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2篇
  免费   2篇
测绘学   2篇
大气科学   9篇
地球物理   2篇
自然地理   2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1.
利用MODIS合成产品数据MOD11A2和MOD13A2获取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和陆地表面温度(LST)构建Ts—NDVI特征空间,并把该特征空间计算的温度植被干旱指数(TVDI)作为土壤湿度指标。利用该指标反演伊犁博州地区6~8月3个月份每8d的土壤湿度。然后将土壤湿度分为5级,进而得到该时段伊犁博州地区土壤湿度空间分布特征。  相似文献   
12.
新疆塔里木河下游(上段)地区天然草地生态脆弱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塔里木河(以下简称塔河)流域是我国生态脆弱地区之一,其中塔河下游地区为严重脆弱地区。塔河下游地区广大的天然草地主要分布在绿洲-荒漠过渡带,该地带也是一个典型的生态脆弱带。依据有关生态脆弱带评价方法,结合塔河下游天然草地分布的实际状况,建立生态脆弱性评价体系。对垂直于塔河河道不同距离上的草地生态环境进行了分析,得出在距离河道500 m以上的地带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中度生态脆弱,<350 m的草地生态环境表现为一般脆弱。评价结果基本符合实际情况,对指导当地合理开发和利用草地资源具有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3.
遥感影像中分区分类法及在新疆北部植被分类中的应用   总被引:20,自引:8,他引:20  
对遥感影像提出了一种分区分类的思想,根据影像所包含的局部特征将整体影像化为几个局部的影像,然后根据局部影像的特点对图像进行分类,使得每一区域的种类数目相对于整体减少,种类的特点得以突出,分类更具有针对性,再加以高程、坡度等地貌信息,提高分类精度。该分类法在新疆北部的植被分类中得到了应用,从NOAA影像中提出的NDVI为数据源,根据该植被区域特点,将研究区的植被区域划分为四个区,即:新疆阿勒泰草原区、昭苏区、西准噶尔区和东天山区。利用GIS软件将整个研究区的NDVI指数图像化分为四块子图,根据各个区域植被的特点,采用不同的分类标准,对四块子图分类。在此之后,再利用GIS软件将所有分类子图合并为整个区域的分类图。结果表明,该类方法可以大大提高NDVI指数的植被分类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土地沙漠化是当今全球最严峻的环境问题之一,也是我国西北干旱区面临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开展土地沙漠化动态研究有助于沙漠化灾害防治与国土资源空间开发。以2000-2018年MODIS-NDVI 1 km月数据为基础,运用栅格累加法与转移矩阵法对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的变化速率、空间特征及其成因进行探索分析,结果表明:(1)土地沙漠化是一个具有年际波动和累积效应的动态变化过程;(2)栅格累加法具有较强的连续动态分析能力,能准确分析土地沙漠化变化速率、演变趋势、变化的空间特征,可以定量分析土地沙漠化原因;(3)塔里木盆地沙漠化退化主要是草地的退化,沙漠化改善则主要是林地和耕地的改善;(4)2000-2018年,塔里木盆地土地沙漠化整体呈极重度沙漠化逐级向非沙漠化变化的改善趋势,转移路径为:极重度沙漠化→重度沙漠化→中度沙漠化→轻度沙漠化→非沙漠化,改善区主要分布在绿洲区,恶化区主要在塔里木河中游与车尔臣河下游,土地沙漠化成因主要为人类活动。此文研究方法为土地沙漠化动态监测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其研究结果可为塔里木盆地国土资源开发和沙漠化治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盐动态与土地利用变化相互作用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利用1987年和1998年两期土地利用现状图,1988~1998年水文资料和2000年、2001年地下水和土壤水、盐含量的监测资料,分析三工河流域水盐的时空动态变化对流域土地利用的影响。1988~1998年三条河流年出山口总径流量10年间无显著变化,但上游老绿洲耕地面积逐步扩大,引水量逐年增加,可以占到出山口径流总量的90%以上。1998年相对于1988年,上游绿洲地下水位有所下降,而所有下游观测点的地下水位均有所升高,盐渍化问题加剧。通过2000年和2001年三工河流域下游的新垦绿洲地下水、土壤的连续观测表明,从绿洲、过渡带到沙漠中,土壤盐分含量的变化梯度不大,差异不显著,而水分则有显著的下降趋势。但是在过渡带由于受绿洲灌溉过程的影响,地下水位较浅,土壤含水量较高,植被较为稳定,因此绿洲边界始终没有变化。因此水分的减少是绿洲过渡带动态稳定的关键限制因子。绿洲内的撂荒地和靠近绿洲的荒漠草地受绿洲内部灌溉过程的影响,地下水位升高,超过了地下水的临界深度,同时又因为缺少灌溉的反复淋洗,在强烈的蒸发作用下,盐分的表聚现象十分明显,而且整个剖面内盐分的含量都较高,土壤的盐渍化现象非常严重。  相似文献   
16.
利用2005--2009年250mx250m的EOS/MODIS卫星资料,对艾比湖湖水进行水体判识与面积计算,得到了逐旬的遥感动态监测数据,与周边气象台站同期气象因子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精河县气象因子变化对艾比湖湖水面积产生的影响较其它气象站点明显;影响艾比湖湖水面积变化的气象因子较多,其中主要有降水、风速和相对湿度影响,而与降水和风速有较好的主成分线性回归关系。  相似文献   
17.
基于中尺度区域模式ResCM3计算出艾比湖流域2006年大气中水汽含量时空分布特征及其收支情况,并结合土地利用和高程数据定性分析地表状况等因素对艾比湖流域水汽输送的影响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流域下垫面状况是影响可降水量年度分布的重要因素.艾比湖流域水汽含量由高到低依次是艾比湖湖区、东部谷地、东北沙漠区、南部山区;(2)1月和7月的水汽含量与温度的分布十分吻合,表明热量是影响水汽季节分布的重要因素;(3)艾比湖水汽通量存在明显的月、季分布特征,春季水汽收支表现为"亏损";冬季为"盈余";夏秋季波动很大;(4)艾比湖流域经向、纬向水汽输送特征明显,全年水汽输送量基本上仅由纬向水汽输送量提供,经向水汽输送量接近零值.(5)从全年尺度上计算,艾比湖流域全年度水汽收支为负,水汽收入为一51 418.048 mm,全流域平均水汽收入为-1.078 mm/km2,大气收支显"亏损".  相似文献   
18.
在10a尺度上对气候因子波动是否会引起塔里木盆地水体而积波动这一问题进行了验证和分析。利用1992~2001年塔里木盆地的多时相NOAA/AVHRRNDVI数字影像,提取水体信息,反演塔里木盆地近10a来的水体动态变化。结合塔里木盆地25个气象站的降水资料,对塔里木盆地水体的动态与同期降水的关系进行空间相关分析。分析表明。塔里木盆地近10a总的水体动态对于该区域同期气候因子的敏感性不强。该结论侧面证实了近10a来的南疆水体面积动态变化是由典型干早区气候和灌溉农业等因素共同造成的,短期的气候因子波动并不起显著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典型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特征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地统计方法,以新疆三工河流域为例,研究了干旱区流域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特征。结果表明,四种微量元素为对数正态分布;流域内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异质性明显,微量元素含量绿洲区普遍高于荒漠区;其中,有效铁和有效锌含量基本属正常范围,有效锰含量处于普遍缺乏状态,有效铜含量较高;微量元素变异系数在42.28%~83.24%;四种微量元素含量空间变异具有各向异性特征,为中等强度的空间自相关性,表现为二阶趋势效应。用简单克立格法进行最优内插,考虑各向异性及趋势效应,制作研究区土壤微量元素含量的等值线图,分析结果表明其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规律。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对认识本区土壤微量元素的空间变异结构,流域农业生产合理布局、土壤资源综合治理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生境对植物群落格局的影响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沿87o37'09"~88o24'04"E纵穿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对44o14'04"~45o41'52"N的范围进行11个样地的地貌景观调查、植被分布参数采集和土壤取样。研究区统计到的植物种数占古尔班通古特沙漠文献资料中植物种数的1/3,出现的植物群落构建了该沙漠大面积成片分布的荒漠植被景观。调查发现,随着宏观生境的空间变化,植物群落作相应的演替。在此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 (PCA)和相关分析 (CA) 查明了沙漠风沙土理化属性,如土壤养分、盐分、水分、碱性 (pH) 等微生境的异质性仅对沙漠植被草本层片的多样性 (PIE草) 产生显著影响。同时,这些微生境因相互拮抗使沙漠环境处于暂时的脆弱平衡之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