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1篇 |
免费 | 100篇 |
国内免费 | 3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58篇 |
大气科学 | 61篇 |
地球物理 | 65篇 |
地质学 | 137篇 |
海洋学 | 36篇 |
综合类 | 29篇 |
自然地理 | 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8篇 |
2023年 | 19篇 |
2022年 | 21篇 |
2021年 | 18篇 |
2020年 | 2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18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15篇 |
2014年 | 23篇 |
2013年 | 23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22篇 |
2010年 | 27篇 |
2009年 | 19篇 |
2008年 | 9篇 |
2007年 | 14篇 |
2006年 | 16篇 |
2005年 | 11篇 |
2004年 | 11篇 |
2003年 | 15篇 |
2002年 | 9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5篇 |
1998年 | 4篇 |
1997年 | 2篇 |
1996年 | 2篇 |
1994年 | 4篇 |
1993年 | 5篇 |
1992年 | 3篇 |
1988年 | 2篇 |
1982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22.
本文简要地介绍了衍射增强成像方法的物理原理,根据折射角信息提取所需要的DEI图像采样的数量进行分类,分别详细介绍了利用两幅DEI图像、三幅DEI图像以及多幅DEI图像进行折射角信息提取的算法,并依次分析了它们的特点及性能。对于不同的实际应用需要,灵活的选择使用这些折射角信息提取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图像效果。 相似文献
23.
风电场对草地植被生长影响分析——以内蒙古灰腾梁风电场为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2000~2014年的MOD13Q1-NDVI数据,对内蒙古灰腾梁风电场及该电厂50 km缓冲区内的植被生长情况进行了分析。结合气象数据,重点探讨了风向对植被生长的影响。与2000~2008年风电场建设完成前植被生长相比,2008年后风电场运行对植被的生长产生了明显的影响,但影响范围和强度是不均匀的,结果表明:① 风电场运行对风电场区域内/外植被的影响机制是不同的,风电场区域内不利于植被的生长,而上/下风区域却有利于植被的生长;② 相对于风电场建成前,风电场建成后的2008 ~2014年缓冲区和风电场区域植被恢复比例分别上升了26.66%和13.14%,但上风区域却上升了51.83%,下风区域上升了41.07%。可见风电场上/下风区植被恢复比例,尤其是上风区植被的恢复比例要远高于其它区域;③ 距离风电场中心30~40 km的上风区很可能是受风电场影响最为明显的区域。 相似文献
24.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the water soluble fraction of crude oil(WSF) on marine bivalves, the scallop C hlamys farreri was exposed to three WSF concentrations(0.18 mg/L, 0.32 mg/L, and 0.51 mg/L, respectively) in seawater.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ents in scallops and a suite of enzymes [7-Ethoxyresorufin-O-deethylase(EROD), aryl hydrocarbon hydroxylase(AHH), glutathione S-transferase(GST), and 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 in gills and digestive glands were monitored over 10 days. The results revealed that WSF affected the activity of the four enzymes in the gills and digestive glands. EROD activity in the gills was significantly induced in most individuals of the three test groups, while in the digestive gland it was significantly induced in the low-concentration group within 4 days but was inhibited in the middle- and high-concentration groups on days 1, 4, and 10. AHH activity in the gills of all treatment groups was significantly induced on day 1. In the digestive gland, AHH activity was induced in most individuals from the treatment groups.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GST activity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from days 2 to 10 in the gills and was induced after day 4 in the digestive gland. GPx activity in the gills was significantly inhibited throughout the exposure period in all treatment groups. There was no overall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GPx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gland between the control and treatment groups. Our results also revealed that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centrations in the tissues increased linearly with exposure time. EROD activity in the digestive gland and GST and GPx activity in the gill tissue were negatively correlated with petroleum hydrocarbon body burden. These enzymes play important roles in detoxification and can act as potential biomarkers for monitoring petroleum hydrocarbon contaminants in the marine environment. 相似文献
25.
西藏恰功铁矿岩浆演化序列及斑岩出溶流体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谢玉玲 李应栩 Zhaoshan CHANG David R. COOKE Chris G. RYAN Jamie LAIRD 白劲松 刘云飞 李光明 张丽 《地质学报》2009,83(12):1869-1886
冈底斯成矿带是碰撞造山过程形成的最重要的成矿带,恰功矽卡岩铁(铜)矿床即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中部.本文在详细的野外地质填图和室内研究基础上确定了恰功铁矿与成矿有关的斑岩体为二长花岗斑岩,锆石的U-Pb定年结果为68.8±2.2 Ma,明显早于冈底斯东部与后碰撞伸展有关的斑岩型矿床和主碰撞期形成的矽卡岩型矿床,其应代表了冈底斯一次尚未被充分认识到的成矿事件.通过对成矿斑岩的岩石学、岩石化学、岩浆出溶流体的包裹体岩相学、显微测温分析及包裹体成分的LRM、LA-ICP-MS和PIXE分析,本文探讨了与该矽卡岩矿床有关的斑岩的岩浆起源、斑岩侵位机制及出溶流体特征.结果表明,成矿斑岩为矿区最早的侵入岩单元,具有壳幔源混源特征,其常量元素组成与冈底斯东部斑岩铜矿带的埃达克质岩相近,但稀土和微量元素组成与东部斑岩明显不同,为地幔物质上涌并诱发角闪岩相下地壳熔融的产物,岩体侵位深度大(>7 km)、剥蚀程度高.早期岩浆出溶的流体为高温、高压、高盐度流体,其中富含Fe、Pb、Zn、Cu等成矿金属,与世界其他斑岩铜矿床相比,相对富铁、铅而贫铜.流体的沸腾作用发生于钾硅化阶段,形成了一套富气、高盐、高固相和气液包裹体组合,不同于早期出溶流体的包裹体组合.从岩浆起源和出溶流体性质可以看出,该斑岩具有形成与斑岩有关的铁铅多金属矿床的成矿潜力,但从该矿区地表出露的蚀变和包裹体测压结果可以看出,该斑岩体目前剥蚀深度较大,对斑岩型矿床保存不利,对该斑岩体及与成矿关系的认识对理解该区内的矿床成因和指导区域找矿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26.
利用GIS进行山西地区的震害快速预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引言 一个地区在发生大地震后,如何快速地预测出地震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为政府决策和抗震减灾提供早期依据?传统的评估方法是地震部门派出考察组对灾区损失进行评估,虽然评估数字比较准确,但作为宏观决策的依据相对滞后;同样,如果对一个较大范围进行震害预测,往往要收集较详细的建筑设施分类数据,但对于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数据的更新往往很困难,如何及时搜集和更新得到地震损失估计的结果? 针对以上问题,陈颙院士研究了新的地震危险性分析和震害预测方法,概括说来就是两点:利用地震活动性资料代替传统的潜在震源进行地震危险… 相似文献
27.
28.
当均匀的纬圈风应力作用于赤道海洋时,在东、西边界附近由于平衡的物理过程不同,其响应特征也不同。当盛吹一个方向的风时,例如东风,东边界的温跃层会变浅(冷水),而西边界的温跃层变深。当东风吹了t0时间而改吹西风时,无论东边界的温跃层还是西边界的温跃层都要持续到2t0时间后,才改变其发展方向。这表明边界上的物理场带有长的“惯性”或长的“记忆”。但西边界信号向东传播的速度比东边界向西传播的速度要快,且振幅也大,从这个意义上讲,El Ni?o事件先兆从西边界附近出现后,能迅速影响到西、中太平洋,也即西边界附近更易成为 El Ni?o事件的源地,特别是强的El Ni?o事件。 相似文献
29.
西藏雄村铜金矿集区纽通门铜金矿床找矿勘查取得突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雄村铜金矿床是在西藏冈底斯成矿带中发现的第一个以Cu-Au为组合的斑岩型矿床,它的勘探工作也是第一个在冈底斯完成的.雄村铜金矿床的发现和勘探结束了西藏冈底斯成矿带没有大型-超大型铜金矿床的历史.最近,笔者在雄村铜金矿床北西约3 km处发现了纽通门铜金矿床(图1),这是按照岛弧型斑岩铜金矿的空间分布特点以及矿化与含眼球状石英斑晶的英安玢岩密切相关的新认识所取得的成果,更是利用新技术新方法找矿成功的范例. 相似文献
30.
风向变化特征在季风模拟评估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抓住季风风向具有季节性反转这一最本质的特征,引入了“有向转角”的新概念,它与传统盛行风夹角的概念不同,能够反映风向逐日变化的方向性和旋转角度的大小。用欧拉观点揭示了季风风矢量随时间演变的旋转特点, 体现了季风风向独具特色的季节演变过程。同时,发现不同地区风向的季节循环有6种基本类型:(I)先顺时针后逆时针旋转、(II)先逆时针后顺时针旋转、(III)完全顺时针旋转、(IV)完全逆时针旋转、(V)风向稳定型和(VI)风向变化不稳定型。且季风风向的季节性反转主要通过前四种旋转方式来实现。分析了这6种风向变化型的全球分布特征,研究了它们与大气环流系统演变的联系。并进一步将“有向转角” 概念用于IPCC第四次评估报告AMIP试验8个模式的模拟评估,结果表明,这一概念的引入能从逐日变化的角度凸显风向变化过程,不仅能够客观反映模式模拟季风风向逐日变化的动力过程以及风矢量旋转方式的全球分布,还能体现模式对大气环流系统季节演变的表征能力。研究还发现在这8个模式中,大多数模式基本能把风矢量旋转方式的全球分布形式模拟出来,但对于季风区风矢量旋转方式的模拟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