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533篇 |
免费 | 102篇 |
国内免费 | 98篇 |
专业分类
测绘学 | 35篇 |
大气科学 | 93篇 |
地球物理 | 67篇 |
地质学 | 287篇 |
海洋学 | 107篇 |
天文学 | 7篇 |
综合类 | 38篇 |
自然地理 | 99篇 |
出版年
2024年 | 9篇 |
2023年 | 20篇 |
2022年 | 23篇 |
2021年 | 27篇 |
2020年 | 24篇 |
2019年 | 27篇 |
2018年 | 18篇 |
2017年 | 17篇 |
2016年 | 21篇 |
2015年 | 24篇 |
2014年 | 17篇 |
2013年 | 31篇 |
2012年 | 34篇 |
2011年 | 34篇 |
2010年 | 21篇 |
2009年 | 22篇 |
2008年 | 28篇 |
2007年 | 28篇 |
2006年 | 39篇 |
2005年 | 40篇 |
2004年 | 23篇 |
2003年 | 21篇 |
2002年 | 17篇 |
2001年 | 21篇 |
2000年 | 19篇 |
1999年 | 19篇 |
1998年 | 10篇 |
1997年 | 8篇 |
1996年 | 3篇 |
1995年 | 5篇 |
1994年 | 3篇 |
1993年 | 7篇 |
1992年 | 6篇 |
1991年 | 7篇 |
1990年 | 9篇 |
1989年 | 11篇 |
1988年 | 5篇 |
1987年 | 2篇 |
1986年 | 4篇 |
1985年 | 9篇 |
1984年 | 4篇 |
1983年 | 4篇 |
1982年 | 5篇 |
1981年 | 3篇 |
1978年 | 1篇 |
1976年 | 1篇 |
1961年 | 1篇 |
1958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7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61.
作为新兴的农业形式,城市农业本质上是一项以食物生产为直接目的的城市生态工程,有望在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作出积极贡献。据此,文章首先从历史视角回顾了国外城市农业的发展历程,进而基于文献证据,论述了城市农业在环境、社会和经济三个维度上的潜在效益,并以特拉维夫市的绿色城市项目为例,对城市农业多功能效益的具体表现予以鉴析。基于此,文章进一步指出中国在发展城市农业方面尚存在诸多技术缺口,为了应对城市化时代可能面临的重大挑战和缩小城市农业发展上的国内外差距,中国应在建立技术法规与标准体系、提升规划设计与实施水平、促进城市农业装备研发应用和加强多学科技术集成方面及早开展行动。 相似文献
62.
63.
本文介绍了美国ENDECO公司生产的956波浪浮标的特点和用途,剖析了该公司开发的数字带通滤波方法软件956 B08源程序,分析了该浮标实际使用的效果。 相似文献
64.
基流分割法在黄河流域地下水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研究黄河流域地下水可再生能力变化规律和制定黄河流域水资源管理方案,应用基流指数法(BFI)和直线平割法的原理与方法,计算了黄河流域干流13个水文断面与20条主要支流31个水文断面的基流量,并分析了基流量的形成机理、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基流变化过程、流域地下水资源的构成及地下水资源总量.研究结果表明:花园口断面的基流量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4%,流域内河水与地下水存在极其密切的转化关系,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大.黄河的径流量与基流量主要来自兰州以上的源区,兰州断面的年径流量与基流量分别占花园口断面径流量的59%和60%;而兰州以下到花园口之间的上、中游地区,地下水对黄河水的贡献很小.1990年前后,黄河干流与支流河段的基流量发生了很大变化.除玛多以上的源头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大外(衰减率为0.38),兰州以上的干流河段基流量衰减率较小(0.08~0.20),而兰州以下的黄河干流基流量衰减率都很大(0.22~0.31).基流量的剧烈衰减是天然和人类活动(如地下水开采)共同作用下地下水资源量减少的结果.从流域水循环的观点考虑,黄河流域的区域地下水资源由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未参与黄河水循环的地下水资源和流域地下水的开采等3大部分构成.1990年6月-2000年6月近10年黄河流域地下水天然资源量平均值为353.9 亿m~3/a,比多年地下水资源量平均值减少了15 % . 相似文献
65.
由于观测手段有限,目前对月球内部结构的认识还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至今仍没有一个被广泛认可的内部结构模型,且现有对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研究几乎很少关注观测值对观测精度的影响.本研究采用混合密度神经网络方法得到了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后验概率密度分布,获得了平均月球内部结构模型(Mean模型)、最大后验概率对应的月球内部结构模型(MAP模型)以及满足1-σ准则的月球内部结构模型(1-σ模型),其中MAP模型即为本文给出的最优化月球内部结构模型.此外,研究结果表明月球低速区S波波速低于月幔S波波速,因此本文结果支持月幔底部存在一个低速区的观点.不同观测值观测精度对模型影响的研究结果表明,勒夫数k2存在一个约为0.0220的下边界,且其观测精度对月球内部结构模型的影响显著大于平均密度和平均转动惯量.
相似文献66.
库姆塔格沙漠梭梭群落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8,他引:4
在对库姆塔格沙漠植被调查的基础上,以天然梭梭为研究对象,从群落结构、分布和生长特性等方面研究了梭梭群落的结构特征及其自然生存规律。结果表明:沙漠南缘地带为梭梭群落的分布定居区。由于生境及地貌类型的不同,群落结构差异性较大。随着植被类型由东部山前荒漠草原向西部典型荒漠植被类型过渡,梭梭群落相对数量及相对盖度增大,由伴生种转化为建群种。水分是影响梭梭种群自然生长及更新的主导因素,成龄梭梭的生长差异性表现为河床梭梭优于滩地梭梭,沙地梭梭好于戈壁梭梭;小龄级梭梭幼苗主要分布在河床冲沟边缘附近,形成垂直河床的条带状定居格局;深居沙漠腹地的老龄梭梭已基本上衰败死亡,测定年代距公元1950年为(314±54)a。风沙作用使沙漠南移,梭梭出现衰败死亡与自然更新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67.
库姆塔格沙漠"羽毛状沙丘"形态的示量特征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通过卫星照片判读和实地观测,库姆塔格沙漠的“羽毛状沙丘”由两种风沙地貌构成:东北-西南走向的新月形“沙垄”为“羽轴”;垄间分布的波状微起伏的“大沙波”为“羽枝”,“大沙波”与沙垄的夹角为75°~103°。二者组合成类似“羽毛”的风沙地貌。新月形“沙垄”由单个新月形沙丘的前一沙丘的迎风坡与后一沙丘东翼相连构成“沙垄”。组成“沙垄”的新月形沙丘的两翼平均长37.5m,翼间距30~66m,沙丘高3~19m;在所观测区域内,沙丘沙的分选性由南向北变差。新月形“沙垄”长为3~22km,垄间距为1~3km,其问分布浅色和暗色相间的波状微地貌,暗色部分平均宽24.3m,浅色部分的平均宽11.6m。暗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有60%在1.00~0.25mm之间,以暗色矿物为主,而浅色部分表层沙粒的粒径的90%在1.00~0.25mm之间,分选性相对暗色部分较好,以石英等浅色矿物为主。暗色和浅色微地貌成对出现,相对高差约7cm。这种波状微地貌在库姆塔格沙漠中北部重复出现,类似于风沙地貌分类的沙波,暂称其为“大沙波”。 相似文献
68.
库姆塔格沙漠的形成时代与演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库姆塔格沙漠腹地广泛出露含古风成砂的第四纪地层剖面。根据含古风成砂地层剖面的野外调查与地层年代的室内分析结果,并与已有的周边区域地质资料对比分析,库姆塔格沙漠形成至少始于早更新世初,到中更新世晚期285.9±42.9 ka BP沙漠已大面积扩展形成,奠定了现代沙漠环境格局。沙漠最初从西南部开始形成,之后向北和东北扩展。依据梭梭沟地层剖面,沙漠在第四纪演化过程中至少经历了19个沙漠正、逆过程旋回,平均周期约为110 ka。新构造运动对沙漠的形成演化和地貌的形成发育具有重要作用,构造了山间断陷盆地并使其逐渐向封闭的干旱盆地演化形成沙漠,受四周断裂控制沙漠整体形态呈扫帚状。分布在沙漠北部的独特砾石体地貌形成于晚更新世末(285.9±42.9)ka BP之后。 相似文献
69.
70.
云南镇康芦子园铅-锌矿的成矿年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芦子园铅锌矿为保山-镇康地块中一个重要的热液矿床。矿床赋存于早古生代碳酸盐岩中,经人工分选出矿石中的闪锌矿、黄铜矿、与矿石硫化物密切共生的热液石英及石英钾长石脉中的钾长石等共10件单矿物样品,采用Rb-Sr同位素定年分析,获得等时线年龄141.9±2.6 Ma,初始锶同位素组成为87Sr/86Sr(t=141.9 Ma)=0.714 497。揭示成矿作用时代与中特提斯怒江洋闭合时期大致相当,矿石初始锶同位素组成也与保山-镇康地块中燕山期花岗岩初始Sr同位素组成基本一致,指示矿床的成因可能与燕山期岩浆活动有关,是中特提斯怒江洋闭合过程中碰撞造山作用的响应。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