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1篇
  免费   157篇
  国内免费   122篇
测绘学   117篇
大气科学   117篇
地球物理   116篇
地质学   483篇
海洋学   112篇
天文学   12篇
综合类   81篇
自然地理   10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19篇
  2021年   15篇
  2020年   24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39篇
  2017年   27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38篇
  2014年   58篇
  2013年   38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39篇
  2010年   45篇
  2009年   50篇
  2008年   38篇
  2007年   48篇
  2006年   54篇
  2005年   40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29篇
  2001年   40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27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7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3篇
  1989年   13篇
  1988年   11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5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5篇
  1975年   2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4篇
  1958年   3篇
  195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01.
为了探讨高放废物地质处置甘肃北山预选区旧井和新场预选地段的古地下流体来源、成因、化学演化历史以及水-岩相互作用,文章系统研究了该地段花岗岩填隙方解石的产出特征及其碳、氧、锶同位素的组成特征。测试结果表明,旧井和新场方解石的δ13 C组成均较稳定且为负值(分别为-11.6‰~-5.7‰和-9.9‰~-5.1‰);δ18 O分别为-0.7‰~19.7‰和10.9‰~21.9‰,旧井方解石具有更宽的δ18 O取值范围。87 Sr/86 Sr也略有差异,旧井为0.708584~0.718749,新场为0.708838~0.732967,二者随深度增加而呈明显的降低趋势。研究表明,北山预选区地下流体来源及成因较复杂,浅部地下水受大气降水的影响较大,深部流体则主要源于地下咸水,为低温流体蚀变成因。花岗岩裂隙中的水-岩反应强度总体较弱,地下水环境相对稳定。相比较而言,新场岩体深部的地球化学环境更稳定,更有利于高放废物的长期处置。  相似文献   
102.
为解决深孔大口径及松软地层取心难的问题,推进取心钻探技术的发展,研发了一套大口径绳索取心钻具。着重介绍了大口径绳索取心钻具的结构特点、技术参数、技术创新及使用效果。应用结果表明,该大口径绳索取心钻具结构合理、各机构动作可靠、岩心采取率高,能够满足深孔及松软地层的取心要求。  相似文献   
103.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NCEP1°×1°分析资料,对2013年5月25日陕西出现的区域性暴雨天气进行分析,总结预报偏差的原因。结果表明:区域性暴雨发生在中纬度高空环流形势由纬向型向经向型调整阶段,东移低槽北部的低涡北抬加深维持是引起此次区域性暴雨的主要原因;低层辐合切变和东路回流冷空气为暴雨提供了有利的抬升条件;高层辐散和低层辐合的有利配置将低层高温、高湿的水汽抽吸到暴雨区上空,造成强降水的对流云团具有明显的中尺度特征。  相似文献   
104.
贵州省已完成134幅1∶5万区域地质图空间数据库、元数据库建设及相关文档工作,通过多年数据积累,形成了贵州省综合性大比例尺基础数据库阶段性成果,该数据库储存有大量的地质矿产信息,利用这些数据进行检索、空间分析、属性分析,可为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工环、地质灾害治理等领域提供高效服务,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5.
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技术在原理上优于水平基准面一步法校正,实际应用有多大的优势?以准噶尔盆地LN6井区为例,从基本原理、静校正量计算、速度建场,对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和水平基准面一步法校正进行对比。在构造圈闭目标识别过程中,使用最小静校正量基准面校正技术,构造精度上取得好的成果,提供部署预探井位一口。  相似文献   
106.
平乐县小王家铜矿区处于华南准地台之桂中—桂东台陷中的大瑶山凸起中段北缘。矿体产于断裂破碎带中,且该组含矿断裂又被泥盆系不整合覆盖,小王家铜矿无疑为加里东期构造运动的产物。该铜矿床属中低温热液充填脉型铜矿床。  相似文献   
107.
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是提升主动应对地质灾害能力的重要手段,特别是对于我国西部地区,地质灾害正随着工程建设和资源开发而日益加剧.但受经济发展等因素制约,能实施工程治理的只是少数,更多的是需要利用合理的监测技术进行科学预防.本文从构建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的主要关键技术入手,通过总结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主要特征,分别提出了基于物联网、新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等技术解决监测数据采集、远程无线传输、结构优化与集成,以及关键信息快速挖掘的思路和方法.在此基础上,研发了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地质灾害实时监测预警系统,并选取了贵州省开阳县龙井湾滑坡进行应用,结果表明该技术方法可行,系统具备一定的可靠性,能为减灾防灾决策提供一定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08.
利用2018年10月—2019年9月天空辐射计观测数据反演北京城区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重点分析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与气象条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50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在2—7月较大,最高值出现在6月,为0.71。单次散射反照率最高值出现在8月,为0.96;最低值出现在5月,为0.89。440~870 nm ?ngstr?m波长指数最高值出现在夏季,为1.11;最低值出现在春季,为0.89。统计发现污染日数仅占总日数的17%,其中62%为轻度污染;污染和清洁天气条件下PM2.5浓度分别为107.22 μg·m-3和47.16 μg·m-3,50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分别为0.85和0.49,单次散射反照率分别为0.96和0.92;冬季?ngstr?m波长指数在污染天气条件下(1.02)大于清洁天气(0.91),春季相反。结合天空辐射计、激光雷达和气象数据分析2019年1月一次污染事件,可知低风速与高湿度等不利气象条件、气溶胶粒子的吸湿增长和二次转化、污染物局地排放及区域输送共同导致污染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09.
利用地面激光雷达、太阳光度计观测反演气溶胶光学特性参数,结合PM2.5观测数据,分析了2018年1月25—28日北京一次完整污染过程中气溶胶光学特性变化。基于观测数据,利用短波辐射传输模式计算了不同程度污染日,晴空背景下气溶胶对辐射加热率的改变程度。结果表明:清洁日(25日),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19.00 μg·m-3,440 nm气溶胶光学厚度为0.13,单次散射反照率为0.87,整层气溶胶消光系数低于0.10 km-1,短波辐射均为增温效应;污染期间(26—27日),PM2.5日平均质量浓度为83.21 μg·m-3,气溶胶光学厚度为2.48,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单次散射反照率达到0.94,气溶胶主要消光层厚度提升至3.00 km高度,消光系数平均值为0.43 km-1,气溶胶在垂直方向的变化导致气溶胶中上层(1.50~3.00 km高度)加热作用强烈,短波辐射加热率平均值达到13.89 K·d-1,而低层(1.50 km高度以内)加热作用较弱,加热率平均值仅为0.99 K·d-1。气溶胶散射能力增强导致加热作用减弱,污染日加热率对于气溶胶散射能力变化更敏感。  相似文献   
110.
利用2007-2011年浙江省闪电监测数据、1996-2011年温州市雷灾统计资料,以浙江省苍南县为研究对象,分析地闪时空分布、地闪强度以及雷灾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苍南县闪电时间分布上每年闪电主要集中在5-9月份,其中以7,8月地闪次数最多,时段上主要集中在13-17时呈单峰型分布,峰值时段为14-15时,2010年以后在13-17时和17-21时两个时段呈双峰型分布,空间上表现为山区闪电密度较高,平原沿海地区闪电密度分布较低,主要集中在西北地区,整体呈现“北多南少,西密东疏”的空间分布特征.闪电密度高值区为灵溪镇、桥墩镇、藻溪镇,最大值为三镇交界红色区域.闪电强度总体上在5 ~15 kA和15~45 kA之间呈正态分布,灾害类型主要包括电力线路故障、电力电子设备、通信设备损坏和人身伤亡事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