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4篇
  免费   85篇
  国内免费   81篇
测绘学   110篇
大气科学   82篇
地球物理   77篇
地质学   193篇
海洋学   30篇
综合类   34篇
自然地理   3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5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3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26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35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18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9年   2篇
  1958年   8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11.
InSAR技术及其应用中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InSAR)是近10年才发展起来的空间遥感新技术。简要介绍该技术的基本背景、相关数据处理和应用情况,重点分析在应用中角存在的关键问题并指出当前研究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2.
113.
轻烃中C6族组成和芴系化合物与沉积环境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沈平  陈践发 《沉积学报》1992,10(1):68-75
本文对我国8个含油气盆地40多个凝析油、轻质油样品进行了气相色谱和色谱-质谱分析研究了不同沉积环境形成的凝析油和轻质油中的C6族组成和芳烃中芴系化合物(即芴、氧芴和硫芴)特征,探讨成气母质和沉积环境,并将其作为判识天然气成因的一种手段.  相似文献   
114.
115.
116.
117.
118.
根据“第三次青藏高原大气科学试验” 2014年7、8月青藏高原西南部狮泉河站、东南部林芝站的3 m涡动相关系统原始数据和10 Hz湍流资料以及中国气象局台站观测资料、JRA-55(Japanese 55-year Reanalysis)逐日再分析资料、GPCP(Global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Project)全球降水逐日观测资料,分别讨论了这两个站在10~20天低频振荡的天气背景下其干、湿位相近地层气象要素的日变化特征以及湍流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两站高低空环流场、水汽通量场、热源的10~20天低频分量在其干、湿位相期间的配置相反。低频地表感热和潜热的不同变化对降水的影响分别在高原西部和东部有不同表现。狮泉河站的低频振荡在纬向上自西向东传播,而林芝站的低频振荡在纬向上自东向西传播,结果表明这两个站分别存在两种不同起源的低频振荡。两站干、湿位相的近地面气象要素以及湍流通量具有明显的日变化特征,通常温度极大值出现在午后14时(北京时,下同),但狮泉河站干、湿位相的温度极大值均出现在夜间20时;由波文比可知,狮泉河站湿位相全天以潜热为主导,干位相期间,06时之前以潜热为主,06时之后以感热为主;林芝站干、湿位相均为08时之前以感热为主,08时之后以潜热为主。两站湍流平均动能与平均风速正相关,垂直动量表现为向下传输,热量和水汽表现为向上传输。  相似文献   
119.
东川鹦鸽嘴铁矿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辉绿岩体中,总体走向为北西-南东向,倾角较陡。围岩蚀变主要为辉绿岩化。矿体主要受构造及热液影响。初步认为矿床属火山沉积改造-热液型铁矿。地层层间裂隙发育区、晋宁晚期基性辉长岩和辉绿岩分布区,是寻找铁矿的有利地段。  相似文献   
120.
利用NCEP/NCAR再分析资料和中国地面观测站的逐日降水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及其周围地区大气热源异常变化对川渝盆地夏季西涝东旱及东涝西旱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青藏高原东部经长江流域到渤海附近地区以及孟加拉湾到中南半岛附近地区大气热源减弱时,引起高纬冷空气和低纬暖湿气流向川渝盆地西部汇合,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川渝盆地西部辐合上升形成降水,而东部地区的环流形势则不利于水汽辐合,最终导致西涝东旱;相反,青藏高原东部经长江流域到渤海附近、中南半岛经中国南海到菲律宾附近地区和中国西北部及蒙古国附近地区的热源加强时,引起高纬冷空气及低纬暖湿气流向川渝盆地东部汇合,大量的水汽被输送到川渝盆地东部辐合上升形成降水,西部地区环流形势也不利于水汽辐合,造成东涝西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