。研究结果表明: 辽宁地区主压应力轴为NEE向, 主张应力轴以NNW向为主, 在辽西隆起区为近南北向展布; 近于1的应力形因子反映出由于西太平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NWW向俯冲, 导致上地幔软流圈上隆, 使辽宁地区整体上处于拉张的应力状态。研究结果及所揭示的构造特征, 可对后续研究辽宁地区的地震孕育机制和动力学过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8.
2008—2018年河北昌黎海岸输沙势时空变化与沙丘形态演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输沙势的时空变化特征是研究风积沙丘形态类型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重要指标。以中国河北昌黎海岸沙丘分布区为研究对象,利用邻近区域3个气象站记录的2008—2018年风资料分析输沙势时空变化,借助高分辨率的Google卫星影像提取同期横向沙脊和新月形沙丘形态的变化信息,结合区域风速、降水量变化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综合分析海岸沙丘分布格局和形态变化的驱动机制。结果表明:(1)研究区输沙势(DP)以春、冬两季最高,潜在风沙作用最活跃;(2)3个气象站中,乐亭站向岸合成输沙方向(RDD)代表研究区主要输沙方向,昌黎站离岸合成输沙方向为次要输沙方向,这两个输沙过程控制了研究区海岸沙丘分布的基本格局;(3)研究区向岸的和离岸的输沙势、合成输沙势(RDP)总体呈现衰减趋势,合成输沙方向没有明显变化;(4)近10年来昌黎海岸沙丘整体呈明显的风蚀消减特征,但气候变化的影响十分有限,而人工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活动导致上风向沙源的减少则是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9.
王龙  邓秀芹  楚美娟  张忠义  任肇才  刘广林  张文静  齐亚林 《地质论评》2022,68(4):2022082018-2022082018
自生浊沸石矿物在以岩屑长石砂岩和长石砂岩为主的陆相湖盆储集层中广泛发育,我国几乎所有含油气盆地都有关于浊沸石砂岩储层的报道,自生浊沸石的特征、分布、成因及油气意义亟需系统总结归纳。笔者等在系统梳理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以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 统延长组为例,通过野外剖面、岩心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分析等手段,结合浊沸石成因演化理论模型和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演化史,明确了延长组浊沸石的岩石学特征、成岩演化、成因机制和时空分布规律。发现自生浊沸石是一种容易在低温碱性成岩环境下形成的富钙的水铝硅酸盐胶体矿物,相对密度小、抗压易溶、对成岩环境敏感,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成储、成藏过程中的示踪矿物。其次生优质溶蚀相储集层时间上主要处于中成岩期A 阶段,空间上主要受控于物源、沉积相带和邻近的烃源岩及输导体沟通下的成岩流体作用。并基于上述认识,对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10的下步勘探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和优选了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10.
A rapid, sensitive and reproducible 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 (HPLC) method with post-column fluorescence derivatization has been developed to determine the amount of low-molecular-weight sulfated polysaccharide (GFS) in vivo. The metabolism of GFS has been shown to fit a two component model following its administration by intravenous injection, and its pharmacokinetic parameters were determined to be as follows: half-time of distribution phase (t 1/2α)=11.24±2.93 min, half-time of elimination phase (t 1/2β)=98.20±25.78 min, maximum concentration (C max)=110.53 μg/mL and peak time (T max)=5 min. The pharmacokinetic behavior of GFS was also investigated following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However, the concentration of GFS found in serum was too low for detection, and GFS could only be detected for up to 2 h after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200 mg/kg body weight). Thus, the bioavailability of GFS was low following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because of the metabolism of GFS. In conclusion, HPLC with postcolumn derivatization could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microanalysis and pharmacokinetic studies to determine the presence of polysaccharides in the serum following intravenous injec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