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4篇
  免费   50篇
  国内免费   39篇
测绘学   45篇
大气科学   29篇
地球物理   40篇
地质学   141篇
海洋学   41篇
天文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自然地理   33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3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7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9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9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4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41.
342.
近年来,广西区调队三分队在桂北资源地区开展一比五万中锋、百里村两幅区调工作时,在兴安、全州两县交界的苏家湾至楼底塘一带,于寒武系边溪组砂岩之上,下奥陶统白洞组灰岩之下,首次发现火山碎屑岩系。经地质填图和剖面研究,该岩系呈北东—南西向分布,长约15公里,厚约5—160余米,靠近苏家湾及楼底塘北东逐渐变薄尖灭,过度为白洞组下部灰岩。为使火山碎屑岩系有别于上下不同的地层,本文将其命名为楼底塘组,棣属于奥陶系底部。  相似文献   
343.
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损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集约化农田区氮素流失是构成滇池流域面源污染、水体富营养化的重要因素。基于滇池流域集约化农田区产业结构特征、施肥方式、土壤物化性质分析,利用现场模拟试验,探讨水土生复合系统中氮素输移、分布和损失机制,量化不同情景下氮素损失量。研究表明,集约化农田土壤氮素损失主要途径是通过气态(NH3、N2O、NO/NO2、N2等)、作物吸收、生物作用和淋失。气态氮损失受温度、土壤特性、施肥类型、方式与施肥量、地下水埋藏条件等因素综合制约,NO-3 N是氮淋失的主要形式。根据试验与计算结果,Ⅰ区和Ⅱ区的合理施肥的氮利用率分别为30 8%和20 8%,高于习惯施肥的11 5%和8 5%,气态损失和淋失率均低于习惯施肥。显然,施肥的合理性是控制集约化农业区氮素损失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344.
探讨了多主影像相干目标InSAR(MCTSB-InSAR)技术在大区域地表沉降监测的应用。在基于特征区域相干性组合干涉像对基础上,利用三级阈值法实现稳定目标点的大密度、高精度提取,以此构建区域Delaunay三角网,创建差分相位函数模型,从而获取地表沉降速率和累积沉降量。以无锡市为例,对两幅各25期Radarsat-2影像进行分析,获取全市2012年2月-2016年1月约489 781个点目标的地表沉降时空分布信息。利用相近时段的水准测量数据进行精度评定,结果表明,二者具有较高一致性,验证了MCTSB-InSAR方法在大区域地表沉降监测中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345.
根据榆林气象站1961—2016年逐年及该地区某一风电观测场2007年逐时最大风速资料,在探讨最大风速突变点的基础上,利用极值Ⅰ型分析法及1 d、5 d设计风速取样法对风电观测场50 a一遇最大风速进行估算,同时参考《建筑结构荷载规范》,最终确定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的取值。结果表明:榆林气象站历年最大风速有下降趋势,并在1980年发生突变;利用突变点前风电观测场最大风速序列计算的50 a一遇风速修正后,得到的结果与建筑结构荷载规范的值相近,可以互相验证,最终确定50 a一遇最大风速为253 m/s,相应风压为04 kN/m2。  相似文献   
346.
古镇类旅游地的商业同质化是该类旅游目的地同质化的主要表现,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旅游地的经济发展,但也影响到了游客的旅游体验,导致了目的地商业经营的无序局面。论文以大理古城为例,通过编程获取大理古城内部的街景图像数据,并利用计算机视觉、机器学习等技术识别出街景图像中的店铺标牌文字信息。在此基础上构建指标模型,对案例地商业同质化进行测度,探讨了古镇旅游地商业同质化的空间特征及其形成机制。结论如下:(1)大理古城总体商业同质化的空间分布呈现核心—外围特征。商品经营型店铺在旅游核心区的商业同质化程度高,表现出街道分布的特点;而服务经营型店铺在旅游外围区的商业同质化程度高,表现出街区分布的特点。(2)旅游资源分布、规划调控、区位条件和资本介入是导致商业同质化的主要因素,竞争和聚集是形成商业同质化的2种主导机制。(3)利用计算机视觉与机器学习等技术提取街景图像中的店铺标牌文字信息,将同类型店铺的重复数量和集聚水平作为指标构建模型并结合GIS空间分析方法,能够实现对古镇旅游地商业同质化的空间测度。该研究的数据处理方法与模型构建方法可丰富利用街景图像进行的社会景观研究,相关结论可为古镇旅游地的管...  相似文献   
347.
本文以上海版高中地理必修一(2020年版)的活动系统为研究对象,依据地理活动系统分类方法,结合上海版地理必修一活动系统特点,将其分为3大类12小类。本文通过分析活动系统的内容(整体构成、逐类构成和逐单元构成)和形式,总结出该版本教材活动系统的三大特点:类型多样化;内容情境生活化;能力培养综合化、现代化。本文在此基础上分别为三大活动系统的教学提出了建议:认知性活动应重视问题情境、案例教学;操作性活动应重视观察体验、实践探究;综合性活动应重视问题驱动、小组合作。  相似文献   
348.
本文介绍了该超高层建筑的概况和空调冷热源、水系统、气流组织、通风排烟系统的设计特点。  相似文献   
349.
剥蚀—沉积平衡机制是重矿物在地表环境下迁移富集的基本规律。结合有关应用实例,从重矿物迁移、富集规律出发,以动态、逆向的工作思路,提出对以往自然重砂数据进行整理、重新圈定重砂异常的工作方法。在矿产资源调查工作中应充分发挥自然重砂测量这一传统找矿方法的优势,以期找到更多的矿产资源。  相似文献   
350.
Transportation of floating structures for long distance has always been associated with the use of heavy semi transport vessel. The requirements of this type of vessel are always special, and its availability is limited. To prepare for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the South China Sea deepwater projects, COOEC has recently built a heavy lift transport vessel — Hai Yang Shi You 278 (HYSY278). This semi-submersible vessel has displacement capacity of 50k DWT, and a breath of 42 m. Understanding the vessel’s applicability and preparing its use for future deepwater projects are becoming imminent need.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floating structure transportation and performs detailed analysis of two designed floating structures during transportation. The newly built COOEC transportation vessel HYSY278 will be used to dry transport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COOEC fabrication yard in Qingdao to the oil field in the South China Sea. The entire process will start with load-out/float-off the floating structures from the construction sites, offload the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if needed, dry transport floating structures through a long distance, and finally offload the platform. Both 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analyses are performed to evaluate transport vessel and floating structures. Critical issues associated with the transportation and offloading of platform from the vessel will be studied in detail. Detailed study is performed to evaluate the response of the system during this phase and additional work needed to make the vessel feasible for use of this purpose. The results demonstrate that with proper modifications, HYSY278 can effectively be used for transporting structures with proper arrangement and well-prepared operation. The procedure and details are presented on the basis of study results. Special attentions associated with future use will also be discussed based on the results from analysi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