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4篇
地球物理   10篇
地质学   37篇
综合类   1篇
自然地理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59 毫秒
31.
应用一种新的预报方法一异常系列分析法(即多层次通近的组合式预报),结合浅牛6井水氡1985—1989年资料建立了异常判定及地震三要素预测的指标。在1991年3月26日大同东发生的M_s5.8级地震之前分别做了中期、短期、临震不同时间尺度的预报,获得较好效果。文中最后提出应用中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2.
沉积岩包裹体的岩相学、分类、术语及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近年来包裹体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油气地质领域,但对于沉积岩包裹体的正确认识、鉴别测试和分析应用中尚存在诸多问题。本文从矿物学、沉积岩石学、成岩作用和油气地质综合分析的角度,结合多年的沉积岩包裹体观察鉴定和测试,就沉积岩包裹体岩相学、分类、术语选用以及运用于油气地质研究常被忽略的基本问题进行了阐述和讨论,以利于正确认识、辨别和应用沉积岩中的包裹体来分析解决油气地质问题。  相似文献   
33.
34.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初步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塔中地区中晚奥陶世灰泥丘是在古老碳酸盐岩台地逐渐沉没过程中生长发育的。横向上,它向台地高部位层层爬坡,纵向上,为多旋回叠丘。建造灰泥砂丘的生物主要是菌藻类-奥特藻及其相近的属,尚有珊瑚、苔藓虫、层孔虫、海绵等。其岩石类型主要是泥晶凝块格架岩、泥晶凝块障积格架岩、泥晶藻凝块粘结岩。其沉积相可分为丘中心、丘前和丘间三个相带。灰泥丘的演化受控于海进速率同灰泥丘的增长速率及海水深度与浊度。  相似文献   
35.
再论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三叠纪-侏罗纪的海泛事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多年来的油气源对比表明,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的油气来源于三叠系-侏罗系的湖相、湖沼相烃源岩,因而探讨三叠纪-侏罗纪湖盆曾否遭受过特提斯洋海水的海泛,不仅对古地理重建,而且对烃源岩及其生油气潜力评价都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该坳陷三叠系-侏罗系湖相烃源岩的生烃母质中发现了大量的各类底栖宏观藻类化石,并获得了沉积地球化学证据.据此,并结合区域古构造-古地貌演变与全球、大区域海平面升降规律的综合判断,初步认为库车坳陷在三叠纪-侏罗纪曾多次受到过特提斯洋短暂海泛的影响,其中规模最大的是晚三叠世黄山街期晚期、早侏罗世阳霞期晚期和中侏罗世恰克马克期.海泛的原因,可能与特提斯洋海平面升高和库车坳陷湖盆区-陆源区地势缓坦的联合作用有关.由于海泛改善了生烃母质类型,从而使海泛层段的源岩氢指数等表征生烃能力的指标有一定提高.  相似文献   
36.
对塔里木盆地东部塔东2井上震旦统和寒武系-奥陶系样品进行TOC和碳、氧同位素及微量元素分析,发现该井稳定碳、氧同位素值在寒武系-中奥陶统发生明显变化,该层还赋存高有机质丰度烃源岩,其TOC值的高低可反映当时的生物产率和埋藏率.碳和氧同位素值在寒武系/上震旦统分界处正向漂移,说明正好在进入寒武纪前气候明显变冷,海平面下降.接着,下寒武统底部以碳和氧同位素值的快速负向漂移为标志,表明古气候迅速变暖和海平面大幅度上升,烃源岩TOC值也达到全井柱最高值.古气候显著波动、海平面最高及其频繁变化和沉积物高TOC是早寒武世的显著特征;而晚寒武世-早奥陶世,同位素正向漂移,暗示海平面下降,沉积物TOC也随之下降并降至最低;到了早奥陶世末,即早、中奥陶世的过渡时期,同位素又开始负向漂移,TOC又开始升高;中奥陶世,同位素强烈负向漂移,TOC又升至新高.稳定碳、氧同位素值的变化及其所指示的古气候与海平面变化,以及与TOC的响应关系,指示冰期、冰后期之交,古气候迅速变暖和海平面大幅度上升有利于烃源岩发育;同时暗示,δ13C、δ18O与生烃母质生物的有机生产率、有机埋藏率之间存在某种内在联系.即高TOC含量反映高的有机生产率和高的有机埋藏率;而与其同步反方向变化的δ13C、δ18O则暗示海平面较高,沉积环境属远陆海域,表层水中生烃母质生物的光合作用很强.而有机质的高产率和高埋藏率,导致海水中δ12C和δ16O被大量地固定在沉积物中.这样,就使海水中相对富集13C和18O重同位素而使海水变"重";而这种"重"海水,又导致了同时期浅水区碳酸盐沉积物的δ13C和δ18O值明显增高.  相似文献   
37.
<正> 对塔里木奥陶系海相烃源岩生烃母质的已有认识,一方面,普遍认为奥陶系烃源岩生源单调,均为富氢的菌藻类;另一方面,国外许多学者认识到全球范围内奥陶系烃源岩及生成原油特征上的相似性,他们认为这与粘球形藻(Gloeocapsamorpha prisca)作为主要生油母质有关。塔里木盆地中一上奥陶统台缘斜坡灰泥丘相生油岩由于有机质的双重来源,不同于国外奥陶系典型的 Kukersite 型生油岩(有机质主要来源于粘球形藻)。中一上奥陶统海相烃源岩是塔里木盆地的主要油源岩,高有机质丰度生油岩发育在台缘斜坡灰泥  相似文献   
38.
川东北飞仙关鲕滩气藏储层流体包裹体与成藏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川东北地区飞仙关组储层成岩作用特征、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盐度和阴离子的分析表明,海槽区、鲕粒坝相区和澙湖区等不同沉积相带的成岩作用类型和特征存在较大差别。多数井区至少发生了两次溶蚀作用,晚期胶结作用和包裹体欠发育。孔隙胶结物和裂缝方解石脉中包裹体的发育在时间序列上均不完整。HCO3-与SO24-含量总体呈互为消长的关系,表明富HCO3-和富SO24-代表不同溶蚀作用期次的流体。断裂和裂缝在发育时间上具有阶段性和不连续性,体现在所记录的包裹体信息不具完整性。伴随成岩、成藏演化,总体上成岩流体盐度逐渐增大,即成岩演化阶段越高,流体盐度越高。  相似文献   
39.
寒武系—奥陶系是塔里木盆地最重要的海相碳酸盐岩含油气层系。基于板块构造环境、深部构造背景、沉积充填、构造演化、火山活动等分析,对塔里木克拉通寒武纪—奥陶纪原型盆地和岩相古地理进行了恢复,并研究其与油气的关系。根据盆地所受主要构造应力,对寒武纪—早奥陶世伸展构造背景阶段和中、晚奥陶世聚敛挤压构造背景阶段原型盆地及岩相古地理演化进行了分析。重点关注对油气聚集有重要控制作用的盆地内古隆起形成演化、碳酸盐岩台地演化与消亡过程、开阔及局限台地相及台缘相带展布等;总结了寒武系—奥陶系主要烃源岩和储集层发育模式。根据烃源岩发育所处的盆地类型及构造部位,认为塔里木盆地发育3种类型的优质烃源岩;储层主要划分为沉积型礁滩储层以及岩溶储层两大类。沉积型礁滩储层按照发育位置以及形成的控制因素可以分为4种类型,岩溶型储层按照发育部位及形成机理也可以划分为4类。综合考虑盆地构造演化、烃源岩和储层的发育等因素,提出了塔里木盆地海相碳酸盐岩未来的有利勘探领域。  相似文献   
40.
在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体系中,碳酸盐岩是最主要的沉积岩类型,长期以来研究的重点也一直是碳酸盐岩,对海相泥岩/页岩的关注比较少,并且认为碳酸盐岩是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对中国南方上、中、下扬子地区、滇黔桂地区、塔里木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华北地区等147条剖面、289口探井及浅井约11200余个样品有机碳含量的分析与统计表明,泥岩/页岩有机质丰度高,是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主要的烃源岩类型,而碳酸盐岩有机质丰度普遍较低,仅仅是次要的烃源岩类型。海相碳酸盐岩中有机质的含量与碳酸盐含量呈现弱的负相关性,泥质输入有利于形成高有机质丰度的碳酸盐岩烃源岩,但并不是高有机质丰度碳酸盐岩烃源岩发育的必要条件,决定碳酸盐岩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主要因素是有机质的生产率、有机质的沉积与保存环境。中国元古宙—古生代海相沉积盆地中并不缺乏高有机质丰度泥岩/页岩类好烃源岩,上、中、下扬子地区主要发育于上震旦统陡山沱组、下寒武统、上奥陶统—下志留统、上二叠统;华南地区主要发育于中、下泥盆统;塔里木盆地主要发育于下寒武统、下奥陶统及中上奥陶统;华北地区为中新元古界洪水庄组、下马岭组。泥灰岩类碳酸盐岩烃源岩在塔里木盆地相对比较发育,在中国南方地区只有下二叠统相对发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