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5篇
  2011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可达性是城市规划、土地开发、房地产投资、交通管理等领域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论文结合乘坐北京市地铁更关心转换次数的特点,采用空间句法中平均深度值的形态分析变量,对2008年北京市各地铁线路、各起始站、各换乘站的可达性做了数量化的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空间句法是一种适于按线路单一票价计费的地铁评价方法;(2)基于空间句法的北京各地铁线路的可达性评价较为宏观、粗糙,而空间句法的北京各地铁起始站、换乘站的可达性评价则较为微观、精细;(3)2008年北京地铁的规划充分考虑了中关村地区、亚奥地带、西单、东单等地区旺盛的交通需求;(4)与市内其他地铁线相比,8号、9号地铁线的可达性较差,使用率可能会较低,建议结合OD流调整班次或车长,以降低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2.
工业基地交通运输布局问题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交通运输对地区资源开发,工业基地的形成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地区内城市的分布也有很大影响。在地区发展和工业基地建设中除了各个部门按系统进行规划与布局外,还必须在地域范围内从多方面加以综合平衡,交通运输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3.
张雷  张文尝  李洪舰 《地理研究》1998,17(4):360-356
长期以来,我国地区工业及布局发展习惯于以产值增长为中心的思维模式,其结果造成了普遍的重复建设和大量的资产浪费。处于对这种传统思维模式的反思,文中以资本的实际运营效益为中心进行了长江上游地区工业发展与布局调控研究的探讨,以期探索一种新的发展思维模式。  相似文献   
14.
80年代以来我国区域旅客生成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文尝 《地理科学》2004,24(4):385-391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旅客运输迅速发展,空间分布格局发生了重要变化,与我国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密切的关联.利用空间运输联系理论和实证分析方法,对于旅客生成特征、区域差异及其原因进行的分析表明:20世纪80年代以来全国以及各地区的旅客生成密度大幅度增长.同时,省级区域旅客生成密度分布格局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省级区域旅客生成密度的相对差距20世纪80年代上升、90年代有所下降;高客运密度区从相对均衡分布变为向南方区域倾斜.这种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三:经济增长、人口流动和交通网发展.  相似文献   
15.
省级区域铁路货运联系的系统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16.
中国城市居民出行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城市居民交通出行是目前城市地理学和交通地理学日益关注的研究领域,其中,居民出行调查与分析是改善城市交通布局的主要依据。在介绍城市居民出行基本概念和研究内容的基础上,利用收集信息与在北京、成都和大连三市16居住区1400余份调查问卷的数据,分析了城市居民交通出行的基本特征和动态变化以及区域差异,其中重点剖析了交通出行总量、出行目的、出行方式。重点从影响因素的角度,考察了城市居民出行的发生机理,包括城市规模和城市条件、居住区位、居民经济水平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