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4篇
  免费   35篇
  国内免费   4篇
测绘学   4篇
大气科学   1篇
地球物理   138篇
地质学   4篇
海洋学   2篇
综合类   2篇
自然地理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4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41.
大陆动力学与大陆地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简要介绍了1999年英国伯明翰IUGG大会以来,中国地学界围绕大陆地震研究开展的两个重大科学研究项目——《东亚大陆地球动力学研究》项目和《大陆强震机理与预测》项目的科学目标、子项目构成及所涉及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取得的一些初步研究结果.文中还介绍了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MS8.1强烈地震的主震后,中国地震局开展的现场余震监测工作及这次强烈地震提出的一些科学问题,以及地震对震中附近正在进行的重大工程及格尔木周边地区基础设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2.
中国大陆活动地块与强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研究了中国大陆各Ⅰ级活动地块区强震活动特点, 包括强震活动的总体水平、地震应变能释放速率、震级频度关系、震源破裂特性和地震应力场特征等, 以及由GPS资料给出的各活动地块运动变形特征, 如各地块运动的速度、地块变形的应变速率、最大主压应变方向、地块运动变形中的张、压状态等. 在此基础上, 对中国陆区Ⅰ级活动地块区的强震活动特点和地壳运动变形性状进行对比研究, 给出各活动地块的构造动力环境及其运动变形的性状决定其地震活动的总体状况, 包括: 活动地块现今地壳运动变形的应变速率与地震应变能释放呈线性相关; 由震源机制给出的各活动地块的地震应力场与由GPS观测给出的现今地壳运动应变(应力)场的同一性, 以及震源破裂类型与地壳形变张、压状态的一致性等. 这些结果显示了中国大陆活动地块及其运动性状对强震孕育发生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3.
Introduction Lots of researches suggest that the seismicity is irregular in the space and unsteady on the time. The former behaves as that the earthquakes usually are distributed in bands or zones, the latter behaves as that the seismicity has the active and placid alternant stages (high and low). Analyzing the seismicity of Chinese mainland shows that the distribution of strong earthquakes indicates different distributing pictures in space in different periods. According to strain releasing …  相似文献   
144.
张北6.2级地震与强震成组活动   总被引:14,自引:2,他引:12  
张国民  李丽  焦明若 《地震》1999,19(2):107-117
通过利用构造块体或组孕震、成组活动模型及理论方法分析和研究了华北北部自80年代以来发生的大同-阳高6.1级、包头6.4级和张北6.2级强震成组活动特征,结合地质构造特点及一该区历史强震活动特征的地比研究,探讨了张北地震孕育,发生的物理模型和某些震兆特征。指出,1998年1月张北6.2级地震是80年代末以来华北北部强震成组活动中-重要事件。与1989年大同6.1级、1996年6.4级地震构成一个强震  相似文献   
145.
测量活动地震断裂带内的应力变化是地震学的长期努力目标。途径之一是探测地震波速度的应力依赖性。在“圣安德烈斯断层深部探测计划”主动源钻井试验中,我们探测了波速随应力的变化。文中认为应用该技术的确可以测量应力变化。在两个多月的试验中,观测到剪切波沿固定路径上的传播时间(几个毫秒)与气压变化之间呈现出很好的负相关性。我们还观测到两处明显的走时偏离异常,与观测期间发生的两次地震事件密切相关,而这两次地震均在SAFOD产生了较大的同震应力变化。走时异常分别发生在两次地震事件的前10h和前2h,可能与早期实验室研究发现的破裂前应力导致的裂纹特性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46.
用哈佛CMT目录和中国地震震源机制目录给出了地震矩张量元素Mrr的符号的空间分布。这种空间分布图像相当于Tanimoto等 ( 2 0 0 0 )的“地壳势能变化”的空间分布图像的一种简化形式 ,Mrr的符号代表了地震震源处的应力状态。之所以进行这种简化是因为在相当多的情况下 ,地震的震源或矩心深度难以测准 ,并且震源机制目录的完整性得不到保证。将Mrr的分布图像与中国大陆岩石层地块的分布图像进行对照 ,可以发现由Mrr标志的地块内部的应力状态具有相当的一致性。地块边缘处的应力状态与地块内部的应力状态不同 ,似乎表明地块本身具有一定的整体性 ,同时地块之间存在相对运动  相似文献   
147.
川滇地区中小震重新定位与速度结构的联合反演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通过震源与速度结构联合反演, 利用2000年4月至2006年3月云南和四川区域地震台网给出的P波初至走时资料, 确定了川滇地区的三维速度结构, 同时获得了川滇地区6642次中小地震的重新定位结果。 结果表明: ① 川滇地区地震震源平均深度随震级增大而加深的特征明显, 地震震级越大, 震源深度越深, 但震源下界不超过25 km; ② 在瑞丽-龙陵、 丽江-小金河以及龙门山等断裂带以西地区, 震源深度偏浅, 大多在15 km以上, 15 km深度以下地震稀少; ③ 川滇地区中小地震分布具有与强震相同的地壳深部介质背景, 震源大多分布于正、 负异常过渡区的速度相对较高一侧, 而其下方主要为低速异常分布。  相似文献   
148.
根据野外调查得到的地震破裂以及同震位错分布,利用三维有限元模型研究了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的同震位移场和同震应力场的分布,讨论了震后地震活动与同震应力场变化的关系。模拟的MS8.1地震同震位移场显示,东昆仑断裂带南北两侧的同震位移衰减程度存在差异,断裂带南部的同震位移衰减大于北部同震位移的衰减;同震应力场研究结果则表明,MS8.1地震的同震最大剪切应力主要集中在东昆仑断裂带的周边地区,最大剪切应力等值线沿断裂带密集分布,形成了高梯度带。MS8.1地震的发生使青藏活动地块区的地壳应力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可能导致研究区的地壳应力场得到松弛。库伦破裂应力的研究表明,昆仑山地震对其后发生的5次强余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昆仑山口西MS8.1地震可能也触发了2003年的德令哈6.6级地震  相似文献   
149.
全球及各地震区带强震活动周期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基于地震活动周期谱的Morlet小波分析,确定了全球和13个地震区带的强震活动周期及其置信度.结果显示全球地震活动存在着多个显著稳定的活动周期,而各地震区带除了存在着与全球整体地震活动基本一致的周期外,还存在着特有的活动周期成分.本文研究为探讨全球及区域强震活动趋势及其动力源提供了基础数据.  相似文献   
150.
中国大陆及其邻区地震活动的数值模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焦明若  张国民  刘杰  车时 《地震学报》1999,21(6):583-590
利用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结合中国大陆及周边实际板块边界条件、实际介质参数,模拟给出了各单元的应力增长速率,并将其应用于根据细胞自动机原理提出的一种更接近实际的改进的细胞自动机模型中.初步给出了与实际地震类似的地震活动时空反复演化图象,并将模拟给出的地震能量释放结果与实际地震活动做了对比.认为该模型较以往模型无论在模拟地震活动特点上,还是与实际情况的对比上都有一定的优势,是一种更接近实际的模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